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创新实践 促进师生“绿色”发展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笔者申报的省级课题“同文中学校本课研发及评价研究”成功立项为省重点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2013年底,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江西省优秀结项课题”称号。2015年11月末,本课题获“第六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12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本课题榜上有名,并获专项培育经费。下面,笔者谈谈课题组是如何立足江西基层学校实际,并开展课题研究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成果
  教育部2010年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校本课纳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中。九江市同文中学作为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在课程改革实践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发具有同文特色的校本课程,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大课题。为改变基层学校仅围绕高考“指挥棒”运转,学校长期开设单一基础性必修课的现实状况,我们依托校本课进行创新实践,以激发师生潜能,促进师生“绿色”发展。
  本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学校先后制定出了《同文中学校本课实施方案》《同文中学校本课评价方案》《同文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形成了六大成果。
  1.明确同文中学校本课研发的价值取向。同文中学历经近一个半世纪,坚持办学,一日未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近150年来,同文人始终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西兼容、吞吐万象,使同文中学文化底蕴深厚、校本资源丰富。今天的同文人充分汲取百年同文丰富的精神养料,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课改的新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2.完成了同文中学校本课程目录指南的编制,突出同文特色。校本课在挖掘校本资源、传承同文文化上不断推陈出新。我校教师刘新发编写的70万字的校志《崇儒励学,天下同文》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以该书为核心的特色校本课深受学生喜爱。高中三个年级均完成了校本课新一轮的研发,并将优秀精品校本课汇编成册。
  3.建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校本课实践主线与跨年级精品校本课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开辟了“小班化”校本课程、“走班制”选课新路径,形成与常规“行政班”教学课程交相辉映的课程架构,制定了校本课管理的量化指标,以及师生综合交互评价反馈的考评机制。
  4.将学生“小课题研究”创新性纳入校本课研发,形成以学生为研究主体、教师指导与评价为研究支持的校本课新成果。
  5.形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的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设计整体育人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延伸,并在实践中有效反哺基础型课程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校本课,获得省、市级表彰。建立起团结协作、和谐共进、各具特色的年级授课团队,营造出既有竞争力,又具人文性、宽松的教育实践氛围,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叶蓉《英语经典赏析》“获江西省首届普通高中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朱水平《诗意的庐山》获“江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交流会展示一等奖;丁忠锋《中学生摄影》、吴娜《自救互救》获省普通高中校课交流会展示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熊兰珍《急救与自救》获“九江市校本课评比二等奖”等。
  二、课题研究突出创新特色
  1.做实过程,创新研究方式,夯实顶层设计。
  一是要创新研究思路,找准顶层设计突破口。把握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自身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协调一致的特点,这是现今课改背景下的普遍趋势。学校作为集体,应深入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借鉴国内外学校校本研究的成功做法,综合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解决好个体发展与整体超越的难题,变“单兵行为”为“集团推进”,使学校发展的愿景与教师专业成长期望相契合。课题伊始,我们就着手同文中学校本课《实施方案》《评价方案》(试行稿)的制定,进行顶层设计。
  二是调查方式的创新。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我们摒弃仅凭经验套路的做法,在学校就校本课的开设开展问卷调查。在高中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校本课开设预期、实施效果、情感态度等三维度的反馈情况。问卷设计除共性调查外,在高一、高三年级增设“已开设校本课得失调查”“改进意见调查”“课程考评调查”;高二年级增设“校本课开设预期调查”“课程开设价值取向调查”。经过深入分析后,我们形成文章《同文中学校本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发表在《九江教育》上,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课程设计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我校校本课程设计在宏观、中观、微观设计三个层面进行。宏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基本结构问题;中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相应学科的教材或其他载体表述方面的问题;微观设计主要解决校本课程实施领域的问题,即教师根据各种因素对中观设计所提出的课程标准重新设计,这是执行的课程标准。
  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我校用于表述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用于表述潜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用于表述显校本课程的内容两部分。潜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学校用于潜校本课程的资源、显化潜校本课程的途径与措施、检测潜校本课程发挥作用的策略与方法。显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显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课程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检测显校本课程发挥作用的策略与方法、显校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
  确定校本课实施方案。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部分学生代表,就校本课设计的价值取向、实施细则、组织形式、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研討,广泛征求意见。与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沟通校本课时间安排、器具准备、场地协调、人员调配等问题,最终完善校本课实施方案。
  四是评价方式创新。建立合理、科学的同文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模式,建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了《同文中学校本课评价方案》。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开设校本课教师提交的《纲要》进行审核,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预期成效后方可开课,学校科研处负责过程跟踪检查,课程结束后由学校联合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开设的具体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我们聘请九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与综合教育科、市教科所、市电教馆、市教育学会专家对我校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由学校委托的权威机构、学校、教师、学生四方协商,在坚持求同存异,合理、科学的原则基础上,作出最终正式的评价结论。   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学校在校本研发及评价、管理中的水平,形成新课改下校本课管理的三个基本策略:紧贴课改,“以学定教”拉动校本课堂引擎;建章促评,“以纲带促”实施规范管理;搭建平台,“因学成思”实现持续发展。完成观念革新、理念转换,形成一套科学的校本课管理评价机制。
  五是创新研究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群体优化法:课程组成员分工协作,课题研究实施工作效率高。调查研究法:通过推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摸清学生对校本课开设的期望,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最终评价全方位调查,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程研究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对比实验法:在三个不同年级上学期开设校本课,充分调动教师开设校本课的热情,并对各年级校本课进行评比,形成精品校本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小结,积极发表课题研究文章,边实践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研究方法的重要特色即行为研究法,本课题针对基础学校及普通一线教师的共性目标,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经验积累和总结。学校及教师在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反复经验梳理上使之系統化,并逐步上升到理论层次。
  2.“小班化”“走班制”开创同文校本课实践新路径。打破学校原有行政班固定授课模式,克服教室数量有限、学生走班带来的管理困难,充分利用学校室内外空间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各种功能性场所,增设校本课课代表,最终成功开设小班化、走班制的校本课程。如40人的“方文山诗词鉴赏”“心理健康教育”课,36人的“数独”“健美操”课,24人的“桥牌”“急救与自救”课,20人的“书法文化”“中学生摄影”课等。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热捧,选修热情高涨,持续开课,年年获评优秀校本课奖励。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开发、开设此类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信心。
  3.搭建“小课题”研究平台,不断增加校本课新成果。在校本课研发及实施走向成熟之际,创新性将我校校本课研究向纵深推进。由教师研发校本课为主体,转向以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学生作为校本学习的主力军,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见证人与鉴定人,要做好服务工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完成了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深层转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制定出《同文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完成了四年的《同文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目录》编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校本课课堂延伸到教室外、校园中、家庭里,延伸到社会的广阔天地,真正实现学生探索能力质的飞跃。
  三、课题后续发展及思考
  1.在全市推广成果,力争为全省校本课研发及评价提供可借鉴的范例。2015年,本课题获得“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九江中小学获此类奖项的最高荣誉,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笔者在2016年4月22日的九江市优秀课题成果交流会上,就该课题作专题经验介绍和成果推广,该课题报告已汇编至《九江教研》,成果显著,广受好评。通过省、市、校三级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培训会、校本课评比竞技等平台,在各个媒体报道,如校报《樟苑风》、校刊《同文教育》《同文之声》、校园网站等。
  2013年至今,我校连续四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陈冬青副主席、教科所张放副所长、课题办林琼主任、教育学会黄福林会长等先后亲临学校指导。我们将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小课题成果汇编进《同文之声——摇篮篇》,该书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研究性学习成效凸显,《九江日报》《九江教育》等权威报刊均对同文学子研究性学习探究全过程进行了宣传报道。《九江日报》《浔阳晚报》连续刊登了笔者撰写的《让研究性学习走向教学的核心》《研究性学习释放学生潜能》等研究性学习新成果文章。
  2.反思与建议。我校坚持开展校本课及研究性学习,由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均是学校一线教育教学骨干,主要成员兼学校行政及教研管理工作,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投入时间不足的缺憾,存在研究环节不深入、科学论证不严谨、考评管理不细致的不足。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大课题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绝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要加大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学习,特别是到课改前沿的山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尤为重要。“专家引领"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核心和关键,是后续开展课题培育的重要落脚点。
  校本课的研发及实施与中、高考更要有机结合,这是今后仍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和途径,使校本课程的功能、结构与新课改联系更加紧密。
  近年来,江西校本课研发及实施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以九江市为例,大家一切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运转。九江市只有我校坚持开设校本课,其他中学处于不开或停开的状态;原本轰轰烈烈的局面已经渐入偃旗息鼓的境地,大环境的改变让我们面临空前的压力。
  一是对外交流推广的平台不够。国家、省、市三级对校本课认定及推广的力度较小,目前我校大部分的推动力量仍来自学校自身,因此,应加大将教师校本课研发及实施成果与教师专业认定、职称评定、荣誉考评挂钩的力度。
  二是专家指导及理论水平再上台阶遇到瓶颈。建议省课题办将全省相关课题分类集中交流培训,定期召开专家报告会,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将各课题的优秀成果集中展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全面推动一线教师校本课研发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展示优秀教师的高素质。
  2016年12月,江西省教科规划办公布《关于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资助经费的通知》,本课题位列其中,将获专项课题培育经费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的理论支撑,重视项目实践成效,在专家指导下,为2018年全国优秀教育成果评比进一步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出好成绩。
其他文献
一次聆听市级合作学习观摩课,高年级阅读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热闹非凡,发言时,可谓争先恐后,生怕落下自己。课毕,总觉得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一是尽管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了很大热情,但学生总是比较“自负”,基本听不进别人的观点。二是表面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实则多数情况下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课堂追求“闹”,更需要静。就动和静的关系而言,“动”绝不是纯粹的动、盲目的动,一定离不开“静
期刊
在全国第九届“卡西欧杯”初中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江西省赣州市章源中学许萍老师执教了一节数学活动展示课——“从月历到数阵初步”,获得了在场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被组委会评定为全国一等奖。许老师从“有框”到“无框”,从月历到数阵初步,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交流、反思、验证、运用数学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青春有拔节之痛,也有破茧成蝶之苦,但最终都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回忆青春时间的读书时光,就是我的精神成长史。  阅读打开人生之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我着迷。当时,家中藏书极少,这薄薄几页的小人书,我来来回回不知道把它翻了多少遍。初中时有机会读到一本三国故事的书,我反反复复看,感觉还是不过瘾。到了高中,我才有幸在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三国演义》
期刊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检验活动取得的效果,学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以“我与中华经典共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作为一名酷爱写作的语文老师,我有幸作为评委,评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  从评阅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征文基本情况还是不错的,但官话、套话现象比较严重,缺少我最期待的童心、童真和童趣的呈现。很多学生对标点符号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或只有逗号和句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甚至有“一逗到底”
期刊
网络上流传“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的调侃话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陈金铭老师则幽默地将其仿写成“一切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问都是耍流氓”作为其对管建刚老师的新书《一线表扬学》的总体评价。  此话颇为恰当!的确,《一线表扬学》没有丝毫“流氓”之嫌,绝对的谦谦君子,因为作者是管建刚。他来自一线,战斗在一线,崛起于一线,成就于一线,如今仍坚守在一线,他的结论皆从一线实践中诞生。  “
期刊
自然才是美,水到渠成才是臻善的追求。生活如此,工作如此,教师执教更是如此。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走进母语奥妙无穷的世界,感受其魅力。周一上午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8课《将心比心》,我们快乐,我们心领神会。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手段。久读则义自明是我奉为圭臬的教学之法。我在自愿举手的孩子中挑选了戴楚哲、颜珂和周如冰三位,让他们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三位孩子朗
期刊
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现象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事实,又能促进化学假设和理论的形成。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认识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化学实验是联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中介;是沟通认识主体和化学科学认识的桥梁;是化学科学认识从一级上升到另一级的中间环节。”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需要化学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体验到变化
期刊
学以疑为始,教师心中实际的“疑”正是启动有效学习的基础。我们在教研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在教师中寻求真问题,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缺乏读本价值有效挖掘的意识和能力,易造成在实践活动中出现主题偏离、活动超时、概念模糊等问题。而一节有效的阅读活动实践课与老师分析读本教育价值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我们把教研点定位在 “以读本分析为基础的阅读活动设计”的主题研讨上,并且以较难驾驭的说明类读本《可回收
期刊
为增强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普及消防安全素质教育,认真贯彻消防安全知识进学校工作,抚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向全市中小学生捐赠30万册《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读本》,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此次发放的全套教材共分为4册(小学1至3年级、3至6年级各1册,初中、高中各1册),专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至深,从小学到高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章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学校消
期刊
在成人基础上的成己才是真正的成己,也只有成己,才能更好地成人。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天地造人,也不会造出两个一样的人。按照卢梭的说法是,上帝把一个人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这个人的特定模具打碎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高贵存在。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哲学上有一个亘古的问题,生而为人,如果没有问过自己,似乎有些说不过去,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