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已成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师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引领者,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才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途径
  课堂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扼杀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中心,由以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课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引领者,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才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观察、质疑、提问、探究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提问进行师生有效交流。所以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问,这是课堂提问艺术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提问方法。
  1.对问: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并由指定学生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易提问,能控制,效果佳,经常用。对课堂上数学问题的难易度我们要做到胸有成竹,尽量做到难易适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齐问:面向所有学生提问,要求他们一起回答。如讲《圆锥曲线》时,教师先列举出许多圆锥曲线,然后让学生一起回答这些曲线的不同和分类,要求他们快速回答圆锥曲线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问: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可以不做回答,这样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有时还可以给学生设置悬念,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直问与曲问:直问就是针对问题从正面提问,它有利于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导入新课,复习总结和例题分析时,常常采用直问法。例如复习数学概念时,我们就可以直问,这样能够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强化提问效果。曲问就是针对问题从侧面或反面提问,间接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区分相近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5.正问与反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改以前提问模式,采用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提问。正问与反问有利于学生从问题的正反角度出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够培养中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向思维能力。通过正问与反问结合使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进自主学习的高效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给他们提供大量观察、实践、探究的机会,并且要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探究结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
  1.动手实践,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实践练习。如在讲《圆锥侧面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我们一起把准备好的圆锥教具的表面展开,得到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接着我问学生如果让一只昆虫从锥体顶点沿着侧面爬行一圈回到原地,它如何爬路线最短?这样,使学生都能体验经过自己不断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后的喜悦和自豪,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激励他们取得更大成功。
  2.合作探究,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依靠模仿和记忆,积极实践,主动探究与合作创新才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首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体现新课标理念,让中学生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见解、接受同学们的意见,进而有效补充自己的观点,达到最好的认知状态,体验探究与创新的欢乐。我们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提高,力争通过合作交流、小组探究等活动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互教互助,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3.积极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我们要适当安排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这是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他们在竞赛环境下比平时会更努力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孩子们在竞赛中,由于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自己获胜,得到老师的奖励。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孩子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比赛,让孩子们“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力求多种多样,可以分组比赛;可以男女生比赛;也可以班级之间比赛;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比赛,使所有孩子在小组活动中都有获胜的机会,这样课堂教学的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学习热情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竞赛活动,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效评估学习效果,激励中学生不断进取
  对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功,又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调整学习方法。评估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得到鼓励,取得进步,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评估的内容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尽量以激励为主。评估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只要运用得好,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才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是一类有毒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由曲霉属真菌和青霉属真菌代谢产生,其中毒性比较强的是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TA),尤其对肾脏能造成很强的损伤,临床上被认
1995年9月16日,应湖北黄梅县新开镇渡口下村地、县劳模梅艳生的邀请,湖北农学院棉花栽培专家组来到他的棉花地,对其棉花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了调查和估产。 一号地面积1400平方
摘 要: 从特殊入手研究数列的性质,再扩大到一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函数与数列 特殊到一般 类比归纳  数列的学习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比重很大,难度不小,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推理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这所迷宫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基石,复杂多变,让很多学生都难以捉摸.
摘 要: 函数思想即以函数性质、函数理念作为基本出发点分析、转化和解决数学问题.函数思想本质上属于数学思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起着横向联系之功效,有助于分析与解决高中数学难题.文章强调以函数思想为指导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方程式、不等式,以及数列等知识内容的解题程序,以期能够成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 函数思想 高中数学解题 方程式 不等式 数列  函数思想本身属于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从学生个性化教育角度出发,找到更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
摘 要: 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数学认知的理解、问题解决过程、迁移,以及认知策略的选择。本研究调查发现:广东省城镇高一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无性别差异。应消除“在数学学习上,女生天生就不如男生”的传统看法,平等对待男、女生的信念。  关键词: 高一学生 数学认识信念 性别差异  一、引言  在数学教育研究领域里,随着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一致认为:如果要加强对数学学习本质
摘 要: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次深远变革,是新时期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学习知识与形成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学数学教学要努力提高教学实效,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新时期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阐述了看法和观点,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次深远变革,是新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欣赏学生、激发兴趣、乐于沟通等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反思,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欣赏 激发 沟通 非智力因素  欣赏学生,激发兴趣,乐于沟通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我所教学的中学位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需要老师的激发。怎样在教学中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于如何
水稻品种“南保早”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乌齐,江文清,陈永和,甘代耀(南平市农科所354200)(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350013)南保早是用(红云33/谷农13)F1与(越冬青/圭辐3号)F1杂交重组,经多代抗瘟性筛选鉴定选育成的一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及理论分析,证明水力旋流器中的径向速度明显不同于多年来被广泛引用的Kelsall的结论,它与切向速度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与切向速度相比,径向速度的大小不可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