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美学追求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藤写小说,写得并不多,何况老藤是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写小说的。我最初读到老藤的小说并没有太在意,但当我集中读了他这本小说集以后却大为惊叹。我惊叹的是老藤在写小说时的用功之深和目标之专。老藤有着自己的审美爱好,他更钟爱古典文学,我这里所说的古典文学,是指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之前的文学,而他显然是以十九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为楷模,从他的小说中分明能够感受到作者由这些经典薰陶出来的典雅气息。这就是为什么老藤写小说要做到用功之深和目标之专,因为他的心里怀有明确的美学追求。
  老藤的美学追求是古典文学中的优美。老藤将其称为“优雅”。他曾经说过:“最让我着迷的是文学透出的那份优雅。我无法准确地描述那种感觉,托尔斯泰笔下的款款绅士,曹雪芹笔下的风花雪月,还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民俗,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优雅深深地影响了我。”老藤在这里所描述的艺术意象,基本上都是优美的表现形态。优美,是西方古典美学的基石,优美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美是和谐、适宜,是完整与鲜明,而他们把爱神阿芙罗狄忒作为审美理想的典范。简要地说,优美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客观对象时,主客體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人们在欣赏优美时,其生理和精神能够达到一种自由与谐调的状态,获得恬静、温柔、舒畅的审美快感。优美典型地代表了古典美学精髓,古典时代的文明通过优美营造出最为精致和谐的审美殿堂。当然也必须承认,尽管优美曾经创造了辉煌,但它的巅峰期已经过去。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对古典的精神和秩序,优美就成了他们否定和颠覆的对象,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作贱优美、以丑为美、以残酷取代审美,已俨然成为当代文学写作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的标准。即使那些恪守传统的作家,在这种潮流的波及下,对于优美的表达也变得暧昧含混起来。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斥责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功劳不可忽视。以优美为基石的古典美学发展到后来,有了一种固化甚至僵化的倾向,因此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将丑纳入到审美的范畴,大大开拓了审美空间。毫无疑问,审美与审丑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文学艺术主流。我们今天读到的小说,基本上都可以看成是这一主流下的产物,在审美形态上体现为一种综合美和混杂美。我们在肯定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功绩时却不能忽略了它所带来的一种后果,这就是对古典审美的蔑视和否定。这几乎也成为了当今世界性的文学艺术的主要倾向。因此,一名作家或艺术家如果把古典的优美当成自己的艺术追求时,往往被看成是保守和落伍的表现。如今,我们很难从当代作品中读到古典文学中的优美意境。有人也以此作为依据来证明优美已经失去了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以和谐为宗旨的优美,最为贴切地吻合了人类的生理条件,它唤起的是人的一种精神愉悦的感觉,只要人类文明仍在健康地发展着,优美就不可能失去它的艺术生命力。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仍是优美的艺术,优美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本形态。我一直在思考现代审美的问题,我认为,受现代西方哲学的误导,理论家和作家艺术家对优美怀有极大的偏见,优美在审美王国里日益被边缘化,这是当代文学难以产生经典性作品的原因之一。当然,在当代作家中,仍能看到有人在追求优美,但作家们内心其实也很清楚,优美作为一个艺术目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因为古典时代的作家们将优美发展到极致,再要超过前辈们的业绩谈何容易!也难怪作家们放弃对优美的追求,他们只要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那里拾一点牙慧,就能获得人们的喝彩。正是出于这一点,我特别敬重那些孜孜追求优美意境的作家。曹文轩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他明确表示,他的写作就是要挑战整个小说领域的审美缺失的倾向。可喜的是,曹文轩并不是在唱高调,他以他的写作证明了优美的魅力依旧迷人。我曾这样赞扬曹文轩的写作:“曹文轩面对汹涌的潮流毫不退缩,反而张扬起优美的大旗,把优美的器皿擦拭得铮亮,甚至他为了明确自己的主张,宁愿把优美推向极致。”我认为曹文轩的写作对于当代小说来说具有一种匡正极端的意义。但是,像曹文轩这样捍卫优美的作家太少了,所以我称他是当代文学中“孤独的身影”。现在,我又读到了老藤的小说,
  老藤同样也是把优美当成自己的审美目标,我感到特别高兴,我要告诉曹文轩:你不再是孤独的了。
  老藤的小说是优美的,我以为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思想主题上追求“思无邪”。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按研究孔子的著名学者杨伯峻对这句话的解释,孔子对《诗经》三百篇的评价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这可以说是优美形态在思想内涵上的典型体现。儒教强调文以载道,要通过文章传达出“天下大道”。老藤写小说非常看重小说能否给读者带来真善美,能否让读者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所以我们读老藤的小说,总会感觉到有一种浩荡正气洋溢其间。老藤写温情、善意,写爱情和友情,写奉献精神,写主持正义。而在老藤的笔下,几乎难以发现暴力、血腥、丑陋的踪迹。暴力美学和审丑叙述,是当下小说写作中特别流行的两种形态,但老藤的优美追求绝对将其拒之于门外。尽管如此,老藤并非要以优美营造一个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相反,老藤是一位具有强烈现实感的作家,他的小说涉及社会种种热点问题,不乏批判性,但他的批判也是充满理性的,并不作夸张、偏激之语。他的批判性不是锐利的长矛,而是绵里藏针。比如《官井》,书写的是几位不同时代的弱女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投井自杀的方式来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而每一个女子都代表了老藤对某一个时代的批判,从建国初期的七姨太,到当下的失业大学毕业生谢青瓷和拆迁户丛二嫂,都能透过她们的身世遭遇暴露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其二,在艺术上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说,老藤的小说讲究修辞、结构,力图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性纳入到精心构制的艺术意境中。老藤懂得含蓄的艺术魅力,在他的小说里,很少有直白的说教,或凌厉的斥责。他的叙述温柔敦厚,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方式将故事的思想内涵委婉地表现出来。他的小说结构则注重对称性、均衡性和完整性。比如《熬鹰》,巧妙地将猎人熬鹰的技术和几个人物在不同时代的人生磨练糅合到一起,包含着一言难尽的人生感悟。又如《黄昏里的“双规”》,讲述的是纪委书记决定对一名局级干部进行“双规”过程中,官场内或明或暗的周旋和争斗。这类故事很容易写成直露的黑幕小说或反腐小说。但老藤采取了一种迂回的写法,将被“双规”的牛昕以及他所干的伤天害理的事都置于背景后面,而以纪委书记程海岩的思想活动作为主线。小说从阳光将老槐树的影子投射到办公室的墙上写起,老藤赋予这个老槐树的影子特别的寓意,它与贿赂官员的古画《秋夜读书图》遥相呼应,小说的结尾则是程海岩突然悟到了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这就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不仅仅正面书写了敢于坚持正义的纪委干部形象,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的清醒认识,具有警诫的深意。
  坚持纯粹优美的小说写作,无疑是有难度的写作,因为前辈创造出的那么多的经典横亘在我们面前。不能说老藤的小说已经超越了这些经典,但即使这样,老藤的小说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文学的发展就像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每一个作家就像是接力选手一样,将文学传统的精华通过自己的写作向未来传递。老藤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接力选手,他捡拾起被人们遗忘、被人们丢弃的传统,擦拭干净,让它恢复本来的光彩,再通过自己的写作传递下去。这就是老藤小说的价值。也许老藤目前的写作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我们完全有信心对老藤充满期待。
  【作者简介】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王晓宁)
其他文献
一、从问题开始  每年的年底有关长篇小说的各种榜单纷纷出炉,上榜的作品未必值得谈论,落榜的作品也乏善可陈。年复一年的数量繁荣,依然难掩心不在焉的写作和敷衍了事的批评。同往年一样,新一年的长篇小说依然是在声嘶力竭的叫好声中乱象丛生。因此,在我看来,与其全景式地泛泛而谈,倒不如细读部分文本,提出与长篇小说相关的若干具体问题,由此,我们方能细致辨析这个文体的病象和症结,或许还能找到保持这个文体尊严的某些
期刊
一、刘亮程的位置  刘亮程的独特性,首先是他面对乡土时的自身所处位置,或者说是他所摆出的姿态。近代以来,以乡村文学为描写对象的作者,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外来者的色彩,比如鲁迅一系的带有国民性批判色彩的乡土小说,叙述者往往是从乡村走出来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农裔知识分子,他们带着现代文明的眼光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出身的乡土。鲁迅自己定位的“乡土文学”,往往是“侨寓文学”,他对许钦文的点评中便说,“许钦文自名他
期刊
时间始终是人无法逃匿的存在,也是抵达人类真相的根本途径,博尔赫斯曾言:“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阿根廷〕博尔赫斯:《作家们的作家·前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時间造就我们,同样也造就诗歌,“时间和律度可以说是诗中最基本的成分”。陈世骧:《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第25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期刊
一、“内在自我”的出现  1978年春,老作家骆宾基(1917-1994)在北京突发脑溢血住院,探望的亲友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骆宾基的忘年交,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工作的张洁女士,契诃夫小说与古典音乐的爱好者。骆宾基在住院前和张洁聊起年初中央音乐学院高考招生的一则新闻,并鼓励张洁试着以此写篇小说。张洁将这篇小说投给了《人民文学》,和绝大多数作家的第一次投稿一样,这篇小说被退稿。然而骆宾基
期刊
叶炜你好!  长篇小说《富矿》《后土》和《福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让我非常高兴,所以,不用你提起,我就想说点什么。不过,在已经是好评如潮之际,我大概没必要再说些一般的肯定和赞美的话。如果那样,你也许会很失望,因为你已经不缺少那些,而寄希望于我的,更不会是一般的肯定与赞美。我一直认为,对于年轻作家,在其刚刚破土萌芽之际,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而在他们被鲜花和掌声所簇拥的时候,应该适当泼点冷水
期刊
叙事人物与叙事视角  也许是由于自《白夜》,尤其是《秦腔》之后,在阅读贾平凹的作品时,特别关注他的叙事人物与叙事视角问题。这次阅读《极花》也是如此。果然,《极花》的叙事,就选择了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叙事人物视角——主人公胡蝶的讲述。由胡蝶而想到《秦腔》中的引生、《古炉》中的狗尿苔、《带灯》中的带灯、《老生》中的唱师。可以说,贾平凹新世纪以来每部作品的叙事人物都各不相同,独具特色风采。如果就叙事人物
期刊
韩:从你《极花》后记的叙述中看到《极花》原始素材故事你听到后十年都未写,我印象中你在《高兴》的后记中就曾谈到在收集《高兴》创作素材过程中,老孙一位老乡的女儿被拐卖解救回来的事情,算来这个事情确实是发生在十来年前。在这近十多年间你连珠炮式地又写出了《高兴》《古炉》《带灯》《老生》,之后才写了这部《极花》,你说你之所以不敢动这个素材,是心中有一种滴血的疼痛。作家进行创作自然是他那一时段思考的结果,也有
期刊
毛泽东《词二首》的发表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这一年的形势,用文学性的说法,是喜忧交织、悲欢参半的一年;而用政治语言说,就是形势一派大好,天下大乱,乱了敌人,是从大乱达到大治的一年。不管怎么说,国内的政治主旋律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特别是在毛泽东的“打招呼会”指示②发出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就在全国渐次展开,成为当下政治的运动潮流。最后“四人帮”的倒台,既是一种政
期刊
某种意义上说,曹军庆是一个中短篇小说家。这不仅体现在创作的量上,同时也有质的保证。曹军庆出版过三部中短篇小说集:《雨水》《越狱》和《24小说》。三部小说集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作家赢得了声誉。近年来,曹军庆尝试长篇小说创作,写有《代价》《影子大厦》和《魔气》。其中《魔气》无疑是最值得探讨的一部。  曹军庆之所以要疏离他喜爱的中短篇小说,而在长篇创作上投入大量精力,也许用得上著名作家刘醒龙的话,
期刊
小说的独特魅力恰如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复合融铸而成,因而除题材、情节、语言等可分析要素外,多来自于内在种种因素的纠缠交融而产生的独特张力,正是这种种复杂的纠缠共生,使得小说充满了矛盾、悖论,充满了繁复多样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后上塘书》,正是因此种多重纠缠中生成的叙事文本,而成为当今文坛上书写乡土生活的独特作品。  一、乡村与城镇  从本质上而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