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健康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包括感情和理智两个方面。人的精神活动会随着机体内环境、外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调节而变化,使人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一位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象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因此,心理修养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
  
   1.人为什么要活着:精神活动的基石。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学习、工作几十年多至百余年,最后又离开这个世界,经历了快乐和幸福、悲痛和苦难,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会说:“我没有想过”。但人们却无时无刻都在回答,不外乎为了生活、学习、工作得更美好,享受人间的快乐。这的确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和欲望,但还有一个更高层的目的就是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才没有白来世上走一趟,给社会留下点痕迹。张海迪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我认真对待每一天,但是如果有这么一天,真的我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候,我会非常安静地离开,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别人遗留下更多的痛苦。”她能够战胜疾病,正如她2002年所说的:“我是一个病了41年的病人,病程太长了。能够活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种精神的支持。”这就是她生活的目的和动力。
   1.1.为了生活更美好。革命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能丰衣足食,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才35岁,可经过了50年到1999年,人均寿命却翻了一番,达到了70.8岁。解放之初,人们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成为现实,人们住上了小楼,有了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有的还购买了家用汽车。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2.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作为一个国家,要使人民安居乐业得到保障,必须要强大。解放前,中国人民100多年的耻辱历史,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连生存权都没有,还有什么“心理平衡”可言。虽然我国人民目前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人均收入还很低,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要靠全国人民的努力,使我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应是每个公民的历史责任和生活的根本动力。
   杨振宁教授1957年12月10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祝贺宴会上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他还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这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国主义者思想境界的表露。
   1.3.奉献社会。人生在世,不仅是索取,还要有奉献。人除去有生物学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在群居的社会中,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助人为乐,是一种心理的美德。要培养自我的社会责任感,要从小做起。在此,我想到世界上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标准中有3条:1.考分高,2.通过面试了解其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广度,3.看有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为老人院服务、为残疾人讲课等社会性活动等),了解他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单纯高分数的书呆子和自私者,把此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条件,要奉献社会。
  
   2.名和利与福祸相依的双重性。
   2.1.名利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发财致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从这些可看出名和利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对这个词人们之所以印象不好,恐怕主要来自“这个人名利思想太严重”和“沽名钓誉”吧。
   何谓名?是指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获得了奖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叫做出名了。古今中外的伟人、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发明家等,由于他们给社会带来了进步,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中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人们崇敬他们,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有什么不好。否则,在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还设有那么多的奖项?诸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各种英雄称号等,以及学术上的各种奖励,如诺贝尔奖等,还有社会上开展的各种比赛奖,都是激励人们向上,对其工作成果的一种肯定和表彰。
   何谓利?是指一个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家或社会给予他应得的报酬。国家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看起来,名利并非坏事。利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钱则失去了基本条件;名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享受。
   2.2.名利祸福相依,可以转化。“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谓名利思想遭到人们的批判,是因为他们把名利作为生活、工作中的追求目的,而不是如上所说的结果,这样本末颠倒,福则转化为祸了。许多人心态不正,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捞名捞利,到头来弄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不少贪官的下场就是在钱和名上摔的跤。正象有人所说的他们属于“男人有钱会变坏”,钱成了他们的送葬品。
   人要记着“祸福相依”的道理,名利不是生活工作的出发点,而是生活工作的结果。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常以杜甫的两句诗作为做事做人的原则:“细推物理洒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即仔细推敲一下世上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快乐、有益的事,不必为空名束缚自己,而放弃要做的事。这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文学艺术家吴祖光,为“家训”所书:“不屈为至贵,最富是贫穷”,说明了他治家和做人的哲理。
   一个人能安分守己,不取无义之财,虽物质不华,但心地坦然,用不着担心害怕,“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过着平静的生活。
  
   3.机遇常在,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人生没有胜利的凯旋者,人生在事实上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总有一天,所有的灿烂辉煌,都会归于平静”(张海迪)。人生确实是如此。不要攀比,要知足常乐,但又永不满足,以健康心态对待现在和迎接未来。
   3.1.不要攀比。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要与别人比,产生“恨人有,笑人无”的嫉妒思想。即使你有本事,也要等机遇。不是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吗?”人与人之间有差别,但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大。由于处境、地位、基础等情况不同,而发展也有所不同。世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有上才有下,有左才有右,有官才有民。在人的一生中得志者少,失志者多,为什么?因为你没碰上机遇。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设法改变你的心态。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心理。发牢骚,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利于心理健康。不妨举一个例子:1938年在西南联大有两个杰出的学生状元,一个是工学院的张燮状元,一个是理学院的杨振宁状元。19年后的1957年,杨振宁在美国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位则在云南大学被错划成右派。两个天才命运如此不同———机遇而已。
   3.2.知足常乐,永不满足。知足常乐是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肯定,而永不满足则是对生活和工作的追求。
   一个人在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完成了任务,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取得了应有的回报。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也自乐其中。这是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肯定,而不是自暴自弃,会以乐观情绪健康生活。
   但,人的欲望永远是向上的,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有所追求,这正是一种进步的心理因素,是知足常乐和永不满足的具体表现。
  
   4.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社会大家庭快乐。
   4.1.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种是做好工作的外部条件。但人和是内在的积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上。
   上下级的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由于地位不同,则职责不一,但共同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领导者,要关心、爱护、培养、支持被领导者,既有领导者的权威性,但又是群众中的一员。永远在群众之中,才能给每个人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被领导者要处理好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要善于了解领导者的人品、性格、工作方式,达到很好的默契,积极主动快乐地去工作。主动工作和被动工作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上下级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例如,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每天用药在治疗控制,可一到单位,不顺心,血压还会升高,心绞痛还会发作,这就叫做心理因素致病。人常说:“没有累死的,却有气死的。”此种环境如得不到改善,最好换个工作单位。这里要更新一种观念,如果调换了工作单位,常被认为是在原单位呆不下去了。这是一种传统的观念。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如果别的单位比现在单位更好,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就去,再有同样的情况还可以去,这才表现了你的本事,也是你工作的阅历。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一定终身在一处工作,或只做一件事,要不断地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同事之间的关系胜似家庭。在一起工作要和睦相处,快乐融洽。由于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工作方式各异,工作中不要斤斤计较,只有在互相了解、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互相谅解,互相关心。才能在一起舒心地工作,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4.2.广交朋友是珍贵的财富。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朋友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朋友相处,在工作和生活上相助,有了成绩快乐共享,有了困难、忧愁相互分担。朋友之间谈心,交流思想,能互相启发,增长知识和阅历。有了问题想不通,找朋友谈一谈,也是一种平衡心态的好方式。
   交朋友要以诚相待,心地善良,思想共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4.3.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有人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看到、听到就生气,这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一种心理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体。有小偷就有公安局;有犯罪的,才有法院;有清官,也有贪官,这就叫社会。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以达到心态平和,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看主流,坚定信心,斗而不急。社会的主流是正气,邪气永远不会压正。那些不正之风或贪官们,每天不都是在社会舆论中被谴责或已受到法律的制裁吗?与腐败现象和一切不正之风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人说:“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我看,“端起饭碗吃肉”,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值得歌颂;“放下饭碗骂娘”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不满,但不要骂娘了,还是记住“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吧,牢骚既无济于事,又伤身体。
   二是要敢于斗争,斗而不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人尚且如此,何况现代人乎?要相信善报与恶报的因果论,问题的解决要等待时机。千万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要有斗而不气的胸怀,这也是一种心理修养。
  
   5.家庭和睦,天伦之乐。
   家庭是生活的大后方,每天除上班工作外,主要是在家中。一个美满的家庭,不但能为工作准备充足的精力,而且在家中还能享受天伦之乐。家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亲密、比较亲密、一般、离异。前两种情况比较多,是社会大家庭的“健康细胞”,社会稳定的基础,离异的家庭是少数。和睦的家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夫妻、长辈和子女三者之间的关系。
   5.1.夫妻伴侣。要互敬互爱,真正成为家庭和事业中的伴侣,首先要彼此理解,才能相互谅解,天天有个好心情。即使对一些小问题有争议时,也要就事论事,不要“算旧帐”,以免伤感情,即使在争吵时也不要一激动就说“不行就离婚”。“离婚”二字千万不要轻易说,那是最伤感情的事。目前有的城市,青年的离婚率很高,这并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如果家庭确实出现了破裂,实难维持,为了摆脱痛苦和不良后果,也只好分开,避免家庭出现悲剧。
   5.2.对长辈顺者为孝。家庭中要敬老,儿女对长辈要孝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先了解他对待父母怎样,如果对亲生父母都不好,那他很难与同事间处理好关系,这不无道理。我国有的城市对敬老有一条规定:家庭中有百岁老人者,每月由政府发给100元营养补助。这不只是100元的事,它本身在于鼓励这个家庭对老人的关心敬养,以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老年人与青年人由于生活时代不同,在思想上容易出现“代沟”,要历史地分析,不可强加于老人。所谓孝顺,顺者为孝。
   5.3.对待子女善于教和养。孩子是家庭中“快乐的调和剂”。家中有一个孩子显得特别热闹,他能消除沉闷的气氛,为家庭增加几分快乐,特别是隔代子孙更觉得亲热,焕发老人的童心。有人说子孙是老人的“健康补品”,培养教育好孩子特别重要,尤其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多数是娇生惯养,这对孩子成长不利,将来走向社会很不适应,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就轻生的例子不少,有的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烦恼和痛苦。
   好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学这又学那,从而成为负担,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对心身健康极为不利。要平等对待孩子,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要与子女融洽相处。
  
   6.意外事故“两点论”:自我安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人的一生中谁也很难料到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件,带来悲伤和痛苦,甚至痛不欲生。如何对待意外事故,应做到两点:
   6.1.尽快摆脱“后悔的苦海”。当人出现了意外事故后,往往会责备自己。如丢了钱,会后悔“怎么不把钱包放在衣服里面兜内呢?”“要不是坐公共汽车也不会丢呀!”出现车祸会后悔:“要是不横穿马路,快一点走,也不会出现这种事。”失去了亲人会后悔:“要是早一点送到医院,也不会失去抢救的机会。”等等,无限地责备自己,使自己陷入了痛苦之中。本来丢了东西,失去了亲人,已很痛苦,又要折磨自己,再造成精神上的损失,成了加倍损失。
   怎么摆脱痛苦?要正确面对现实,事情即已发生不可挽回了,只能正确对待,尽快摆脱“后悔苦海”的痛苦。
   6.2.以喜胜忧,寻找快乐。要想一些愉快的事,向上的积极因素。丢了钱,想法再去挣;意外事故可吸取教训,看作是“交了学费”,“吃一堑,长一智”。这样,则使坏事变成了好事,得到自我安慰,恢复正常的心态。
   人生在世,个人的幸福享受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精神是生活中一种无穷的力量。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把自己包容其中,才能使自己成为整体中的一部分,显示出个人在整体中的力量。离开了整体,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让精神真正成为生命活动的支柱,在健康和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吧!
其他文献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吐绿,群芳含苞待放。在这美丽迷人的日子里,石家庄同济医院特色治疗中心又迎来了第三届特色治疗康复班。  继前两届特色治疗康复班取得的治疗成果,这次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参会的人员每届都不同,个体病情也千差万别,但弘扬中西藏三医结合的精髓思想却一样紧紧扣住了每个人的心。这次参加康复班的人中有久慕王智森院长神奇医术前来求治的,有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求诊的;有心理上的疾病,有肉体上的
期刊
★凌晨1时:多数人已入睡了3小时,进入浅睡眠阶段。此时,对痛特别敏感。  ★2时:除肝外,体内的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极慢,肝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加紧把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3时: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这时的人体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  ★4时:血压更低,脑供血量极少,不少病人在这个时期死亡。这时人的听觉很灵。  ★5时:肾脏停止分泌。人经历了浅睡和深睡阶段,如果起床,很快就会精神饱满。  
期刊
公元259年,稽康完成《养生论》之后,亦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写了《难养生论》(简称《诘难》),对《养生论》中的有关论述提出质疑。对面质疑,稽康又写了《答难养生论》(简称《答难》),针对质疑的有关问题,给予了详实的解答和有力地反驳。  文中,作者坚持《养生论》的观点,以为嗜欲是非道之正,由滥接外物而发,是智慧偏用、内心失衡的产物,强调摒除嗜欲,才能实现健康、财富的双赢。对待富贵的看法;作者认为,内心
期刊
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尿酸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出现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值,男性>416微摩/升,女性绝经前>357微摩/升,并引起关节疼痛时,即称之为痛风。    患病率直线上升    在我国,1948年首次报告2例痛风,1958年以前仅有25例报道。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及饮食结构改变,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摄取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直线上升,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
期刊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胆石症发作时疼痛难忍,甚至需手术治疗,因此它又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那么,哪些人易患胆石症呢?  中老年人 罹患胆石症以中老年居多,且女性是男性的两倍。中老年人一般运动减少,身体基础代谢平均以每年0.5%的速度下降,控制胆道系统排出胆汁的神经功能也日趋衰退,胆囊、胆管的收缩力减弱,容易使胆汁淤滞,导致其中的胆固醇或胆
期刊
女人尽可发挥温柔的天分,让男人知道自己是被了解的,自己的才华有这么一个女人懂得欣赏,再加上男人禁不起夸的弱点,在调理男人成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只要男人有所进步、有所表现,不要吝惜你的夸奖。男人做一分,你夸三分,绝对事半功倍。有人说,夸奖,那是对小孩子的伎俩,成人哪里用得着?而事实上,成人同样也需要夸奖。老板一句表扬的话,是不是让你兴奋?工作更卖力了?老公一句表扬的话是不是让你心情更好?体验到生活
期刊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出过几百位皇帝,尽管群臣和百姓见了皇帝的面都得三呼万岁,然而,在为数众多的皇帝中真正能活过80岁的只有3位。这一方面与他们纵情享乐、荒淫无度有关,因为纵欲会使他们损身折寿;另一方面恐怕与他们的饮食失衡也有很大的关系。皇帝们虽然每天尽享山珍海味,餐餐大鱼大肉,这些看似营养价值都很高的食物,长期这么吃是不能实现均衡营养的,必然会使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而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摄入
期刊
传统丹法历来有两家三元之分,其中能够大众化而普及者,唯清静独修之法。此法子自己基本能作主,没有诸多的外界条件限制。   清静独修修丹法中,亦有几派,此皆是由于各人所处自身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其实是筑基阶段相异而已。真正的丹法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凡最适于自己修炼者,即可称为上乘法。  如专就丹法而论丹法,则有高底、上下、巧拙之分。最上一乘法子,能使行动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所行所事,无不暗合丹法之妙机,
期刊
一、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成年人体重的1/3是由水组成的,血液、淋巴、脑脊液含水量高达90%以上,肌肉、神经、内脏、结缔组织等含水约60%-80%,脂肪组织和骨骼的含水量30%以下。水的比热大,人体在炎热的季节或高温环境下通过蒸发水来散热以维持体温正常。     二、水的营养功能     1.体内的水通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体内各种生理活
期刊
导养得理,可以长寿     文章的最后,作者从三方面提出了“导养得理,可以长寿”的观点。为养生者指出了途径,为长寿者指明了方向。     一、清虚静泰,淡泊名利。   主要论述了以心态为主的心理养生。文章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疆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大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