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源泉。人类从蛮荒走向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每一次进步无不体现着创新的思想光华。创新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创新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因为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精神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中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随时保持创新活力,保持思维的活跃,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造力,教学中应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
  1.上“活”数学课调动学生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是主要阵地。一节气氛沉闷、紧张的课堂,只会使学生坐立不安或昏昏欲睡。而一节轻松愉快的课堂,则会让学生变得生龙活虎,充满朝气与活力,他们会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开动脑经,扬帆起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营造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菱形的定义”时,教师可先制作若干个菱形,上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样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动中有学”、“玩中有学”,能充分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产生创新。
  上“活”数学课的方法挺多,有讲故事发、实验法、设置悬念法等等。如:在教学三角和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我引入这个故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在初二时,为了证明三角和内角和定理,查阅了大量的数学资料,最终用二十多种方法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是一个数学历史知识故事,它能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努力寻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
  2.创造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创新能力。因此,每个学校都应为学生广泛开展的数学实践性活动,丰富初中数学课余活动。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外数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挖掘教材,激发创新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常新思维
  教材中大量的图形和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与生活中的图像结合起来,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利用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都喜欢听名人趣事,成功者的故事,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引导,不能忽视。
  四、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1.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创新离不开思维,数学上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而解题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战场。培养发散思维,使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最有效。
  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如:“已知两平行直线l1,l1的方程分别为3x+2y-6=0,6x+3y+3=0。求与l1,l2平行且與它们等距离的直线l3的方程。”这道题就有多种解法,教师应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
  2.巧设题型,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很多,可利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互逆性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利用加强基础知识的逆向思维教学,也可运用数学教材中互逆关系的内容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如学了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自然也会想到分配律的逆运用ab+ac= a(b+c) 。有去括号法则,反过来就有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对不对,可用去括号来检验。经常让学生这样思考问题,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也正处于不断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中。特别是在农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增多以来,与之呈反比例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违法犯罪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语文学科也担负起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并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
期刊
摘 要:新课标颁布后,教学改革的力度已經越来越大。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的理念能否转变过来。比如,教师要由以前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比如,课堂教学不能按部就班,而应该激发学生的情趣;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等等。只有多个环节共同推进,才能使课堂改革达到既定效果。  关键词:学生主体;情趣;课堂实践
“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德育工作,以适应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朝正确的道路前进。中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活力
期刊
摘 要: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大致是具有“领悟”能力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悟性”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从进入境语言环境、获得情感体验、进行理性解读、悟出的微言大义、挖掘言外之意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悟性;入境;情感体验 ;微言大义;言外之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而此时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难以恒定和持久,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些让本应充满活力的美术在中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的获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呢?  一、贴近生活,寻找源
摘 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少的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多功能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忽略,此时,每周固定的体育课堂时间也就成了发挥体育运动作用的最重要时间段,本文就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育;身体素质;中职院校  1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学生有了越来越多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该如何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