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翻译课程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都是重视培养学生英语产出能力、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为例,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翻转课堂;英语翻译教学;翻译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王芳芳,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出导向法在独立学院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GZ173)、2018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JGZ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对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吴岩曾提出“识变、应变、求变,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理念。他指出,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包括外语专业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用具体举措来推动落实。
然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输入而轻产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翻译理论积累和提升翻译基本技能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忽视了翻译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不利于激发学生翻译学习兴趣及翻译产出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也未能满足社会需求。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翻译教学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 POA)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符合中国外语学习特点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原型是西方语言学家 Swain 和 Krashen 提出的“输出与输入假设”,后由文秋芳教授完善调整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与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该理论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分配不合理的局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学生学习的产出成果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式应用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產出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设计“驱动——促成——评价”各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以学助用”“以用促学”“学用一体”,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 ”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而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接收知识后,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完成知识内化。这种模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重新构建课堂内外两种教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 学生课后作业”教学流程,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将知识的学习、内化、巩固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知识传授与输入需在课后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师与生”“学与做”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优化了师生的教学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因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四、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
1. 以产出为驱动,翻转课堂内外学习。根据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指导,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可结合翻译课程教学特点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分解成以下三个环节:教师发布产出任务;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教师针对完成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基础及学习需求,设计好相符的产出任务,再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以《经贸英语笔译》课程中“商务名片翻译”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课程QQ群向学生布置为自己和教师设计中英文名片的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在QQ群的作业功能提交产出任务。以贴近学生自身真实情况的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关注商务名片翻译需注意的要点,并激发学生对名片翻译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通过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料先对商务名片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可通过小组讨论、同伴协作等方式完成名片翻译的产出任务。教师通过QQ作业功能接收学生产出任务成果后,对作业进行批改,汇总学生在翻译中共性的问题及难点,结合商务名片翻译的技巧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对翻译重难点及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这样的产出驱动环节设计,既符合产出导向法以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驱动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也符合翻转课堂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前,知识内化通过实践和师生协作共同完成的要求,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产出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实际任务完成过程中领悟翻译要领,体会翻译乐趣,深化课程学习,进行主动学习。
2.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输入,促成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翻译技巧的要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以“商务名片翻译”为例,可以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具体商务活动中与名片使用有关的视频、图片或案例帮助学习理解商务名片的功能、重要性,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中英文名片,要求学生对名片进行讨论,分析中英文名片的语言风格差异、格式特点等,同时总结名片翻译的几大重点部分,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学习快乐,为产出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也为知识内化和巩固创造条件。 在完成课堂学习后,教师也可提供输入相关输入材料及拓展渠道如网址、文章及书籍名称等供学生进一步巩固单元所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
3. 综合考虑,多样化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推动学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等手段之一。要科学客观地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翻译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可采取以下方式:(1)除了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可将学生在课前、课后的自学表现和产出成果纳入课程评价中,设置合理的比例,更完整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2)课堂中可实行组内、组间评价,先邀请学生对同学翻译产出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再结合学生评价、学生课前课中产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就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3)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成果产出阶段和学习材料输入阶段的表现,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五、 该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细节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翻译课程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以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实践的训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翻译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积累和提高。在实施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借助产出任务的合理设置,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翻译理论的融会贯通,发现翻译的挑战性与乐趣,激发更有效率的自主学习。
2. 产出任务和输入形式多样化。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实现翻译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会用,任务设置需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开发,如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熟练运用翻译技巧、学会翻译赏析、掌握术语翻译查证、提升翻译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 任務难度设置要科学。产出任务与输入材料的设置与选择应科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可太难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可太简单而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教师甚至可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任务设置还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否则就失去了任务设置的意义。
4.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同伴效应的作用。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一种讨论式、互动式、引导式的课程教学,教师要充当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开展活动时需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评价,同伴的激励作用有时候比教师的鼓励更有力量。
5. 注意产出、输入、评价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产出、输入、评价三个环节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前后衔接甚至相互交叉的三个环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将三个环节分开单独设计,而应将他们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协作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六、 结语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不仅被赋予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应以时代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结合高校本科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开展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积极尝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梅华.“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0(3):36,52.
[2]邱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15-122.
[3]任婷.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03,105.
[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翻转课堂;英语翻译教学;翻译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王芳芳,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出导向法在独立学院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GZ173)、2018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JGZ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对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吴岩曾提出“识变、应变、求变,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理念。他指出,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包括外语专业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用具体举措来推动落实。
然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输入而轻产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翻译理论积累和提升翻译基本技能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忽视了翻译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不利于激发学生翻译学习兴趣及翻译产出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也未能满足社会需求。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翻译教学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 POA)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符合中国外语学习特点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原型是西方语言学家 Swain 和 Krashen 提出的“输出与输入假设”,后由文秋芳教授完善调整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与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该理论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分配不合理的局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学生学习的产出成果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式应用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產出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设计“驱动——促成——评价”各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以学助用”“以用促学”“学用一体”,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 ”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而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接收知识后,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完成知识内化。这种模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重新构建课堂内外两种教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 学生课后作业”教学流程,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将知识的学习、内化、巩固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知识传授与输入需在课后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师与生”“学与做”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优化了师生的教学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因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四、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
1. 以产出为驱动,翻转课堂内外学习。根据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指导,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可结合翻译课程教学特点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分解成以下三个环节:教师发布产出任务;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教师针对完成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基础及学习需求,设计好相符的产出任务,再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以《经贸英语笔译》课程中“商务名片翻译”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课程QQ群向学生布置为自己和教师设计中英文名片的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在QQ群的作业功能提交产出任务。以贴近学生自身真实情况的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关注商务名片翻译需注意的要点,并激发学生对名片翻译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通过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料先对商务名片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可通过小组讨论、同伴协作等方式完成名片翻译的产出任务。教师通过QQ作业功能接收学生产出任务成果后,对作业进行批改,汇总学生在翻译中共性的问题及难点,结合商务名片翻译的技巧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对翻译重难点及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这样的产出驱动环节设计,既符合产出导向法以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驱动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也符合翻转课堂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前,知识内化通过实践和师生协作共同完成的要求,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产出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实际任务完成过程中领悟翻译要领,体会翻译乐趣,深化课程学习,进行主动学习。
2.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输入,促成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翻译技巧的要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以“商务名片翻译”为例,可以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具体商务活动中与名片使用有关的视频、图片或案例帮助学习理解商务名片的功能、重要性,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中英文名片,要求学生对名片进行讨论,分析中英文名片的语言风格差异、格式特点等,同时总结名片翻译的几大重点部分,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学习快乐,为产出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也为知识内化和巩固创造条件。 在完成课堂学习后,教师也可提供输入相关输入材料及拓展渠道如网址、文章及书籍名称等供学生进一步巩固单元所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
3. 综合考虑,多样化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推动学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等手段之一。要科学客观地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翻译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可采取以下方式:(1)除了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可将学生在课前、课后的自学表现和产出成果纳入课程评价中,设置合理的比例,更完整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2)课堂中可实行组内、组间评价,先邀请学生对同学翻译产出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再结合学生评价、学生课前课中产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就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3)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成果产出阶段和学习材料输入阶段的表现,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五、 该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细节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翻译课程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以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实践的训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翻译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积累和提高。在实施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翻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借助产出任务的合理设置,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翻译理论的融会贯通,发现翻译的挑战性与乐趣,激发更有效率的自主学习。
2. 产出任务和输入形式多样化。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实现翻译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会用,任务设置需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开发,如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熟练运用翻译技巧、学会翻译赏析、掌握术语翻译查证、提升翻译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 任務难度设置要科学。产出任务与输入材料的设置与选择应科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可太难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可太简单而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教师甚至可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任务设置还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否则就失去了任务设置的意义。
4.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同伴效应的作用。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一种讨论式、互动式、引导式的课程教学,教师要充当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开展活动时需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评价,同伴的激励作用有时候比教师的鼓励更有力量。
5. 注意产出、输入、评价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产出、输入、评价三个环节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前后衔接甚至相互交叉的三个环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将三个环节分开单独设计,而应将他们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协作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六、 结语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不仅被赋予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应以时代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结合高校本科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开展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积极尝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梅华.“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0(3):36,52.
[2]邱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15-122.
[3]任婷.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03,105.
[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