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是一种元理论,对于其他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可以发现语言的本质是意识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这个语言的本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哪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有效的及有效的原因。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物质的运动
一、前言
众所周知,先进的理论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因此,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能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其他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哲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原理
(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同时运动离不开物质这个主体。任何运动都是以物质为主体的运动。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不仅仅包括看得见的位移、具体的动作过程,还包括看不见,摸不到的一些抽象的运动,如“思考”“喜欢”“矗立”等这些没有明显位移的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即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人类大脑的机能,其内容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因此,人类的思维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大脑的机能,它属于人类的意识,所以语言即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是运动的,那么人类的意识就必然会感受到这个外部世界的运动,而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表达,其必然要反映出这样的运动特征。所以,人类语言的句子肯定包含这种运动的特征,这就是句子的动词,亦即谓语。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必须有主体,即物质。所以,句子的动词也要有其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我们在语法上叫做主语。有时候还要有该动作的承受者,语法上叫做宾语。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一个学生在打球”这一客观世界的现象,我们大脑里首先会想到动作 “打”,然后想到,这个动作有个发出者,那就是这个“学生”。“球”则是动作“打”的承受者。那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世界的运动:物质,运动,运动的承受者。此句中的 “在” 则是汉语中人为约定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含义的词语。
(三)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由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可以推导出,语言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中物质的运动这一属性的描述,世界上的语言虽有千百种,但是其本质都是这样的。那么这个语言的本质观,对我们对外汉语的教學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首先,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外部世界。那么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一门语言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我们称之为语法。根据上面的论述,语法体现了在运动的基础上构建句子,即:动作是什么?动作的发出者是谁?动作的承受者?以及其他句子次要结构。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讲述主、谓、宾句子的基本结构。只有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生才能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想法,来自由构建句子,自由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而不是跟着老师学一句话,才会说一句话,其他的没有学过的句子就不会表达。因此,这个原理给我们的第一个指导意义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句子结构的语法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教一个简单的句子:“你买书了吗?”这个问句的主语是“你”,表示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买”,表示动作;宾语是“书”,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过;“吗”在句子中的作用是表示向对方提出疑问。在教授了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构建很多句子:“你吃饭了吗?”“她看书了吗?”“你回家了吗?”“王梅写作业了吗?”由此可见,掌握了语言的本质原理,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理解语法的重要性,从而也促进了我们对语法的理解,也促进了语法的教学。
其次,我们教授学生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了句子结构为止,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按照语法规则去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组织句子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语法规则,还需要语言材料,比如字、词和短语等,就像是盖房子需要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还要想办法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这个学习实质上应该是外部物质世界与人的意识相关联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人类大脑需要人的意识或者心理作用才能记住和学会词汇。但是,我们知道,词汇的学习假如只是死记硬背,就会非常枯燥,很难高效率地记住。但是,假如能够在亲身体验或者在实际语言情景中使用的情况下去学习词汇,就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其实,这正是由于人类意识和外部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才能在意识中产生比较深刻的记忆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多多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去使用所学习的词汇,以便提高记忆效率和使用能力。之前很多语言教师或许知道这个教学原理,但是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或者根源。那么,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就是它的根源。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更加近似于现实的交际情景,这又是另外的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问题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暂时不做讨论。
总之,哲学对于其他科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外汉语教师也需要应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多多学习哲学知识,勤于思考,提高哲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来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物质的运动
一、前言
众所周知,先进的理论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因此,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能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其他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哲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原理
(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同时运动离不开物质这个主体。任何运动都是以物质为主体的运动。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不仅仅包括看得见的位移、具体的动作过程,还包括看不见,摸不到的一些抽象的运动,如“思考”“喜欢”“矗立”等这些没有明显位移的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即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人类大脑的机能,其内容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因此,人类的思维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大脑的机能,它属于人类的意识,所以语言即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是运动的,那么人类的意识就必然会感受到这个外部世界的运动,而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表达,其必然要反映出这样的运动特征。所以,人类语言的句子肯定包含这种运动的特征,这就是句子的动词,亦即谓语。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必须有主体,即物质。所以,句子的动词也要有其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我们在语法上叫做主语。有时候还要有该动作的承受者,语法上叫做宾语。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一个学生在打球”这一客观世界的现象,我们大脑里首先会想到动作 “打”,然后想到,这个动作有个发出者,那就是这个“学生”。“球”则是动作“打”的承受者。那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世界的运动:物质,运动,运动的承受者。此句中的 “在” 则是汉语中人为约定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含义的词语。
(三)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由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可以推导出,语言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中物质的运动这一属性的描述,世界上的语言虽有千百种,但是其本质都是这样的。那么这个语言的本质观,对我们对外汉语的教學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首先,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外部世界。那么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一门语言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我们称之为语法。根据上面的论述,语法体现了在运动的基础上构建句子,即:动作是什么?动作的发出者是谁?动作的承受者?以及其他句子次要结构。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讲述主、谓、宾句子的基本结构。只有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生才能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想法,来自由构建句子,自由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而不是跟着老师学一句话,才会说一句话,其他的没有学过的句子就不会表达。因此,这个原理给我们的第一个指导意义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句子结构的语法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教一个简单的句子:“你买书了吗?”这个问句的主语是“你”,表示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买”,表示动作;宾语是“书”,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过;“吗”在句子中的作用是表示向对方提出疑问。在教授了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构建很多句子:“你吃饭了吗?”“她看书了吗?”“你回家了吗?”“王梅写作业了吗?”由此可见,掌握了语言的本质原理,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理解语法的重要性,从而也促进了我们对语法的理解,也促进了语法的教学。
其次,我们教授学生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了句子结构为止,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按照语法规则去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组织句子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语法规则,还需要语言材料,比如字、词和短语等,就像是盖房子需要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还要想办法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这个学习实质上应该是外部物质世界与人的意识相关联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人类大脑需要人的意识或者心理作用才能记住和学会词汇。但是,我们知道,词汇的学习假如只是死记硬背,就会非常枯燥,很难高效率地记住。但是,假如能够在亲身体验或者在实际语言情景中使用的情况下去学习词汇,就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其实,这正是由于人类意识和外部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才能在意识中产生比较深刻的记忆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多多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去使用所学习的词汇,以便提高记忆效率和使用能力。之前很多语言教师或许知道这个教学原理,但是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或者根源。那么,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就是它的根源。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更加近似于现实的交际情景,这又是另外的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问题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暂时不做讨论。
总之,哲学对于其他科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外汉语教师也需要应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多多学习哲学知识,勤于思考,提高哲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来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