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距离和方向两个维度认识平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移”是“空间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帮助学生从距离、方向两个维度来理解平移。
  一、在“按要求画图”中认识方向和距离
  1.方向确定,平移后位置不唯一
  (1)画一画:三角形ABC向右移动后出现的新三角形A′B′C′。
  (2)说一说:三角形ABC怎样移动可以得到三角形A′B′C′。
  (3)比一比:都是向右平移,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位置会不相同?学生对比作品后发现,新得到的三角形A′B′C′虽然都在原图形的右侧,但有些近、有些远,位置不确定(如图1)。学生由此体会到只知道方向,并不能唯一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2.距离确定,平移后位置不唯一
  (1)画一画:三角形ABC平移4格后出現的新三角形A′B′C′。
  (2)比一比:都是移动4格,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位置还是不相同?学生发现新得到的三角形A′B′C′不仅能向右移,也可以向上、下、左等方向移(如图2)。学生由此体会到只知道距离,也不能唯一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3.方向、距离都确定,平移后位置唯一
  (1)画一画:三角形ABC向右平移4格后出现的新三角形A′B′C′(如图3)。
  (2)想一想:这次作图为什么只有唯一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只要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图形平移后的唯一位置。
  二、用“方向”与“距离”两个条件描述图形的平移运动
  1.选一选
  呈现图4,请学生选择哪几个图形是长方形EFOG平移后得到的。
  2.分一分
  小组合作,把新图形①~⑧根据长方形EFOG的移动变化分一分类。学生把图形①③⑤归为平移一类;把图形②⑦归为旋转一类;把图形④⑥⑧归为另一类。
  3.说一说
  观察这三组图形,说一说移动中的发现。从图形①③⑤的移动中再次体会图形的平移一定需要明确方向和距离;从学生对图形⑤不同平移过程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路径可以有很多种,可以先向左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也可以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4格。
  4.改一改
  小组讨论:不是平移得到的5个图形做怎样的调整,也能符合平移的要求?学生发现,通过旋转或改变图形长、宽的尺寸即可符合平移的要求。
  通过开展画、比、说、悟等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距离和方向两个维度认识平移,还能提高学生精准辨析、深度思考的能力。
  (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西校区   315101)
其他文献
在2021年5月举办的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上,宁波小语团队围绕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开展主题研讨:陈聪利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徐华军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课上,两位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合理搭建教学支架,落实“学”的过程.课堂背后的教学理念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
期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单元.学生的思维从熟悉的算术思维转向多变的代数思维,这是学生思维的一大跨越,这一过程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在对单元内容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分析型、对比型、梳理反思型的探究性作业,能帮助学生体会“化归”方法,领悟“建模”思想,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
探究性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设计了画图形、讲概念、辨题目三类探究性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内容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重叠问题时,教师常常直接提出“两项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去掉重叠部分。但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而是成人的思考结果。怎样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叠问题呢?可以引用以下素材。  【材料1】  有一天,小明跑去理发店:“叔叔,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吧!”理发师可开心了。这时候又听见:“兄弟,有空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呀!”理发师更开心了,今天生意可真好!吱
期刊
加强沟通联系,实现意义建构,是探究性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常见习题后,可尝试从单元整体内容进行思考,设计前后有联系的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迁移,稳步进阶.
促进儿童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教育的追求方向.“童创”项目校本课程以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为核心宗旨,以学生的原有经验、生活实际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融合各科课程展开.课程的开发经历了“着力”“聚力”“发力”三个阶段,形成了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摘 要】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聚焦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专题研究组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学者。问题提出的情境可以是来自于数学学科的数学情境,也可以是来自学习者熟悉的真实世界的现实情境,这在本次ICME会议的相关研究中均有涉及。各国的研究启发了后继研究者对问题提出的情境设计:无论是数学情境还是现实情境,都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理解与认知;尽可能地创设真实世界的情境
教学中发现,由于选取的单位“1”不同,用分数表示教材中同样的一幅图时,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在对分数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先用集合圈加标示的方式标明单位“1”,再用分数进行表征的教学微改进.调查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识别单位“1”所指的区分,深入理解真假分数不同的表征方式.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几何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几何表象、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活动等具体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几何概念;表象;空间想象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近30%的学习内容与这一领域相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图形与几何一方面是
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材内容和课后常见作业的分析,基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中的原有习题进行改编,设计了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更开放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主动联结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