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要选好角度(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事项】
  1.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作者功力深厚,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恰到好处地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也是有的。
  2.角度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出精品,
  【片段示例】
  一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只会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技法点读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一句,充满了自豪感。第一人称的运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更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二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 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技法点读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描写人们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常生活,提醒人们必须认识并珍惜这些幸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战斗和生活。第二人称的运用,如同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加上排比呼告,感情铺排,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势,极具感染力。
  【佳作示范】
  我想分给爸爸一些青春
  □徐荣华
  小时候,爸爸就送我出来上学,不想让我在村里被埋没,就图我能出人头地,不要像他一样只能初中毕业。
  小时候我家里并不富裕,而且妈妈没有工作,这就给爸爸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每次看着爸爸回家时疲惫的样子,我就很内疚,于是发誓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在学校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从刚入校时的倒数第几名前进了八十多个名次,进了前十五。那次我爸特别高兴,我就更高兴了。晚上我问爸爸做的什么工作,累不累,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把我抱在怀里。
  在回房睡觉之前,我又问了一次,爸爸对我微微一笑,只说了声不累!其实我知道,他没有什么文化,再加上他抱我时那手掌上的硬茧,我知道爸爸干的一定是重体力活儿。
  后来,可能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一些,我也没那么努力了。每考试一次,成绩就下滑一些。每次拿回成绩单,爸爸总是皱着眉头对我说:“我那时候要是像现在该多好啊……”这让我想起了爸爸曾说过的一个梦,他梦见我考上了名牌大学,他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
  我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不努力、不争气,后悔自己不该让爸爸在辛苦劳累一天之后还要承受一次次失望的打击。于是我又重新积攒起学习的动力。
  但是成绩滑下来容易,冲上去却很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成绩总是起起伏伏,攀不上原来的高度。而我的毅力,也在一次次因失利而产生的畏惧心理下,慢慢消减。
  爸爸依旧穿着旧衣服,依旧起早贪黑。爸爸一天天变老,白发一天天增多。我想把我的青春分给爸爸一些,让他别那么苍老;我想赶快长大,赶快考上好学校,让爸爸不用再那么辛劳。
  中考前夕,爸爸对我说:“别担心,一定能考好的,你是我儿子,我相信你……”看着爸爸带着倦意的面庞和那充满希望的目光,我真想让时间停止,停下那让爸爸变老的步伐。因为,我觉得是我耗尽了爸爸的生命。
  分数下来,我的心寒冷透顶。是爸爸开导我,挽救了我。看着爸爸满头的白发,我的心中又燃起了斗志——努力,努力,考上好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
  爸爸,你为了儿子操碎了心,你为了儿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如果我能分给爸爸一些生命,我愿把最美好的青春分给他,让他开心快乐地享受一下他的儿子给他带来的幸福时光!
  点评:通过多种人称的记叙角度,作者很自然地流露出对爸爸的感激,直接说出自己的渴望:“停下让爸爸变老的步伐”“爸爸,你为了儿子操碎了心,你为了儿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分给爸爸一些生命”。感情热烈而直露。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情感更动人,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营造了很浓烈的情感氛围。
其他文献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
期刊
忘了多久没写过关于“朋友”的文章了。记得小学和初中那会儿写的尽是诸如此类的文章,当时有几篇曾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当老师问我文中的朋友是谁时,我用一脸的茫然代替了将要脱口而出的谎言。  没错,我之前文章中所谓的“朋友”,不过是为求高分而苦心构造的虚拟人物。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到了迷茫——我有朋友吗?到底怎样才能拥有真实的朋友,而不是虚构的呢?  后来,我升入了高中,成绩依旧优异,也依旧没有朋友。
期刊
“个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明确注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强|这个人很有~。  首先,“个性”是属于个人比较固定的性格,而性格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任何人身上都同时具备鹰和兔的双重性格,如果在外面的世界,我们选择鹰的果敢和犀利,而面对朋友和家人,我们选择的是兔子的善良和温柔,那么我们就会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反之,我们就会成为“门背后的霸王”,在外是兔子,软
期刊
弦断了!  琴的漆色圆润,是那种浑然天成的木色。琴筒包裹着的蟒皮,色泽古朴鲜丽,触上凹凸不平的鳞片,面前似乎就会跳出一条起舞的蛇。弓毛密且有彈性,挥动起来像极了奔马富有韵律的跳跃。只是琴把儿因经常摩擦将漆磨去,琴身也因经年累月的练习而沾上了油腻的松香,有了岁月的沧桑。  我是这把琴的主人。琴上的弦,是我刚刚弄断的。  我揉了揉被断弦打红的手背,看着半根丑陋的弦在面前晃悠悠地打转,内心有些烦躁。起身
期刊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桓魋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一种气派。为什么他在
期刊
一、阅读海子的《麦地》,回答后面的问题。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期刊
什么是光阴似箭?什么是日月如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人生,似乎可以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词诠释。  奶奶就是那过去的时光。对于奶奶,我的记忆少得可怜。只是模模糊糊地记得,奶奶的身体不好,常常拄着拐杖。每当我从幼儿园回家,爸妈不在家时,我就跑到奶奶家玩。她看到我,就急忙拄着拐杖艰难地站起来,九浅一深地掀起帘子走进里屋,把好吃的拿给我,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吃。她还时常把我乱糟糟的书包给整理好,把我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
期刊
人们常说语文学习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作文向来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不敢多碰,但事实上如果你足够努力,作文也会像朋友一样,伴你快乐成长。  小学时写作文真有点惨不忍睹,不光是字歪歪扭扭,就连选材和语言也都是单一的、乏味的,基本上不是在车上给老人让座,就是弹电子琴弹得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最后一句不是“助人为乐我真开心”,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会更加努力的”……  千篇一律的素材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阴阳调和,中庸之道。任何概念或理念的存在必然有与之辩证统一的一面。正如坚持,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其实盲目坚持过犹不及。在此,我也将融入讨论“坚持”的泱泱大军,只不过我不再为坚持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只讨论怎样的坚持该被肯定。  坚持第一步:识得金刚钻,好揽瓷器活儿。  坚持成就了多少伟人就贻误了多少庸人。助人的坚持,人谓之执着;毁人的坚持,人谓之固执。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