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结合曹甸镇为全国有名的教玩具之乡而自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导他们在数数、分分、摆摆、玩玩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运用规律美化生活,同时注意把直观形象的规律逐步抽象为数的规律,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设计理念:
  
  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对于生长于玩具之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玩玩具是他们永远都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能更深刻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创造规律,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规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能力及审美情趣。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评价他人与自己。
  
  活动准备:
  
  每组一篮玩具(20个插球、15个小人、18个花片)三份作业纸、胶水、作业板、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曹甸镇什么厂最多吗?我们宝应县曹甸镇是全国有名的教、玩具之乡。今天,我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塑胶玩具(依次介绍插球、花片、小人),大家喜欢玩吗?怎么玩呢?
  [问题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欢的玩具导入,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了积极参与的探究心理,并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演示,学生初步感受规律
  (师演示插球,学生观察)
  提问:你发现老师是怎么插的呢?猜猜看,下面应该怎么插?(板书:112112……)再次投影演示花片、小人穿插摆,提问:你发现接着摆时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找规律)
  [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操作示范很有必要,能结合操作为学生创设猜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提供图形,引导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想玩找规律的游戏吗?在分组活动时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生交流活动要求,指名复述)
  小结:小朋友们提的这些活动要求,大家能不能做到?
  (2)分步提活动要求,学生依次操作。
  ①请小组长将袋子里的玩具轻轻倒在桌上,比比哪个小组长最能干。(每组玩具可分为几类?)
  ②同桌两人分一种类型玩具并数一数,数好后告诉组长(投影出示统计表,各组反馈),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按这个数字清点玩具。
  ③请组长拿出三张作业纸,根据小朋友面前的玩具发好相应的作业纸。说明:图上画的是什么,就用什么玩具按图摆一摆。(同桌两人合作)
  ④请观察你摆的玩具,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接着再摆4个吗?摆好后小组内互相查一查。
  [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差,教师有意让学生自己提出活动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分组活动时,分步提活动要求,组员分工明确,操作井然有序,避免了乱成一锅粥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合作。]
  3.利用玩具,独立探索并创造规律
  (1)师:你们也能像这样用玩具摆一个自己喜欢的规律吗?请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猜,然后交换进行,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学生分组活动)
  (2)集体反馈:你说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摆的?你是不是这样的?(球可举起来让大家验证一下,花片可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3)你们能用这三种玩具摆一个你们小组喜欢的规律吗?(分组活动并反馈)
  [感受规律、发现规律两个环节诱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此时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创造规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把探究活动推向了高潮。]
  4.涂涂画画,创造规律运用于生活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简直出色极了,你们创造的这些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元旦快到了,学校打算插一些彩旗,挂一些彩灯装扮一下美丽的校园,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一次小小设计员,用你喜欢的颜色把这些小灯和小旗有规律的涂一涂,好吗?
  (1)从篮子里拿出一张作业纸和水彩笔,独立涂色。
  (2)涂好的将作业纸按顺序贴到作业板上,由组长贴上黑板。
  (3)上下两组交换检查,看看他们涂的是不是有规律,小组交流一下,你认为那一号同学的作品最好,为什么?
  (4)请观察一下,涂彩灯的是哪几组,涂小旗的呢?(板书:1、3、5、7……2、4、6、8……)假如还有第9组、第10组,好多组,你会发给他们什么作业纸呢?
  [数学知识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教师联系即将到来的元旦,让学生通过涂涂画画把创造的规律用来美化我们的校园和生活。学生兴趣盎然,作品展览,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愉悦的成功感,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热爱数学的情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巧妙地渗透了数的规律,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深层次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总结
  1.小朋友真能干,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请你根据小朋友提的活动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表现怎样?(学生总结并评价自己)
  2.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用充满智慧的双眼发现了数学中许多有趣的规律,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生活中许多美丽的规律,并且在活动中能克制自己,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大家合作得很愉快。今后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请各小组迅速清点玩具。
  3.结束活动。
  评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如何挖掘资源开展数学活动,培养非智力因素呢?一要适合低年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的特点;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组织活动,培养积极的情感。曹甸是教玩具之乡,有学生最喜爱的玩具。玩玩具,“找规律”,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中,学生玩得痛快,认识了曹甸的一些玩具,学会了带有数学味的新鲜玩法。分类数数,按规律摆玩具,我摆你猜或你摆我猜,形式多样,顺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到数学课原来也这么有趣,从而增加了对数学的亲近感。
  活动中,学生玩得有规律。玩具排列有规律,活动组织也有规律。“分组活动要注意什么?”“不能抢。”“别人发言不出声,小组讨论要小声,自己发言要大声。”“说停就停。”“活动中谁的表现好?”……教师的这些关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他人发言,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责编 黄桂坚)
其他文献
诺贝尔奖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地位,许多科学家梦想着能获得诺贝尔奖. 数学被誉为“科学女皇的骑士”,却得不到每年由瑞典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得到. 因为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留下的遗嘱中,没有提出设立数学奖.  事实上,遗嘱的第一稿中,曾经提出过要设立这项奖金. 为什么以后又取消了呢?现在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在法国和美国流行的说法. 与诺贝尔同时期瑞典有一位著名数学家米塔格·勒
女强男弱的婚姻会幸福吗?纵观网上热议,答案并不乐观。影视剧里时常玩这样的梗,比如《完美关系》里的霸道总裁斯黛拉,伴侣压力山大选择背叛。《圆桌派》等谈话节目中嘉宾也纷纷预言——这种感情模式下男性更容易出轨。  世俗意义上的女强男弱婚姻,是否果真格外艰险?走在三十岁的路口,宋小姐始终解不开这个心结。从客观条件来看,她与男友似乎并不般配,连男方父母都说,宋小姐对男友是“全面碾压”。论学历,宋小姐最高学府
2009年秋,孙杰君重回复旦校园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后,围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我们曾有过深入地交流。他最初提出过在原有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继续做“欧阳修研究”的设想,我听后觉得像这样成果累积甚多的作家研究,如果没有新的资料发现,或者不能采用新的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是很难写出新意来的。于是,我建议他认真读一遍我的《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其中关于咏史诗、宫词、竹枝词等同题系列作品虽仅简略论及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灵活选取导入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促进数学教学实现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有效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两三年前,罗宏来我家里聊天,在院中一棵花事繁盛的老桂树下,说起好些罗氏先人的故事,我听着很是着迷。那时他刚刚出了一本讨论湖湘文化的书,很自然地将这些掌故摆进了近世湖南政治、军事和文化激荡的大背景。  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历史坐标。惯常说,“几代湖湘读书人,半部中国近代史”,能够将一个家族的繁衍与一个国家的兴衰直接纽结在一起,是一个有趣也有挑战的历史透视和书写角度。罗宏无疑已被这一挑战撩发,并为
科学研究表明:传统的行为参与学习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摘 要]数学复习课不是“刷题”课,不是试卷辅导课。数学复习课的重心要放在系统地整理单元内容,架构单元知识网络体系上,并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横向沟通与纵向联系,进而使复习课既有宽度又有深度,同时让学生不仅学会思考,而且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逻辑之美、知识之间的简约之美和数学应用的变化之美。  [关键词]圆柱;复习课;思维导图;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中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更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的有效途径。口算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效率,也为下一单元的笔算乘、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口算是以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先预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的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现在老师出示几道题目,看谁能够算得
从通俗意义上讲,“放”意味着教师相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独立探索的能力,从而给予学生相对充分与自主的探索时空;“引”则意味着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给予必要的介入、引导和点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数学学习。“放”和“引”是课堂教学中两个重要的举措,也是一对具有教学意义的矛盾。那么,如何权衡好课堂教学中“放”与“引”的具体比重?如何把握好“放”与“引”的适当时机?本文以“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    案例一:“认识角”    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学会辨认角。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