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初中道法思辨教学的三对关系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思辨性话题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未能达到这样的教学预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思辨过程中“辩”与“学”、“辩”与“听”、“辩”与“评”的关系。
  一、 处理好“辩”与“学”的关系
  在思辨前引领学生前端学习。前端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吸收。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上第2课《学习伴成长》中讨论“鹦鹉学舌算不算学习?”学生限于知识储备和认识问题能力上的不足,大多认为鹦鹉学舌是学习,因为会学人说话。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鹦鹉学舌的生物学原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如果缺乏思辨相关内容的储备知识,即便有分析、推理、评估,也不可能形成有价值、有意义的结论。在思辨型课堂教学流程与认知能力结构模型中,前端学习是首位的,前端学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开展探究、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水平。
  在思辨中组织同伴互助学习。课堂教学中,对于思辨话题的反应和共鸣往往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有的学生表现活跃,有的同学表现迟缓。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产生更广泛更充分的思辨火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促使全班同学互相帮助、自由争论、互相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知识的建构更加深刻、丰富而全面。生生互动时,座位结构可以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座。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主要是分组型互动。下面是分组型互动的师生行为分析图(图1)。其中,我们要注意科学的课堂管理与真实有效的任务设计。
  课堂是一个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个性展示的舞台。小组内的交往,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改善个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助于学生启发思维、拓宽思路、锻炼能力。
  在思辨后及时总结反思感悟。在思辨课堂中,通过悟、议、辩、明,能有效促使学生在思辨中形成较完整的思辨思维。悟是导行的关键,学生只有自己感悟到思辨话题的价值,才会真正参与课堂,从“知”到“信”和“行”。思辨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判断、评价、推理、创造和应用,学会站在多个角度观察、探究和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进而为学生参与以及适应社会,成为拥有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的过程。
  二、 处理好“辩”与“听”的关系
  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思辨的有效信息,倾听也是表达与交流的前提。思辨型课堂上只有做到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提问和点拨,倾听同学的分析和争辩,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辩论、争辩,在追求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之外,更应该关注互相倾听所带来的静态力量。
  倾听老师的提问。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围绕现实生活的事件、活动、问题,选择思辨话题,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讲究和关注“问”的时机,引起学生思辨的兴趣。思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了解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倾听学生的见解。倾听不仅仅是表面的听,更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价值观的呈现,是倾听者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体现。初中生表现欲望很强,有时会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听不进别人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更细的要求,如:听同学发言能仔细听,不开小差;耐心听完同学发言,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同学发言,同学有错时不讥笑,不起哄,不足时要能补充;虚心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作为应答者,必须总结前面一个同学或几个同学的观点,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辨的过程中来,理清楚争辩双方的立论和依据,从而能分清立场,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 处理好“辩”与“评”的关系
  教师评价。思辨式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多以赞扬的话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切实注重学生在观察、体验、分析、总结时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对于问题本身的应对心理。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他们的差异性思维,充分肯定他们表达观点的勇气,使学生能够不畏权威,敢于表达。
  生生評价。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学习水平,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组织并倾听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思辨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渐渐领悟到思辨化的语言及思想感情,不断积淀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课程参与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组织者,共同建构知识的参与者,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窦桂梅的课堂能体现其时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珍珠鸟》一课为例,在讨论“信赖”问题时,窦老师带着孩子一起改编教材,把课文改成:“我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上,鸟儿们依然会把笼子当作第二个家,从中传出的笛儿般的声音依然轻松自在。”让学生从生活出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前提。  芜湖市二坝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长江之畔,位于鸠江区二坝镇长江路和二泉路路口处。学校创建于1970年,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在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引领下,凝练“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逐步以掐丝沙画、科技、经典诵读等特色课程为抓手,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一、 以校园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育
期刊
2018年12月21日,我在县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县珠心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聆听了4位老师的珠心算课堂教学,感受到了课堂改革的深入与扎实,更感受到了因为变换得来的精彩。  传统的教学“9+几”的方法是“先学分成一凑十—连加”,这样教学,老师讲解费时、费力,而学生学得也不会太轻松,然而刘老师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了教材内容,将“9+几”变成了“几+9”,不仅改变了教者的教学习惯,更改变了学生
期刊
一、化虚为实,助力学生概念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所以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概念运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  譬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的《近似数》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四舍五入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
期刊
中国的历代文人一般都具有天人合一意识、宇宙意识。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更需要学生们在青少年时期便奠定心怀天下的伟大眼界和气魄。媒介因素的出现,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另一双眼睛、另一只耳朵,令他们在读万卷书之余,延伸自己的肢体,去感受、触碰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去感知世界的不同文化,在此过程中,进行文化人格的重构,裨补自身所未曾经历的文化冲击。媒介因素的出现,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使得学生
期刊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低年级依次引入了表示数的符号(0、1、2、3、4等),数的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结合符号(括线和竖式运算的分隔符号)……这些数学符号都具有简洁、抽象的特性。  一、 创设合理的情境,感知符号的作用  当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第一次出现用符号简化表征问题时,笔者利用生活情境
期刊
一、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抽象  1. “数”的抽象。一根小棒、一个人、一辆车都可用数字“1”表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出:数字“1”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是这个抽象的数字却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1的事物。学生经历了“数”的抽象过程,就会逐渐学会从量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  2. “形”的抽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从大量的轴对称图形中发现这些图形的本质属性,即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
期刊
校园绘本美育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绘本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绘本阅读和赏析、绘本创作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其中读写绘的创作是重要环节,呈现了儿童从生活经历出发,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绘本美育课程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通过欣赏阅读优秀的绘本,帮助儿童提高想象力和感受力;第二,帮助学生动手体验,熟悉用绘画语言来表达情感;第三,模仿名
期刊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作为每单元的核心板块,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板块。如何将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做到最优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我们按照“创设真实情境—理解—记忆—运用”的思路设计Story time板块教学。通过“故事前,创设情境—故事中,理解记忆—故事后,运用”三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领悟英语故事,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
期刊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创作《皮皮鲁和鲁西西传》时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孩子们置身于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娱乐场所,小读者们可以从中玩个痛快,从早笑到晚。”这其实就是郑渊洁对儿童创造力的理解,创造来源于游戏、想象、积极的探索。这样的观念给体育教学同样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改革方向。  体育课堂上,面对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我们教师不能总是拘泥于指导与示范,应基于练习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