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作文形式 创设自主写作环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x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写作实践中,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张力。提倡自然为文,就是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杜绝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模式的做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同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一、开放作文命题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少写命题作文,多由学生自主拟题,改变教师命题、学生审题写作的做法。学生基于自己的感受体验自主命题,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己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只要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其生活体验必定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叶圣陶曾经说过:“自己命题就是自由发表。”
  其实,学生自主命题写作,是在符合个人心理需要的状态下进行的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冲破写作的心理障碍,消除压抑、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正因为打开了套在学生心灵上的枷锁,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油然而生的自信力将使他们走出峡谷迷津,获得写作的契机。董秋芳先生是季羡林先生在济南高中读书时的国文老师,他给作文题目往往只是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这四个字正像季羡林理解的那样:“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董秋芳先生的“随便写来”就起到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而季羡林先生便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季羡林先生说,“我就利用这个自由写了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而且还积极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无意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
  二、解放作文形式
  赞科夫认为:任何一种现成的篇章结构都无法容纳生动活泼的思想,相反会限制思想的自然表达。他不主张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知识,甚至反对在作文训练中列提纲。因为,在他看来,按照编好的提纲写作文,进行各种各样的专门准备,只能使学生在反映客观实际时犯肤浅和千篇一律的毛病,会限制或压抑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不能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来解释题意和表达独自思考的内容。赞科夫指出,在深刻、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生头脑里形成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断,而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学生能把感知的现象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有认识与感受的系统性,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会有条理。
  1、提倡“性灵作文”。
  归还学生写作形式的自由,让文体形式百花齐放,提倡“性灵作文”。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2、提倡“艺术性作文”。
  自由表达,但并不等于毫无限制地随心所欲。因为拥有自由的天空,并不意味着就能展翅高飞。文章写作还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知识的认识和获得,要靠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积淀。要想真正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更大进步,至少在初中阶段就要用教艺术的方法来教作文。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三、随时写作
  随笔、日记,给了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是他们抒发真情实感的毫不拘束的自由舞台,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性写作的要求。
  学生的作文缺“氧”,就在于缺少感情自然流露的适当环境,而学生的练习本,恰是学生尽情宣泄的场所。日记、随笔是联系课外阅读、生活观察和课外随笔三者的最好方式。在练笔中,可以写街谈巷闻,可以纵论古今,可以真情告白,可以往事回眸,可以评论实事,可以校园采风。事实证明,学生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有真情。
其他文献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好的开头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形成好的第一印象,这也往往会左右作文最后的得分。  可写出好的开端并非易事,高尔基说过:“最困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花好久时间去寻找它。”由此可见,文章开头之重要以及写好它的难度。可是如果掌握了它的诀窍和一定的方法,写出“凤头”也并非难事。在
期刊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伊始倾力打造的一个亮点。但一些课堂的导入过于追求新、奇、趣,给人以哗众取宠、牵强附会之感,这实是有违导语设计的初衷。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为学生尽快地走入文本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应该让导入语返璞归真,自然生趣,努力提高它的含金量。  一、从课题导入  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时代感较强,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期刊
情感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目标,不能把情感仅作为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更要把它视为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学生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
期刊
2012年云南省中考古诗词鉴赏,从考查的篇目来看,对课内课标考查的力度加大。一般设题1-2题,分值2-5分,选材仍以课标34首为主,个别地区如玉溪、大理等8州从课外选材设题。考生依据当地考情选择复习的侧重点,熟练掌握各种题材的诗歌类型,铭记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术语,丰富古诗词阅读的积淀,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应先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再有针对性地做好应试技
期刊
要做到言为心声,首先选材要真实。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在作文时,也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阿长与》是鲁迅先生为缅怀保姆长妈妈而写的一篇短文,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通过七件小事及作者的切身感
期刊
目前留守儿童现状,困境种种。那么,在经济、文体高速发展转型这一特定时期,该如何来寻求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呢?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愚以为可在以下方面来做足工作:  一、教育者扮演好老师、家长双重角色,用爱来包裹留守儿童  “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学好功课,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学
期刊
大凡特级名师,都把课堂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教学既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光彩夺目的开场,智慧互动的过程,又有自然生成的华章,还有余音绕梁的结束语,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打造充满艺术味道的课堂,实践中发现:精彩的课堂结束语,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它犹如古刹钟声,余音绕梁;又如美人回眸一笑,勾魂摄魄,能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能在最后再次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对课堂的升
期刊
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丰富课内外生活,千方百计主动积极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践行“新教育理论”创新实验,也是落实“缔造完美和谐课堂”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的课改,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
期刊
前不久,县里举行了“观摩课”活动,在认真学习他们授课方法的同时,感受颇深的是:通过“读”来掌握的语文课堂,让声音引导声音,让声音唤醒心灵,让声音点燃激情,把学生导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情感得以发挥,能用自己的心灵与文章对话,这样才是一节极为成功的语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
期刊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动态教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如何才能上“活”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语文课堂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