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梅尔剧团的话剧《安魂曲》于今年五月在美琪大戏院公演。这部戏剧在登陆上海滩之前已经被冠以“以色列国宝级话剧”的美誉,豆瓣评分高达9.3。这部列文导演的遗世之作改编自三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洛希尔的提琴》《苦恼》和《在峡谷里》,首演之后立刻得到上海观众一致好评,各种赞美蜂拥而来。但在不吝溢美之词的同时,切忌过度解读。
  《安魂曲》让人想起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两剧都很纯粹,如果《鬼魂奏鸣曲》讲人的存在全是罪恶,那么《安魂曲》讲人的存在只有死亡。它绝望到了血液里。这是一部体现现代性的悲剧,它否定人的存在。它不是关于“上帝已死”,但它却是关于最高价值的贬黜。价值变得没有价值,“凡在我们所愿望、猜度、寻求、要求、期待的事物没有现成存在、不存在的地方,我们就会说‘虚无’”。1《安魂曲》中,生命变得虚无,生命的价值被否定。
  戏剧行动主要围绕三段死亡进行。生活在一起五十多年的老头和老妇,还有不到一岁的婴儿。虽然最终只有他们三人的死亡,但剧中所有人物都在不同的存在状态中,丧失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对老头来说,他的最高价值是资产价值。他是一个被生活异化的人。对浪漫的自由主义者来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对他来说,钱是目的,人是手段。他的生存基于自己的棺材生意,而生存却是“亏损”。戏剧开始的时候,通过可笑的计算方式,他得出结论,自己每活过一年,就损失1240块。他的爱情也屈服于他的异化。他一生的爱情都没有“抚摸”,没有“怜爱”,只有成本计算。“因为昂贵的生活费用,甚至连茶我都禁止你喝”。他的夫人在这种可悲的存在状态下,“谦卑地满足于喝开水”。她显然更加热衷死亡。当她生病时,她的愉快超过恐惧。“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脸为什么这样奇怪,充满了这样多的喜悦”。
  他们到医院治病时,卫生员对生命也是贬黜的。他认为存在是成长的过程,而死亡是成熟。他问了老妇的年龄后说,“六十九岁,哼,你们还想怎么样?老太太已经抽过枝发过芽了,现在瓜熟蒂落的时候到了”。老妇临终前做了个梦,梦里终于有了一丝丝爱,她重新成了小孩子,看见父母在笑。但这笑与爱如此短促而绝望,因为笑声的继续只能让她免于挨打挨饿,不会发愁。“但是他們笑完了......我也停止了笑。房子里一片沉寂。黑下来了。天黑下来了,也许我也黑下来了.......”
  第二段死亡是半岁婴儿的死亡。一桶开水浇在他身上,他再也没醒过来。不到十七岁的年轻母亲痛不欲生,但无能为力。她无法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价值,因为她失去了对自由主义者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选择的自由。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十字路口”,她做着生活中最卑微的工作,生活带着她走,她就走。“我站在长长的队里领我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排到”。对她来说,生活和世界就像浪漫的自由主义,是谎言,只有死亡才是真实的。她身上同样散发着死亡的恶臭。“真实的世界是闭上眼睛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当你不能再向世界睁眼时,真实才在那里。”
  老人的死亡将戏剧带向终点。异化不是僵化,只是异化的逻辑里已经没有了他。他生病,看病,生命即将走到终点,却痛苦地意识到,生命不仅不存在价值,而且还是“亏损”。现代性肯定欲望,主体价值与自由。可是老头的主体欲望已经丧失,价值概念被资本主义价值偷换和异化。那么自由呢?在没有信仰的现代,自由是硬通货币。主体虚化为万物与自我的主宰,可是主体了解自己的终极目标与价值吗?自由的主体真的是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吗?自由的尽头是虚无,是尼采所说的“最高价值的贬黜”。在虚无世界里,没有价值评判。虚假的资产阶级异化价值也就取代了终极目的,成为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对存在的否定。老头最后说:“我沉浸在思考中,算了一笔账,发现从死亡中我得到的只会是不错的收益:不用吃饭,不用喝水,不缴税,不会冒犯别人。因为人躺在坟墓里不只是一年的事情,而是成百上千年,所以可以知道从死亡中我可望得到丰厚的利润。生命等于损失,而死亡等于利润”。
  观众看到的《安魂曲》是三段关于死亡的行动,是不太特殊的悲剧情感,是纯粹的绝望,是文学的剧场。这还不是后现代悲剧,那里的世界更加荒芜和绝望,因为你会发现主体都是死亡的。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死亡在生活中是不在场的。即使参加葬礼,人们也只是参与仪式。尸体和死亡只能在剧院中直面。观众终于可以思考被逻各斯中心主义所遮蔽的真相——生命短暂,死亡永恒。这才是大家在豆瓣打高分的原因。如果要聊聊以色列剧团的戏剧呈现,开局拖沓,让人难以入戏。形式没有多么新颖,只是把剧本稍微不那么笨拙地再现出来,没有豆瓣里白领和文青们那么多牵强的矫情,也没有那些可笑的9.0+。毕竟,这个戏的精华是对白。
  也不要忽略了那辆马车。车夫不断提到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死了,他生命的价值和终极目标也随之而逝。妓女和醉汉们沉迷于对纸醉金迷的想象。巴黎是好的,巴黎是纸醉金迷的,是的,只在想象中。因为想象永远是最纸醉金迷的。就像妓女们最后怀念她们想象中美好的过去。“以前,曾经有过求爱、浪漫、香槟,如今呢,直接就是脱裤子跟——那玩意儿”“过去的日子过去了”。有趣的是,这不仅是契诃夫戏剧的核心之一,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也说“怀旧”是种病——幸福永远存在于过去。这种病也是人性的悲剧所在。普鲁斯特认为,人永远不可能得到幸福。因为幸福永远存在于未来,而人总是活在当下。其实不管伍迪·艾伦,还是普鲁斯特,他们都意识到了,人不能在当下获得幸福。这种悲剧感不仅指向时间,还存在于空间和人际关系中。人们经常说,“熟悉产生轻蔑”“诗与远方”或者“彼岸世界”,大抵如此。幸福永远不在场,不在此时,也不在此地。
  最后,能安慰观众的,就是剧中的三个天使。三个天使给舞台表演带来了更加浓重的童话味。但这三个天使是死亡的象征。他们出现,就有人死去。善良的天使取代恐怖的死神来带走生命。这也正是戏剧反讽和最终指涉——生命是苦难和恐惧,死亡才是解脱。
其他文献
古希腊神话中,工匠代达罗斯为了与他的儿子伊卡洛斯一起逃离米诺斯的迷宫,用蜡粘着羽毛做了两副翅膀。飞离迷宫后,代达罗斯警告伊卡洛斯,不要飞得太高,也不要飞得太低。然而不听劝告的伊卡洛斯飞得离太阳太近,最终难逃坠海身亡的命运。  当然,纪录片剪辑并不是一项动辄有生命危险的高危职业。但是,纪录片中对真相的求索,与伊卡洛斯对太阳的试探,却有相似之处。  纪录片不像故事片,在拍摄之前已有剧本。在没有特殊意外
期刊
中药材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的安全有效,而且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已成为中药现代化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经过几年酝酿和研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6月1日正式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即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s,简称中药材GAP)。本规范为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准则,不仅得到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而且也受到
期刊
“上海之春”是上海历史最久的音乐文化品牌,自1959年5月问世,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每年春光盎然的时候,上海之春也奏響春天的旋律,与春天共舞。  今年4月8日至28日,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举行,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构建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增添一抹亮色。今年的音乐节推出37台演出项目——包括33台音乐会和4台舞蹈,以及4个节中节——手风琴艺术周、上海二胡艺术周、管乐艺术节、黄浦草
期刊
在这部剧场作品中,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贯穿始终,然而围绕这一“归属”问题的探讨也似乎占据主导地位,但最终所塑造出的是一种具有全人类思维的文化语境,音乐可以跨越种族、超越语言,文化应该拥有独立个性与自信,世界因人类的改变而改变……  20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史上一位作曲家开始了他对音乐戏剧作品漫长的探索,从《士兵的故事》到最后一部混合音乐戏剧作品《洪水》,这位拥有世界情怀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将这一实践
期刊
近年来,我国儿童剧创作在艺术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打破了长期以童话剧、神话剧、寓言剧为市场主导的局面,涌现出《特殊作业》《时间森林》《想飞的孩子》《大山里的红灯笼》《古丢丢》《享受艰难》《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儿童剧作品。创作者们逐渐察觉并走出儿童剧过度“娱乐化”“游戏化”的陷阱,开始重视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历程之上,形
期刊
一种“伪”创新的膨胀  2008年至2010年的经济危机中,坊间充斥着各种说法。其中一条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已经完结了。资本主义一直在变化,这又是一次。伟大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很久以前就观察到这种改变首先带来的是毁灭以及后续的创造。后工业时代现在已经处于其自身之后,远超过了未来。知识产业的卡利斯玛神话崩塌了,大规模业余服务行业的现实性已凌驾于我们。各种不同的高级经济形
期刊
江南以其绝佳景色和无限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众多佳作。“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笔下的江南留给人们对她的无限向往与回忆。江南音乐也正如江南山水,柔美、细腻是她的标签,岁月留下的经典盛唱不衰,同时她也吸收着现代的音乐元素,传统与现代汇聚,相互交融。  4月27日晚,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民族管弦音乐会在
期刊
2019年5月20日至6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以“逐梦新时代——向国庆献礼,向人民汇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十二艺节”)在上海成功举办。十二艺节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各艺术门类最新创作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是对全国艺术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检阅,是广大艺术工作者向新中国70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十二艺节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
期刊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纪录片发展的重镇。作为全国四大上星纪录片频道之一的上海纪实频道,是创办时间最为久远的纪录片专业频道。在它的旗下,有一档名为《纪录片编辑室》的栏目曾经有过这样的广告语:“聚焦时代大变革,记录人生小故事”。纪录片所承载的时代使命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书写国家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从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中,我们也不难解读
期刊
今年的艺术节上观看了上海京剧院的新编京剧《北平无战事》(以下简称《北》剧),它是由同名长篇电视剧改编而来。这让我们看到京剧作为全国性剧种在表现现代生活中的担当。它正在积极地开拓题材、直面当下。我们看到主创人员努力让生命经历、情感经历的细腻呈现取代历史的空洞演绎。尤其麒派演员陈少云饰演的谢培东在“哭女”这场戏中,用一大段【反二黄】成功地传递出一位父亲的悲恸与愧疚。我们也能看到主创人员对传统程式表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