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表层和深层意义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蓄了新时期以来创作实力和锐气的甘肃诗歌,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和蓬勃生机,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被誉为“诗歌大省”。甘肃诗人凭借雄厚的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诗歌创作的前列,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继“甘肃小说八骏”之后,“甘肃诗歌八骏”又新鲜出炉,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等8位诗人脱颖而出,成为甘肃诗歌的领跑者。第广龙是一名诗歌勇士,他要为自己的诗歌寻找可能的坐标;他的歌唱是从生命里发出来的真实声音,不需要任何伴奏,哪怕有时接近于喊或吼,他也会以清唱的姿态出现。他的诗歌《一个咳嗽的人》,在真实而朴素的描述之中,给读者带来丰富的人生况味——
  一间房子里,这个人在咳嗽
  一声接着一声,在咳嗽
  咳嗽,咳嗽,咳嗽
  有短暂的停歇,在压抑,在克制
  随后,咳嗽得更剧烈了
  房间里的其他人
  也开始咳嗽,开始是一个两个
  渐渐的,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
  在一声一声的咳嗽声中
  这个人的咳嗽声音最大
  他的跟前,有一个话筒
  第广龙,笔名龙声、虫声,1963年8月1日生于甘肃平凉。1991年,参加诗刊社第9届青春诗会;1994年,《诗刊》《地火》联合在京召开第广龙诗歌研讨会;2008年,《手稿》《小品文选刊》在西安举办第广龙诗歌朗诵会。已结集出版诗集六部和散文集八部,其中《第广龙石油诗精选》获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走在吹风的路上》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祖国的高处》获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现居西安。
  全诗12行,分为四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全是口语,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表达十分朴素,全是描述,似乎没有什么技巧。诗歌围绕“咳嗽”展开,一个人的咳嗽引发了众多人的咳嗽,咳嗽充满在字里行间;读完之后,那些咳嗽声还不绝于耳,仍响彻在耳边。
  百度百科告知我们,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从咳嗽的表层来看,这里的“房间”是个会场,讲话的人咳嗽引起了与会者的咳嗽。第一、二小节,描述一个人的咳嗽,尽管他试图有所“压抑”,有所“克制”,但仍“咳嗽得更剧烈了”。第三小节,描述众人的咳嗽,“开始是一个两个/渐渐的,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第四小节,描述在众多的咳嗽声中,“这个人的咳嗽声音最大”。如果简要梳理一下语意,那就是:一个人在咳嗽——众多的人在咳嗽——这个人的咳嗽声最大。它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有场景,真实而简单,生动而有趣,一般读者读完之后尽可一笑了之。
  从咳嗽的深层来看,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人的咳嗽为什么会引发众多人的咳嗽?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究竟是谁?全诗从行文来看,前面一直在铺陈蓄势,直到最后一句“他的跟前,有一个话筒”,才将诗的主旨全盘托出,才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是全诗最意味深长的一句,它承载着诗的全部内涵,所有诗行的蓄势待发,就是为了这一行的一箭穿心。此人非常人,他用话筒讲话,暗示他是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咳嗽,也许是因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也许是因肺炎或老慢支所致,也许是因长时间讲话而劳累所致……很多領导都是如此,这并不令人奇怪;奇怪的是,“更多的人”有意无意地“加入进来”,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人的咳嗽不算什么,但众多人的集体咳嗽就非同寻常了:他们有少数可能是生理性的咳嗽,但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习惯性应和,成为了一种社会病。“一花引来万花开”,足见领导的感染力或影响力不同一般。如果领导是“健康”或是“正确”的,那他的力量对事业是有利的;如果领导是“不健康”或是“有毛病”的,那他的力量对大家是有害的。这位领导的“咳嗽”影响着群体的“健康”,无疑是有害的。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理解:领导的“咳嗽”是一种隐喻,暗示领导的讲话含有某种流行性病毒;众人的“咳嗽”是一种不满和起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抗议。
  这首诗看似无技巧,其实还是有一些讲究的。第一小节,“咳嗽”的反复运用,增强了咳嗽这一行为或词语的分量。第三小节,现场所有的人都咳嗽起来,这是夸张手法,强化了领导的感染力。“咳嗽”的隐喻,“话筒”的暗示,增加了诗歌的蕴涵和张力。
  第广龙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他的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笔下所描摹的场景既有生活的广度,又能从针尖似的细微处找到深度。著名诗人李瑛高度评价了他的诗歌:“第广龙的诗很有灵气,很富于表现力。读他的诗,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其实,第广龙有着自己的诗歌抱负,他要建立自己的诗歌理想秩序,即使遭遇现实的打击和摧毁,他也依旧像是带着梦想上路的孩子,一门心思朝前走。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小标题作文是一种较常见的写法,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在考场作文中有许多考生成功地使用这种方法,获得了评卷老师的青睐,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取得高分甚至满分。  某种意义上说,小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最精练最概括的文句,在考场中,我们的考生如能拟出三至四个别具一格的小
期刊
近年福建省高考考场作文规定的文体主要两种——议论文或记叙文。从历年的高考作文看,偏重写议论文的多,侧重写记叙文的少。而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数又都是议论文,记叙文很难脱颖而出。为什么记叙文很难获得高分呢?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考生没能抓住高分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而痛失了与高分议论文比肩的机会。  如果考生能够抓住高分记叙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题目、故事、主旨,阅卷老师就会对你的作文刮目相看。
期刊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大师。  所谓“大师”,指的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是的,他们多为民族的脊梁,其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留给我们的无法企及的高雅、文采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都不由自主地引导学生作文时“贴近生活”。然而,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而言,“贴近生活”的范畴过于广阔,学生作文时常常无所适从,最终导致作文泛泛而谈、雷同居多。  生活无处不在,概念化的生活广阔无边:祖国山川、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草木虫鱼、风俗人情等等
期刊
【主题导语】  我们常常用“金色”来修饰童年。在人的一生之中,童年是最快乐无忧的,童年是最单纯美好的。一枝嫩笋的生长,也许会吸引一段童年的目光;一次对雨的追逐,可能会芬芳四季的怀想;一次无意中被逼的醉酒,可能会升腾起永远的崇敬。纵然时光消逝,但童年金色的记忆永远都不会苍老。  【选文一】  种 绿  段乐山  我的老家竹林堂,是昔日渺渺八百里洞庭湖水淤起来的一块绿洲。  这绿洲,一马平川,绿得流油
期刊
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为,高考作文的最大看点就在语言,所有的满分作文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现实却是,80%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味。这时就特别需要讲究“视觉冲击力”。这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一般用在影视或舞台表演上。但是我们的高考作文阅卷与此中却有相通之处。紧张、繁重、炎热的阅卷场,极容易使阅卷老师视觉疲劳。这时,“哔”的一声,眼前蹦出一粒珍珠,跳出一组回味无穷的句子,怎不令阅卷老师为之
期刊
一、2015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整体情况  由上表可归纳出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  1.题量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题量2-4题,分值6-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只有上海卷一如既往地命制了二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北京卷出人意料地命制了4道题对诗歌进行了多角度的考查;湖南卷、浙江卷、北京卷均考查了名句名篇的填空题,难度都不太大。考点覆盖了内容(感情)、手法、形象、语言等常见的知识点。  2.
期刊
我一直在忍耐,命运就像  我们手中紧握的掌纹  艰辛的生活、平淡的日子,往昔那个善解人意、笑靥如花、温柔娴淑的你,也许会在某一天突然觉得现实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让你如愿,于是你便开始了抱怨。你抱怨命运的不公,你抱怨孩子不够乖巧,你抱怨别人的幸福快乐,你抱怨银行卡上的数字总是入不敷出,你抱怨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你抱怨“他”的不上进……只要你触碰到抱怨的按钮,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地让你看不顺眼。但
期刊
一、剪辑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多年来的经历及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
期刊
【主题导语】  “悲悯”,就是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悯同情苦难中的众生。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而是指对苦难中的人甚至宇宙苍生不忽视、不轻视、不蔑视,相反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悲悯情怀是一种最高尚的胸怀,它宽广有度,平和慈悲,且不限一时一地一己,是与全人类、全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它也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的关怀,它能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在苦里忘记伤痛。一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