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的北京画院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激情涌动、思维活跃的年代。在逐渐解禁、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伴随着突破禁区的兴奋和自由探索的喜悦,北京画院的画家们率先组建各种画会,创作活动随之蓬勃展开,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各画种纷纷开始组建画会,举办展览,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画坛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潘兹任会长)、“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崔子范任会长,王培东任秘书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古一舟任会长)等等。这些画会都是画家们自发组织、自由结合,按各自的审美意愿举办展览。他们当时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为新时期艺术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展览活动中,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具有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杰作不断涌现,北京画院不仅成为引人瞩目的艺术家群体,优秀美术作品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推动和引导着主流美术创作的发展和走向。
  在频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的过程中,画家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蔚成风气。画院的一批中青年画家在艺术上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画坛主力,在新时期的中国画坛产生广泛影响。他们的艺术探索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主流样式及发展趋势。周思聪继《人民和总理》之后,系列作品《矿工图》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融入构成、变形等现代艺术元素,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与《矿工图》的创作同时,她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淳厚质朴的彝族妇女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独树一帜。杨延文的水墨艺术融合写实造型,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张仁芝、王文芳、李小可等在山水画领域积极探索,各有所长。王明明在多次参展与获奖之后,格调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日渐成熟。石齐在具象、抽象与意象之间,探索多种表现手法,在墨与色、线与面的结合中形成新的面貌。贾浩义、杨刚探索水墨团块的张力和表现性,形成独特的画风。聂鸥的人物画在写实的基础上变形,富有神韵。庄小雷的作品善于以块面造型,强调整体效果。王庆生、王培东、郭石夫等花鸟画家坚守传统艺术规范,各具特色。
  在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积极探索的艺术氛围中,北京画院的老画家也焕发了艺术青春。尹瘦石(1919-1998)、韦江凡笔下的奔马,崔子范的大写意花鸟,均自成一格,各具风采。娄师白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全方位继承了齐白石的艺术。他的特点是在传承中创造,并紧跟新时代的新生活,在题材内容、形式技法方面均有新的开拓。
  赵志田数十年来一直坚持主题性创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领袖题材和老百姓的生活。油画家赵以雄、耿玉琨夫妇多次赴古丝绸之路考察,写生作品5000余幅;李海涛跋涉海疆3万多公里,积数年之功绘成《海疆万里图》。
  潘兹领导的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在开拓新时期工笔重彩画新局面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彭培泉、赵秀焕、纪清远、卢平、杨瑞芬等工笔画家都是积极参与者。中国工笔画有其固有的写实精神、注重色彩表现、装饰等艺术特性,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互渗的现代艺术大环境中,一经复兴便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发展优势。有的画家致力于工笔重彩、淡彩、没骨、线描等传统品种的现代重振,吸收远古中国画的营养以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使古老的品种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有的画家将文人水墨画的发展成果融入工笔画创作,或进行泼彩、泼墨实验,或强化水墨渲染,以改造工笔画的匠气和刻板,强化了工笔画的写意性;有的画家则偏重于吸收西方古典和现代绘画的造型理念及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工笔画新样式,使工笔重彩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都有了较大跨度的拓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现代美术的涌入,新潮美术在中国美术界盛行。一些思想敏锐的青年艺术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突破传统艺术模式,一时间,艺术思潮迭起,创作群体林立,风格流派纷呈。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浮浅认识常常使新潮美术创作伴随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浮躁情绪,但那种上下求索、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以及多元并进的态势,却对主流美术创作的探索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互渗的现代艺术大环境中,北京画院的中国画创作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画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得到张扬,工笔、写意、抽象、表现、构成,各行其道,各显其能,或钟情于描绘对象的精心刻画,或着意于作品境界的不断开拓,或专注于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实验,或偏重于精神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力求创造和完善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多样化的艺术探索活跃了北京画院的学术气氛,相互交流的整体氛围又促使个性化探索逐步深化。(本文节选自王志纯《多元互动 异彩纷呈北京画院新时期以来的美术创作》)
其他文献
作家画和文人画是宋元以来,渐次形成的中国画艺术两种不同追求的艺术倾向。这种倾向本来是因为在这千年文化史上,自然存在着为养家糊口卖字鬻画的匠人和在峨冠博带之余为怡情养性、写胸中逸气的文人,因作者身份不同而形成的自然差异。然而,当今社会早已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文人阶层,因为中国有“诗仕”的传统,文人达者为官,不如意者也可为文传世,地位正不是一般工匠可比,于是乎无“文”的画匠们一窝蜂地当起了文人,根据语言是
期刊
对上个世纪中叶出生的人来说,时代、生活和阅历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色彩和内涵。关照历史,我们也能找到许多的相似。社会变革、时代转换、民族命运攸关之时总会磨砺人的思想和志气。宋元交际的赵孟、明清易代的八大山人、百年孤独的陶博吾、笔墨清华的胡润芝等等,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某种文化的品格和力量。“阅历形成哲学头脑”,这也让我们在明代画家沈周(青年时代在庐山脚下叩门问道)、现代画家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艺术之路上找
期刊
1977年春,李可染先生70大寿,子曰:“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按照这一说法,李先生的艺术已经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了,但是他没有满足已有的辉煌成就,而是启用了两方新的印章:“七十始知己无知”和“白发学童”,开始了“十年变法”,出现了孙美兰教授指出的:“整体性的大飞跃、大嬗变、大发展”,成为他艺术生涯中最后的“突兀高峰”。如众所知,在现代中国画家里,李可染不但苦学,而且深思,1960年代他的“画语”之
期刊
中国解放,民族独立,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从逻辑上想,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自然应随之高升,然而事实相反。大部分国画家在这个新政权到来的历史时刻,既被国家民族的新生所鼓舞,又被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所震慑,表现得无从措手足。左派艺术家则对国画半个世纪以来的改革大加挞伐,阶级斗争气味十足。1950年2月创刊的《人民美术》第一期即开展了一场关于国画改造问题的讨论,与其说讨论不如说宣判或讨伐,李桦
期刊
br>    杨挺山水画整体画风很明显:即标新立异、重笔墨线条、重金石书卷文学味、朴茂清新,瑰伟卓绝,意蕴深远,磅礴大宇。细述如下。    一重生活、重感受    杨挺每幅创作都是从他眼中的山水艺化为心灵的山水,正如美术评论家郑工评杨挺山水所言:“面对自然独开一面窗。晴也好,雨也好、雾也好,总用笔墨滋润着心中一方天地。他追求入世的自然,不是出世的山水。开窗取景,‘窗’作为一种符号被他强调了。”这个
期刊
但凡是投资就存在风险,这个应该是所有入市者都具备的潜意识,艺术品投资自然也是如此。就像某大型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所说:很多人都热衷于寻找项目,但真正考验一个投资者的是其对项目的判断力,在艺术市场这个大盘中,什么在涨,什么在跌,什么在井喷,什么在慢热,什么扑朔迷离,什么清晰了然好像也比较容易获知;但是真到了具体选择的时候,如何做资本投入布局,其实没那么简单,其中的一项难度就是,需要具备对具体项目的判
期刊
[平生论画]之七    最近在“光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画展震撼北京观众》,这位号称“中国画泼麻皴法创始人,世界书画艺术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世界著名书画大师”,其头衔是够大的。不仅如此,胆子也是够大的。能够斗胆说出如此大的头衔,可以说不是凡人。然而,业内听说其人者可能不多,至少笔者是第一次听说这位“世界著名书画大师”。这位“世界著名书画大师”在国内缺少知名度,是因为“截至2007年初,他在世界
期刊
1949年的历史转折,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转折,是战争和建设的转折。因此,从大规模的解放战争转向大规模的生产建设,社会的现实图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视觉的图象也随之有了相应的不同。  从1950年开始,改造中国画的问题就已经被提出。作为对新社会的积极回应,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国画”的概念通过艾青而点明了中国画发展的路向。他认为“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十二平均律在应用上的缺憾,结合对广泛应用的“音准曲线”的分析提炼,提出克服十二平均律之弊端的新世纪新的平均律——“新世平均律”。文中详细介绍了有关“新世平均律”各方面的数据;与十二平均律以及与五度相生律的关系;论证了“新世平均律”的科学、合理和实用性;提出了新的乐音音高标准。并得出明确结论:“新世平均律”是优于十二平均律的更为准确实用的平均律,适应新世纪音乐发展的需要,应该而且能够
期刊
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社会形态的巨大转变。这些在民国时期功成名就的大师名宿,遇到了传统中国画能否以及怎样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问题。因此,新中国画院建立的本身以及建院之初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促进中国画从文化观念到笔墨语言乃至艺术主体创作心态的审美转换。北京中国画院曾组织画家深入首都钢铁厂、郊区农村、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十大建筑工地,并沿长征路途写生,创作了《力争农业大丰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