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对象】三年级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言语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天地。以此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这次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参与传统游戏活动“猜中指”,畅谈自己的游戏体验。培养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以传统的简单小游戏为载体,还原生活情境,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促进他们自主、有创意地表达。
3.以学习“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为写作抓手,初步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与捕捉心灵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许多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让你感受到了母鸡的奋不顾身,小鸡的紧张逃命,老鹰的奋力追逐;丢手绢,在童谣声中你追我赶,表演节目;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我们让时间定格,害怕第一个笑出声的是自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最简单、最常见的游戏——猜中指。玩过吗?今天,大家一起来玩,但游戏的对象不一样,感受也一定不一样。
【评析】让孩子回忆游戏,回味儿时游戏中的感受,有利于瞬间打开孩子的写作思绪与增加写作的素材,唤起孩子对写作的兴趣。以“猜中指”为训练点,以点带面,渗透到了孩子所有的游戏经历中。
2.正确认识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3.板书:
【评析】游戏作文的对象是 三年级学生,一开始利用图画,把手指的正确位置与写法告诉孩子,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观察“藏手指”的动作起到表达引领的作用。
二、师生合作,学习观察“连续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教师与一生合作游戏,学习观察“连续动作”
(1)确定角色
第一回合:教师(被猜者),任务:藏
学生(挑战者),任务:猜
其他同学(观众),任务:观察——怎么藏的?
【评析】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人人都是课堂的小主人,带着“责任”快乐地参与,这是游戏作文的最大优势。
(2)即时板书
“藏”的“连续动作”:屈,缩,穿,靠,齐平,绕,交错,包,露……
(3)再次明确不同角色,不同体验
A:我把中指屈一下,它缩短了些,将它绕到无名指与小拇指的中间,再把其他手指紧紧地贴住,没有一丝缝隙,相互挤压,尽量让它们齐平,再用右手用力地抓紧,只露出一小点手指尖,这么一来,五个手指尖像调皮的五胞胎兄弟似的,像极了,分不出你我了。(藏者)
B:五只手指头团聚在一起,只露出一点点手指头,大小、高低都一样,真像五个捉迷藏的小娃娃,想拼命藏起来似的。(猜者)
【评析】一回合游戏,一个侧重点。这一回合的游戏,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藏”的连续动作上,旨在训练三年级学生对连续动作的观察敏感度。同时也渗透着,不同的游戏角色,不同的观察结果。
2.教师与一生再合作游戏,揣摩“心理活动”
(1)第二回合:师生互换角色。
第二回合:学生(被猜者),任务:藏
教师(挑战者),任务:猜
其他同学(观众),任务:揣摩——猜者、藏者的“心理活动”。
【评析】这一回合的游戏,重点放在了游戏双方的心理感受上了。也就是本次作文教学另一大写作方法的指导——心理活动的描写。
(2)“观众”根据游戏双方的动作、神态、表情,交流猜测到的心理活动。
3.获取最真实的心理活动。
“藏者”、“猜者”公布游戏心理。把最真实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
【评析】向孩子渗透一种写作理念:最真实的心理是心理活动的最高境界。旨在让孩子明白,写作需要真实的表达。
三、营造氛围,再现生活情境
1.同桌猜中指,广泛获取感受,激活思绪
指名说感受——
被猜者一名。(你成功了,说说你当时是怎么藏的?)强调:“藏”的连续动作。
挑战者一名。(你当时对自己有信心吗?犹豫过吗?你是怎么想的?)强调:“猜”的最真实心理活动。
2.变换角度,多向思考
猜的人,藏的人,旁观者……不同的角色,不一样的观察侧重点。
师:每一次小游戏,与不同的人游戏,游戏中自己的不同角色,心情和体会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心情、观察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3.布置任务
把你刚才经历过的,选择一次游戏写下来。重点写出“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两方面。
【评析】让孩子亲自感受游戏。在快乐、简单的游戏中,广泛地获取感受,激活内心的写作思绪。进一步感悟、消化“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这两个写作重点。
四、拓宽思路,独立完成一段话的写作
师:如果你觉得这个游戏话题还不够充分,那你可以继续游戏。可以向班级中心理素质最厉害的同学,以及在座的老师发起挑战。直到你有话可写为止。
1.生生合作。
2.师生合作。
3.独立完成片段的写作,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评析】静心表达,尽兴表达,我手写我心,把最真实的游戏感受表达出来。
五、片段评析,修改完善习作
1.展示写作片段。
重点关注:连续动作 真实的心理活动
2.完善习作。再给你几分钟,快速修改后给“游戏对手”阅读!
3.互评互改,充实提高。
【评析】展现个体,为了进一步指导。在全体交流的时候重点还是放在两大写作重点上,真正落实本堂作文课的学习重点。
六、总结,延伸
师:今天的游戏活动,我们仅仅写了一个小片段,有时间你可以将它完善成文。通过这么一次游戏活动,希望在平时的活动、游戏中你也能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写作!
【评析】结束语,以点带面,渗透到平时的小游戏中,最终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本堂课的重点在落实“连续动作”与“心理活动”上。当然,我们可以把重点落实在“对话”“神情”“周围环境”等写作重点上,使得我们的文章更丰满、更灵动!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言语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天地。以此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这次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参与传统游戏活动“猜中指”,畅谈自己的游戏体验。培养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以传统的简单小游戏为载体,还原生活情境,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促进他们自主、有创意地表达。
3.以学习“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为写作抓手,初步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与捕捉心灵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许多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让你感受到了母鸡的奋不顾身,小鸡的紧张逃命,老鹰的奋力追逐;丢手绢,在童谣声中你追我赶,表演节目;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我们让时间定格,害怕第一个笑出声的是自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最简单、最常见的游戏——猜中指。玩过吗?今天,大家一起来玩,但游戏的对象不一样,感受也一定不一样。
【评析】让孩子回忆游戏,回味儿时游戏中的感受,有利于瞬间打开孩子的写作思绪与增加写作的素材,唤起孩子对写作的兴趣。以“猜中指”为训练点,以点带面,渗透到了孩子所有的游戏经历中。
2.正确认识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3.板书:
【评析】游戏作文的对象是 三年级学生,一开始利用图画,把手指的正确位置与写法告诉孩子,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观察“藏手指”的动作起到表达引领的作用。
二、师生合作,学习观察“连续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教师与一生合作游戏,学习观察“连续动作”
(1)确定角色
第一回合:教师(被猜者),任务:藏
学生(挑战者),任务:猜
其他同学(观众),任务:观察——怎么藏的?
【评析】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人人都是课堂的小主人,带着“责任”快乐地参与,这是游戏作文的最大优势。
(2)即时板书
“藏”的“连续动作”:屈,缩,穿,靠,齐平,绕,交错,包,露……
(3)再次明确不同角色,不同体验
A:我把中指屈一下,它缩短了些,将它绕到无名指与小拇指的中间,再把其他手指紧紧地贴住,没有一丝缝隙,相互挤压,尽量让它们齐平,再用右手用力地抓紧,只露出一小点手指尖,这么一来,五个手指尖像调皮的五胞胎兄弟似的,像极了,分不出你我了。(藏者)
B:五只手指头团聚在一起,只露出一点点手指头,大小、高低都一样,真像五个捉迷藏的小娃娃,想拼命藏起来似的。(猜者)
【评析】一回合游戏,一个侧重点。这一回合的游戏,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藏”的连续动作上,旨在训练三年级学生对连续动作的观察敏感度。同时也渗透着,不同的游戏角色,不同的观察结果。
2.教师与一生再合作游戏,揣摩“心理活动”
(1)第二回合:师生互换角色。
第二回合:学生(被猜者),任务:藏
教师(挑战者),任务:猜
其他同学(观众),任务:揣摩——猜者、藏者的“心理活动”。
【评析】这一回合的游戏,重点放在了游戏双方的心理感受上了。也就是本次作文教学另一大写作方法的指导——心理活动的描写。
(2)“观众”根据游戏双方的动作、神态、表情,交流猜测到的心理活动。
3.获取最真实的心理活动。
“藏者”、“猜者”公布游戏心理。把最真实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
【评析】向孩子渗透一种写作理念:最真实的心理是心理活动的最高境界。旨在让孩子明白,写作需要真实的表达。
三、营造氛围,再现生活情境
1.同桌猜中指,广泛获取感受,激活思绪
指名说感受——
被猜者一名。(你成功了,说说你当时是怎么藏的?)强调:“藏”的连续动作。
挑战者一名。(你当时对自己有信心吗?犹豫过吗?你是怎么想的?)强调:“猜”的最真实心理活动。
2.变换角度,多向思考
猜的人,藏的人,旁观者……不同的角色,不一样的观察侧重点。
师:每一次小游戏,与不同的人游戏,游戏中自己的不同角色,心情和体会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心情、观察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3.布置任务
把你刚才经历过的,选择一次游戏写下来。重点写出“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两方面。
【评析】让孩子亲自感受游戏。在快乐、简单的游戏中,广泛地获取感受,激活内心的写作思绪。进一步感悟、消化“连续动作”和“心理活动”这两个写作重点。
四、拓宽思路,独立完成一段话的写作
师:如果你觉得这个游戏话题还不够充分,那你可以继续游戏。可以向班级中心理素质最厉害的同学,以及在座的老师发起挑战。直到你有话可写为止。
1.生生合作。
2.师生合作。
3.独立完成片段的写作,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评析】静心表达,尽兴表达,我手写我心,把最真实的游戏感受表达出来。
五、片段评析,修改完善习作
1.展示写作片段。
重点关注:连续动作 真实的心理活动
2.完善习作。再给你几分钟,快速修改后给“游戏对手”阅读!
3.互评互改,充实提高。
【评析】展现个体,为了进一步指导。在全体交流的时候重点还是放在两大写作重点上,真正落实本堂作文课的学习重点。
六、总结,延伸
师:今天的游戏活动,我们仅仅写了一个小片段,有时间你可以将它完善成文。通过这么一次游戏活动,希望在平时的活动、游戏中你也能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写作!
【评析】结束语,以点带面,渗透到平时的小游戏中,最终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本堂课的重点在落实“连续动作”与“心理活动”上。当然,我们可以把重点落实在“对话”“神情”“周围环境”等写作重点上,使得我们的文章更丰满、更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