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没去过唐,尤其是一千二百年前《刺客聂隐娘》所处的中晚唐社会人文氛围。而电影本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一个世界的再造重现,透过对当时社会生活与审美意识的探究,重现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情,一种“此曾在”(that-has-been)的光影。——黄文英
面对设计
面对自己
面对设计,同时也是面对自己,而往往面对自己是最困难的!《刺客聂隐娘》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设计这部电影的美术与服装,是一段漫漫长路般的视觉想象!也因为筹备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点曲折,所以在等待“她”成形的悠悠岁月中,或因勘景,或因搜集资料,不知不觉地走过一些城市,留下一些令人难忘的印象与记忆。
大约从1998 年开始,就知道有《刺客聂隐娘》这回事,至于何时可以开始筹备,却是个“未知”,面对未知,只能坚信它一定会发生。其间心中不免产生疑虑。有个跟“存在主义”有点关联的剧本——《等待戈多》,剧中两个角色最常互问的一句话是:“戈多会来吗?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有时只要改一下台词,就是自己内心的OS:隐娘会来吗?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或者:“侯多会拍?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拍’?”如果“戈多”的名字是等待,
那么“聂隐娘”的名字,在正式开拍前,大概有十年之久吧,应该都是一个只闻其声(聂字耳多),不见其影的存在!
时间来到2009年,
第一版的故事
大纲,终于现身。感觉可以开始筹备了!因而聘用了三名助理,一個美术——叶晏孜,一个服装——吴洁,一个道具——吴顺淇,先开始绘制草图,那时他们都刚从学校毕业。
回想二三十年前,自己刚从学校毕业搬到纽约谋职。写信给美国当代剧场舞台美术设计大师李名觉,希望前辈可以对自己不成熟的作品给予批评,因而有特殊的缘分接受大师诸多的个别指导,他交给我一出歌剧《莎乐美》作为启蒙的基础,记得他最常讲的一句话是:“You have to think like a director !”意思是:设计时,你得跟导演的想法同步,或者,你若是导演你会怎么思考。这个教诲一直铭记在心。
从1994 年开始跟侯导拍片,很少像《刺客聂隐娘》这样……拍得那么辛苦、拍得如此挫败,困顿而几近无奈与无助,最终在面对自己时,又自觉收获如此充沛。现在回想,那是一种又恨又爱的历程,过程中算是有被侯导的“冷静”启发到,也算是另类的精进吧!挫败的是,完全看不到导演脑海里的画面,或许他自己也还没形成任何画面;他不跟你多说,有可能是对美术专业完全的信任,也有可能对当下场景不满意,想冷处理!(冷暴力往往是最厉害的招式。)
我们在台北中影搭了两栋仿唐建筑,因为导演不喜欢被局限在不见天光的摄影棚内,选择内景外搭,电影中所有的内景,都在这两大栋空间内发生,以各式屏门、窗扇、卷帘、帐帷、纱帘、屏风、纱帐、竹帘……围出剧本里各个角色的生活空间、大小议事空间、宴会空间……
美术组常常在有限的人力下要制作,又要陈设,终日惶惶转场换景:左厢、右厢、胡姬房、嘉诚寝殿、田元氏房、右厢内堂私宴、都事厅、小议事厅、田季安房、田绪房、守丧大厅、使府正厅夜宴中臣……它们全在同一个屋檐下!
杀青后请台湾美术、服装组同事吃饭,道具盯场的伙伴开玩笑地说,被侯导斥责的语录足以出一本书!面对导演,固然挫败,但终究得反求诸己:到底有多想设计这部片?如果很想,那就得坚忍地走下去,等待唐世界的灵光乍现!因为很想完成这件事,所以选择按着自己的节奏走,面对自己,也面对着无以名之的视觉想象。如此也意味着面对无限可能、无限困惑、疏离、情绪……
但同时也有一种振奋,面对浩繁、未知的视觉想象!虽然不知道大唐世界长什么样,但直觉以为,已经有那么多的电影以唐朝为背景,是不是该有某种“异”样,至少要呈现不同的华丽与节制,那是对自己的期许!像剧本中青鸾的意象,没有同类,内在情感终极而独特!这部片从最初构思、筹资、前制、拍摄、杀青……
一直到最后侯导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历经十多年。当今的电影凡事讲究表现手法新奇、视觉元素无止境繁复变化,电影美术往往过度标榜或过度依赖电脑合成技术与视觉特效,很少有导演愿意以漫长的光阴,细琢出一种精炼、内化的影像本质。
面对设计
面对自己
面对设计,同时也是面对自己,而往往面对自己是最困难的!《刺客聂隐娘》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设计这部电影的美术与服装,是一段漫漫长路般的视觉想象!也因为筹备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点曲折,所以在等待“她”成形的悠悠岁月中,或因勘景,或因搜集资料,不知不觉地走过一些城市,留下一些令人难忘的印象与记忆。
大约从1998 年开始,就知道有《刺客聂隐娘》这回事,至于何时可以开始筹备,却是个“未知”,面对未知,只能坚信它一定会发生。其间心中不免产生疑虑。有个跟“存在主义”有点关联的剧本——《等待戈多》,剧中两个角色最常互问的一句话是:“戈多会来吗?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有时只要改一下台词,就是自己内心的OS:隐娘会来吗?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或者:“侯多会拍?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拍’?”如果“戈多”的名字是等待,
那么“聂隐娘”的名字,在正式开拍前,大概有十年之久吧,应该都是一个只闻其声(聂字耳多),不见其影的存在!
时间来到2009年,
第一版的故事
大纲,终于现身。感觉可以开始筹备了!因而聘用了三名助理,一個美术——叶晏孜,一个服装——吴洁,一个道具——吴顺淇,先开始绘制草图,那时他们都刚从学校毕业。
回想二三十年前,自己刚从学校毕业搬到纽约谋职。写信给美国当代剧场舞台美术设计大师李名觉,希望前辈可以对自己不成熟的作品给予批评,因而有特殊的缘分接受大师诸多的个别指导,他交给我一出歌剧《莎乐美》作为启蒙的基础,记得他最常讲的一句话是:“You have to think like a director !”意思是:设计时,你得跟导演的想法同步,或者,你若是导演你会怎么思考。这个教诲一直铭记在心。
从1994 年开始跟侯导拍片,很少像《刺客聂隐娘》这样……拍得那么辛苦、拍得如此挫败,困顿而几近无奈与无助,最终在面对自己时,又自觉收获如此充沛。现在回想,那是一种又恨又爱的历程,过程中算是有被侯导的“冷静”启发到,也算是另类的精进吧!挫败的是,完全看不到导演脑海里的画面,或许他自己也还没形成任何画面;他不跟你多说,有可能是对美术专业完全的信任,也有可能对当下场景不满意,想冷处理!(冷暴力往往是最厉害的招式。)
我们在台北中影搭了两栋仿唐建筑,因为导演不喜欢被局限在不见天光的摄影棚内,选择内景外搭,电影中所有的内景,都在这两大栋空间内发生,以各式屏门、窗扇、卷帘、帐帷、纱帘、屏风、纱帐、竹帘……围出剧本里各个角色的生活空间、大小议事空间、宴会空间……
美术组常常在有限的人力下要制作,又要陈设,终日惶惶转场换景:左厢、右厢、胡姬房、嘉诚寝殿、田元氏房、右厢内堂私宴、都事厅、小议事厅、田季安房、田绪房、守丧大厅、使府正厅夜宴中臣……它们全在同一个屋檐下!
杀青后请台湾美术、服装组同事吃饭,道具盯场的伙伴开玩笑地说,被侯导斥责的语录足以出一本书!面对导演,固然挫败,但终究得反求诸己:到底有多想设计这部片?如果很想,那就得坚忍地走下去,等待唐世界的灵光乍现!因为很想完成这件事,所以选择按着自己的节奏走,面对自己,也面对着无以名之的视觉想象。如此也意味着面对无限可能、无限困惑、疏离、情绪……
但同时也有一种振奋,面对浩繁、未知的视觉想象!虽然不知道大唐世界长什么样,但直觉以为,已经有那么多的电影以唐朝为背景,是不是该有某种“异”样,至少要呈现不同的华丽与节制,那是对自己的期许!像剧本中青鸾的意象,没有同类,内在情感终极而独特!这部片从最初构思、筹资、前制、拍摄、杀青……
一直到最后侯导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历经十多年。当今的电影凡事讲究表现手法新奇、视觉元素无止境繁复变化,电影美术往往过度标榜或过度依赖电脑合成技术与视觉特效,很少有导演愿意以漫长的光阴,细琢出一种精炼、内化的影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