基于“贯通式学习”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关系是维持绿色学习生态关键”的观点,“贯通式”数学学习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动态平衡发展,构筑多元化的各学科融合的“经验塔”,同时也关注相关社群的建设。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协调运动,将有助于促成教师、学生与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贯通式学习;动态平衡;社群;几时几分
   “认识几时几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在“贯通式学习”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已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对“几时几分”建立起较为客观准确的表象,在不同情境中感受其的具体实际意义。
   一、教学背景
   教育“深化綜合改革”以来,“贯通式教育”等概念悄然而生。现阶段这一教育形式多以“一贯制学校”的面目出现,但很少涉及到同一教育范围各个学科之间的贯通,以及校园生态微系统中各种关系之间的贯通。
   我校在“儿童绿色学习生态”理念的引领下,提出了“贯通式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始终围绕儿童展开,对独特个体、多元关系及系统环境主张进行整体把握,体现课程设计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耦合的关系,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样态。
   二、课堂写真——案例分析
   在认钟这个环节中,通过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是不断向前走的。之后设计的学习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优生在独立思考,主动阐述中可以进一步明晰几时几分的判断方法。同时学优生的阐述更容易被他们的同龄人——学困生所理解内化,在之后的全班讨论中,他们也更能有表达的自信。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或互相补充,或形成激烈的头脑风暴,从而展现出一种自由舒展的学习样态。
   几时55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体探究的形式,避免了用学优生的优势去掩盖学困生在这一环节中所遇到问题的现象。
   片段一:
   师:这个钟面大约是几时?请自己在书上写下来。
   生1:现在是7时55分。
   生2:我觉得是8时55分。
   师:到底是几时55分呢?先让我们再看一下钟面的变化——动画演示7:00、7:15、7:30、7:55这4个钟面。
   现在大家应该感受到了从7时整走到7时55分的过程,再过多少时间就到8时整?
   生:再过5分钟就是8时了。
   师:那现在究竟是几时55分呢?
   生:再过5分钟就是8时,说明还没有到8时,应该是7时55分。
   师:所以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7时55分。如果是8时55分,时针应该在哪里?谁来拨?
   生示范。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这样的钟面,你会填吗?
   出示时钟  5:55   7:55,学生自己动手拨钟。
   师:这几个钟面表示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表示了接近整时的几时55分。
   师:在填这几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这时的时针看上去指向了几,但不就是几时55分,因为还差一点没有到。
   课上让学生通过随着时针和分针的流动感受钟面上的时刻还没有到8时,是7时55分。接着让学生去拨一拨8时55分,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几时55分时时针所在的位置。与单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顿悟而言,这样的过程显得更有成效。
   片段二:
   师:一直是老师给大家提问,现在谁能在钟面上画一个时刻来考考老师呀?
   生1:请拨出8时55分。
   师:这个好像有点难度,谁能帮帮我?
   生2拨钟:8时55分。
   师:我怎么看不太像呀,应该是9时55分吧?
   生3:不对,不对,还没有过9时呢,应该是8时55分。
   师:我刚才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画的钟面有点意思,大家看屏幕——
   师:我觉得他画的是4时25分,我说的对吗?不过看上去有点奇怪啊。大家发现了吗?
   生5:画的时候我们以前就学过时针要画得比分钟短。
   师:是的,没错,这是上节课我们就研究过的内容。
   接下来同桌互相说说对方的钟面上表示的时间,看谁说得又对又快,好吗?
   (学生活动略。)
   围绕“钟面”,学生进行了“认钟”—“找钟”—“画钟”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淀下隐藏在认钟活动中那些不易看出、摸到的有关对时间的概念、感悟,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片段三:
   师: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部片子,咱们来看看很少能注意到的清晨的南京,希望大家能在片子里找到今天学的内容。(播放微电影)
   生1:我看到早上4:30环卫工人就开始清倒小区垃圾了,可真早啊!
   生2:我看到早上5点,早点摊的叔叔就开始准备材料,保证大家能一起床就买到香喷喷的油条。
   生3:我看到的是一个妈妈5点半就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饭和午饭,而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梦乡里呢!
   ……
   师:是的,这只是我们南京清晨的一些片段,可以看到勤劳的南京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为别人带来了方便。那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或者影像资料都可以)记录下自己劳动的场面吗?不要忘记加入今天学习的时间元素哦!
   同时学生通过观看微电影,以及“用喜欢的方式纪录自己的劳动时刻”,都是让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真切感受到“劳动最光荣”,从而产生乐于参与劳动活动的强烈愿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劳育教育是在当下新时代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将赋予数学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和趣味,最终达成“乐学乐行、力学力行、善学善行、美学美行”的育人目标。    三、分析与思考
   “贯通式学习”引领下的数学课堂学习力求在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诸方面的培养能达到一种相对平衡,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构筑多学科融合的“经验塔”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关于“经验之塔”的观点,将经验浓缩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自下而上)必须亲身经历去获得真实感受的学习经验、用直观表象操作代替实物操作获得的学习经验以及运用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等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要使学生能获得这些数学经验,就需要大量的数学活动为“垫脚石”。但并不是有了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就一定能积累相应的数学经验。在设计“贯通式”数学学习活动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内部因素,如学生的认知兴趣与需求,活动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等,另一方面也可考虑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相对严格的学科划分,注重课程的整合,可对现有课程进行很好地补充,让“教程”真正成为“学程”。
   (二)关注循环演化的动态平衡
   “贯通式学习”是一套立足于儿童学习完整的生态系统模型,可实现多种要素的整体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本学习生态系统是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整个“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不断循环演化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发展。这与建构主义有相近之处,但又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领域,还是涵盖了整个学校教育,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具有动态平衡性的课程链。
   练习中“认一认”和“连一连”相对简单些,既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而又面向全体,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实现认知结构的第一次“平衡”——会认钟。而 “画钟”则较之前的练习相比难度增加,且具有很大的弹性。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想出不同难度的“考题”,而在交流中生生互考或师生互考都可让学生对“几时几分”的认知达到又一次“平衡”——不但会认钟,还会画出想要的时刻。这使得学生能获得新的感受,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中形成了各自所独有的学习经验。
   (三)构建多元和谐的社群关系
   所谓“社群”,指的是基于一定的传播媒介聚集到一起,从而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群体。“贯通式学习”的社群建设则专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儿童学习息息相关,以儿童为核心和原点,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等在内的各种关系的建设。“贯通式学习”所采取的课程资源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具体形象,容易被学生所感知的。在这样的“实景情境”中,学生若时时可以感受到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正面指导与建议,各社群关系能相对自然地进行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可有效避免传统教育中师生、生生及亲子等关系易出现的“剑拔弩张”,从而教师、同学、家长都可成为学生进步的“同行者”,继而构建出“学习共同体”,最终实现各方面因素立体的、多维的融合。
   “贯通式学习”视域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不仅关注学生能否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整合各学科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多元和谐社群关系,最终实现学生所处学习生态系统中各方面要素间的和谐贯通。
   【参考文献】
   [1]赵静.关于贯通培养项目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课程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
   [2]薛晓悦.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20
   [3]骆文燕.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及其整体建构[J].小学教学研究,2016(3)
   [4]蒙麗丽,姜棱炜.“罗辑思维”社群认同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观察,2020(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京剧为例,从京剧的角色造型、唱腔特点、演唱技巧和表演动作四个方面,探究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展开传统戏曲教学的策略,旨在通过探究,将传统戏曲与音乐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感知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传承传统戏曲,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戏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京剧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是促进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以及音
期刊
【摘 要】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诗歌素养,增强文学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文学体裁,诗歌以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格式,情景如画的风彩受到了中学生的热爱。目前,中学生对诗歌学习状况属于一个全新的阶段,初中生最开始全面接触诗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精神,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学生诗歌学习的问题呈现进行探讨,提出了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改进举措,供语文教师参考
期刊
【摘 要】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思想内容上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更难能可贵的是,鲁迅在作品中也对自己思想的矛盾性进行了剖析,坚持奋战到底。《野草》的表现形式别开生面,并熔铸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对于中学生阅读而言,这是散文诗的一个优良范本,也是进一步理解鲁迅文学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野草》;思想内容;表现形式   1927年4月,鲁迅先生亲自编定散文诗集《野草》,7月间在上海
期刊
【摘 要】童话是小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文体,也是小学习作中的重要练习文体,在童话习作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知童话文体特点,并逐层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童话编写技巧。本文主要对童话编写逐层引导的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童话编写;逐层引导;《我来编童话》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童年的主要阅读内容,同时童话故事的编写也是小学习作中的重要文体。虽然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童话,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却存在很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实效,就需要有机的与学校的所有课程融合,让所有课程都蕴含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结合,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提高教师素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学校课程;道德实践;教师素养   习主席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道德与法治课。同时要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国家强调人才素质全面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关注德育工作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落实,具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明确自身所具有的引导职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和成长氛围,从而让其在健康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具体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方面有所提升。下面主要分析目前德育的具体组织现状,然后从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课程体系、主题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从
期刊
【摘 要】历经20年的发展,浙江省专业学位的规模已占据研究生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出口标准之一的学位论文因为容易量化、可操作性强而成为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浙江省从2017年开始正式启动了浙江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尽管博士学位论文没有限制专业学位,但硕士部分却局限于学术型。随着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立涵盖多种类、多学科
期刊
【摘 要】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限于知识,更包含品格及能力的培养,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起到了微妙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而这一切,均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有效的沟通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拆除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障碍墙;若是在教育中缺乏沟通,师生双方则免不了在埋怨和苦恼中挣扎。   【关
期刊
【摘 要】为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中小学得到传承与弘扬,遵义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小学段)》(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为在小学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编写,并着力解决小学学段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缺乏;已有读本对遵义地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应用不够;教学、评价操作难等瓶颈问题。《读本》编写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内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及遵义地方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智能与创新来使课堂得以变革,让学生真正了解英语的工具性,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理解情感态度,运用学习策略和培养文化意识,学会英美文化礼仪并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教育有方,学习有法,利用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变革现有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从教材到教学法再到教育内外环境,都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教材由单项式输入,到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