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将数学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教材与老教材在内容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区别,也是一个重大改进。这个内容的安排从某种角度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教学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就数学教师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以下思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教学
一、对数学活动内容的理性认识
(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赞赏
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求劳动者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数学也广泛用来训练人的思维。因此,未来社会要求现在的中学生具备以下素质: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而这个目标的实施,数学活动教学则是有效的载体。它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材在每章都安排这个内容,从本质上体现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
(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欣赏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都非常生动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活动内容,无论哪个学生都可以接近,都可以亲身去体验、尝试,它不像以往的一些纯数学题让有的学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章的活动,要求学生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并进行有关数据计算,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能充满信心地去做这件事,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他们由衷地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是如此的有趣和有用,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从考查评价的角度去重视
以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通常以试卷为载体,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现在,课改精神倡导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有的数学活动内容,暂时还没有在中考试卷上体现过,如:设计美丽的图案、调查搜集资料等,但是它们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形成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这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在人生各阶段的“试卷”上都可能出现的。所以,数学活动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况且数学中考也在逐步渗透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的考查内容,这对保证数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促进“数学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数学、认识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数学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
在进行某种数学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把握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基础知识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比如:八年级下册《分式》一章中的数学活动3:设计镜框的问题。这个数学活动实际上是用基本不等式x+1/x ≥2(x>0) 来解决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个不等式,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清楚并作些准备,可以先分析探讨a2+b2 与2ab 的大小问题,再过渡到 a+b与 的大小,最后解决这个数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启发,进而达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标。事实上数学活动内容都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的,每一个活动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完全领会活动内容的意图,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如何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数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的教学,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虽然它看起来不像一些新授课、习题课或复习课等有明确的主题,但是,实际上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教学,却涉及到很多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现仅举以下三种方法:①探求结论过程法。数学活动中的结论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然后深人研究探求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再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②沟通内在联系法。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来研究数学活动中隐含的知识和渗透的方法,再进行内容的引申、串变、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③动手操作实验法。数学活动中的一些内容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种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从实验中发现方法、总结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一章中的数学活动2:麦比乌斯带问题。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做,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冲破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当学生在操作实验后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才会给教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数学活动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活动教学设计要力求做到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或提高。活动教学后要及时反思,认真总结。首先要认真了解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生对数学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次要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接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能不能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进一步在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推动初中数学活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总之,数学活动使学生求发展,使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与帮助,学生的任务是操作活动与自主探究,两者相辅相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活动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教学
一、对数学活动内容的理性认识
(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赞赏
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求劳动者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数学也广泛用来训练人的思维。因此,未来社会要求现在的中学生具备以下素质: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而这个目标的实施,数学活动教学则是有效的载体。它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材在每章都安排这个内容,从本质上体现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
(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欣赏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都非常生动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活动内容,无论哪个学生都可以接近,都可以亲身去体验、尝试,它不像以往的一些纯数学题让有的学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章的活动,要求学生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并进行有关数据计算,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能充满信心地去做这件事,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他们由衷地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是如此的有趣和有用,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从考查评价的角度去重视
以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通常以试卷为载体,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现在,课改精神倡导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有的数学活动内容,暂时还没有在中考试卷上体现过,如:设计美丽的图案、调查搜集资料等,但是它们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形成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这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在人生各阶段的“试卷”上都可能出现的。所以,数学活动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况且数学中考也在逐步渗透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的考查内容,这对保证数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促进“数学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数学、认识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数学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
在进行某种数学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把握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基础知识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比如:八年级下册《分式》一章中的数学活动3:设计镜框的问题。这个数学活动实际上是用基本不等式x+1/x ≥2(x>0) 来解决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个不等式,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清楚并作些准备,可以先分析探讨a2+b2 与2ab 的大小问题,再过渡到 a+b与 的大小,最后解决这个数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启发,进而达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标。事实上数学活动内容都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的,每一个活动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完全领会活动内容的意图,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如何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数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的教学,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虽然它看起来不像一些新授课、习题课或复习课等有明确的主题,但是,实际上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教学,却涉及到很多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现仅举以下三种方法:①探求结论过程法。数学活动中的结论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然后深人研究探求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再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②沟通内在联系法。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来研究数学活动中隐含的知识和渗透的方法,再进行内容的引申、串变、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③动手操作实验法。数学活动中的一些内容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种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从实验中发现方法、总结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一章中的数学活动2:麦比乌斯带问题。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做,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冲破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当学生在操作实验后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才会给教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数学活动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活动教学设计要力求做到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或提高。活动教学后要及时反思,认真总结。首先要认真了解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生对数学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次要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接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能不能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进一步在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推动初中数学活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总之,数学活动使学生求发展,使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与帮助,学生的任务是操作活动与自主探究,两者相辅相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活动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