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幸福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抱着我的女儿,指着相片说:“雪儿,这是你的大姨、老姨和妈妈,是姥爷我的贴身小棉袄。”父亲那慈祥的面容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这一场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当了母亲之后,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伟大。我的父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先后生下了我们三姐妹。在过去的日子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现在我们都参加了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我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我想,如果没有封建思想在作怪,家里的负担也不会这么大,母亲身体也不会这样坏,父亲也不会这样苍老。我还记得我出嫁那天,母亲对我说:“梅,你将来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只要一个就行了。”从母亲由衷的语言中,我读懂了母亲的心。
  父母不希望封建思想在我身上重演,但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我,确实也在和这些旧东西进行着抗争。落后的封建思想确实根深蒂固,让我又重新领略了父辈所经历的磨难。
  我是教师,在家乡这是个很高尚的职业。作为教师不仅仅教书,还要育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扮演其他角色。记得在我教初一时,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天,她来找我:“老师,您帮帮我,我爸爸说,学习再好也没有用,不如早上班,挣点钱,好给自己将来当嫁妆。”我听了,心里一惊,都什么时代了,这种旧思想还缠绕在这片土地上。于是,带着各种理由,我进行了一次家访。这是一个四口之家,从外表看,家庭并不富裕,旧房、旧窗、水泥地面、旧家具,让人觉得生活特别俭朴。我把这名学生在校的优秀表现一一向家长表明了,继而询问到她的家庭情况。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名学生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农民,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做事固执己见。前几年,为了要一个男孩,结果事与愿违,家里辛辛苦苦攒的几万元钱也被罚光了,两个闺女他怎么也看不顺眼。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别的高招。我的这个学生偷着告诉我:“前几天,因为父亲和别人拌嘴,那家人说他没有儿子,没人传宗接代,将来没人疼,没人养,再供女儿上学也是白搭。就是一时生气,转不过弯来。”
  面对这种情况,我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家的情况——
  我的父母也是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他们淳朴得令人尊敬。我们家中只有三姐妹,我们发奋读书,争气要强。无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成为大家羡慕的榜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各自出嫁了,有了各自的家庭。我幸运地有了自己的女儿,同时,更深知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于是正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有点空闲,找点时间,就常回家看看——”每当看到街坊邻居们,那羡慕的眼光,父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还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因病住院,我的姐夫、妹夫和爱人陪伴在父亲的左右,我们三姐妹成了父亲坚强的后盾。父亲的病虽然很重,但康复得很快,从父亲康复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是因为有女儿才笑得那样幸福——
  我也不知道我所说的话是否能起到作用,能否使这位学生的家长有所改变。但有一点我敢肯定,我们家的幸福让他接受了。在回去的路上,我暗自笑了,我不知父母当年是不是也曾有过女孩不如男孩的想法。可他们毕竟没有给我们太大的压力,一直供我们到高中、大学。他们为女儿付出着所能付出的一切,却不求丝毫回报,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呀。父母让我们用知识和才能来武装自己,同样也用来说服自己和别人。
  父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促我们成长,让我们幸福,快乐……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几十年来奋斗的结晶。他们看着女儿长大,看着女儿投身自己热衷的事业,看着女儿成家,看着“外孙女”蹒跚走路,咿呀学语——上小学、中学、大学……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学生是我的希望。我让父亲享受到了有女儿的幸福,也让自己感受到了有女儿的骄傲。我的心头激起无数浪花,我不仅要做一个好女儿,还要做一个好妈妈,更要做一个好老师,我要为天下父母培养出无数好女儿。让他们同我的父母一样——骄傲,美满,幸福。
其他文献
目前留守儿童现状,困境种种。那么,在经济、文体高速发展转型这一特定时期,该如何来寻求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呢?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愚以为可在以下方面来做足工作:  一、教育者扮演好老师、家长双重角色,用爱来包裹留守儿童  “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学好功课,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学
期刊
大凡特级名师,都把课堂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教学既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光彩夺目的开场,智慧互动的过程,又有自然生成的华章,还有余音绕梁的结束语,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打造充满艺术味道的课堂,实践中发现:精彩的课堂结束语,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它犹如古刹钟声,余音绕梁;又如美人回眸一笑,勾魂摄魄,能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能在最后再次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对课堂的升
期刊
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丰富课内外生活,千方百计主动积极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践行“新教育理论”创新实验,也是落实“缔造完美和谐课堂”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的课改,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
期刊
前不久,县里举行了“观摩课”活动,在认真学习他们授课方法的同时,感受颇深的是:通过“读”来掌握的语文课堂,让声音引导声音,让声音唤醒心灵,让声音点燃激情,把学生导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情感得以发挥,能用自己的心灵与文章对话,这样才是一节极为成功的语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
期刊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动态教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如何才能上“活”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语文课堂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期刊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写作实践中,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张力。提倡自然为文,就是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杜绝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模式的做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激发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深知其重要性。为改变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胸中无墨、笔下无言的尴尬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资源,拓宽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  一、巧用“每日一言”,让学生每天记一句名言  学校规定:教室前面黑板的最左边设“每日一言” 一栏。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想让学生每天都受到激励,可学生却流于形式,班长每天写一句,也无人去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素材的途径,从网
期刊
“先写”,是决定写读法这种新教学方法成败的开路先锋。它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怎样开好写读法的“先写”这个“风头”,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先写”在课文写读法的导学三步骤中,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人公的地位,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愉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如何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呢?多年来教学中一直践行的“321教学法”,让师生成为朋友,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