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细胞模型制作”活动,落实生物学重要概念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生命现象极富奥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在细胞中寻求答案。细胞属于微观世界,肉眼无法观察,对于初中生来说与此相关知识难度很大,如何微观世界巧妙的直观展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采用什么方法将微观世界与探究学习关联?如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领悟生物学科思想与生物学核心知识?这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细胞模型制作”可以是很好的实现途径。
  2 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
  很多教师反映,细胞模型制作本身存在难度,在课堂中渗透学科思想和核心知识可谓难上加难。笔者根据多年来教师教育和科学课程开发的经验,制作课程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较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从细胞多样性入手,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对细胞的认识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结构统一性,随后分组进行细胞模型制作,了解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困惑,协助学生一起分析细胞模型制作的原则,帮助学生改进细胞模型,以此引导学生建立细胞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概念。最后,通过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的创新,同时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模型与真实细胞的不同,为后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细胞模型制作”的教学路线如图1所示。
  2.1 帮助学生建立细胞多样性的概念
  模型制作对于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细胞属于微观世界,很多教师将“细胞模型制作”这个活动仅仅是作为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还有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别说传递给学生一些生物学科思想和核心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所熟悉的有关动植物细胞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如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红细胞等。借此,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细胞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2.2 引导学生进行细胞结构统一性的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学生认识红胞多样性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细胞结构统一性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绘图等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细胞是怎样的,最好能包含一部分细胞器,随后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将细胞结构完善。这样处理的好处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细胞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程度,其次在大家踊跃发言的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结构,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为后面讲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基础。
  2.3 趣味细胞模型制作及研讨
  细胞模型制作其实是比较枯燥的动手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随后分组操作,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模型或者将教材书本上的图片模型立体化。在细胞模型制作活动结束后,学习小组讨论模型制作的思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4 重要知识的提炼
  师生一起总结细胞模型的制作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选材适宜,显示细胞类型的特点部分要突出,细胞器正确,细胞结构与大小比例合适,操作简易。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一起打分,在评出好的作品的同时总结制作原则。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模型结构分析细胞的功能,落实细胞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重要生物学概念;同时,呼应前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细胞具有结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3 拓展活动设计
  除了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教师可以提供其他优秀的细胞模型,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鼓励学生可以从选材、材料的巧利用、制作观赏或食用的细胞模型等方面对细胞模型再度创作,可以通過趣味活动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制作是一种将微观世界显化的方法,其他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的微观知识也可以借助模型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除了微观世界,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数学中常用的建模。
  4 教学提升
  在课程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细胞模型跟真实细胞差别还是很大的,后面将继续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细胞的微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借助今后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细胞结构,当然可以借助一些类似电子显微镜之类的精密仪器更好的学习。细胞模型的制作让学生初步学习细胞的结构,同时让学生知道建模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最终学生收获的学科思想是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的辩证特征。
其他文献
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的理念开始被探索与挖掘,它指导着课程改革,成为制定课程标准和学科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公布。生命科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后,高中生命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
生物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这些素养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课程习得和巩固。常规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本分两步走:教师梳理基础知识,学生练习反馈应用,主要目标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何将高三复习课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笔者以一轮复习课“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为例做了初步尝试。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摘要 主要从深挖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研读教材插图,提高信息转化能力;立足教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延伸教材知识,开拓生物视野四方面阐述在高考生物复习中如何高效回归教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概念 教材插图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教材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浙江学选考命题往往以教材核心概念或科学实验为背景,考查概念识记、理解应用、科学探究和信息
“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课改以来在各种所谓的“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的观摩与评比上,总是要弄一些新“形式”。当然,这本身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这种“形式”是否是“有意味”(对学生学习、理解对应课本内容有意义)的呢?即是否真对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是有必要、有意义的呢?在此仅以特级教师夏茂林的一堂示范课为例浅谈如何创建
摘要 采用苹履虫替代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改进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草履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科书中设置了实验“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d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
摘要:故事教学法有着众多超越传统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收效更明显,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高职院校学生對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反映教学效果差。依托故事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试以“基础”课中《中国精神》一章为例,阐述如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思政课中,以期为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思政课 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
初中生物学竞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它为一些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能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在数年初中生物学竞赛辅导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竞赛辅导要出好成绩,应做好挑才、选材和育才三部曲。  1 第一曲——挑才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挑选好优秀的参赛选手,是竞赛辅导成功的一半。初中生物学竞赛一般是在八年级举
1 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理解静脉血和动脉血之间转变原因的前提,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介绍气体分子扩散原理时,应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概述组织里
摘要:当前《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在《临床护理英语实践》课程测量生命体征技术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该项成绩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教学法班级。说明混合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其护理英语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英语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英语 混合式教学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
中学生物课本里的“图表”是浓缩的科学结晶,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而构成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动态”的教材组成部分,体现的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是科学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且富含“营养”等特点,很像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图表资源,有利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