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申石伽名字由来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石伽先生是浙江杭州人,从小天资聪慧,勤勉好学,曾是俞陛云(俞平伯之父)的弟子。早年申石伽先生便打下了扎实的功底,胸有诗书,学富五车。故日后在绘画作品上赋诗、题词、写跋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贴切妥当,与画幅浑然一体,仿佛天成。正如王维所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画作与书法相得益彰,互映生辉。他画竹,无论是群竹,还是单影,无论是墨竹,还是珠竹,均栩栩如生,形神皆备,这些竹仿佛刚从园里采来,有质感弹性。人称石伽师“画竹王”名不虚传也。他的竹与北京齐白石的虾,南北称奇,可谓双璧。
  有一年秋天下午,我去拜访申老石伽师。他在书案上写字,见我来了,忙站起沏茶,请我坐。当我落座后,他即问我:“家有好久不见,现忙点啥?”我即回答说,这些日子正在为孙道临老师刻一匾,名为“忘归巢”,由华东师大教授苏渊雷先生题。他听后马上说,道临先生是位学者型的电影艺术家,你为他刻匾值得,很有意义。我与申老已交往多年,彼此熟悉,无话不谈,十分投缘。时常请教,申老均一一作答,使我受益良多。这天我见申老心情不错,于是想请教他一个多年埋藏于心中的疑问。我问他:“您的名字石伽二字好像含有佛教深意?”他看着我,笑笑说:“家有,被你讲到了,确有这层意思。石伽是只鸟,我见观音菩萨整日坐在莲花座上怕她寂寞、枯燥想陪伴她,不使她冷清、孤单,在她肩上有只鸟,但这只鸟是石头的,若真鸟常鸣叫不停,观音菩萨怕烦,怕闹,无法清净。若无物,她又孤独太静,有只石頭鸟伴她,便有伴了。”我听后恍然大悟。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书写的《临江仙》,是唯一题赠作家的诗词,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在不同时期曾经多次书写过这首词。笔者以前只看到过四幅毛泽东书写的《临江仙 》手迹复印件,3年前听说他在晚年的1973年还亲手默写这首词,开始寻找,想亲眼看看这幅真迹,但终未如愿。2017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吴正裕主编,李捷、陈晋副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吴正裕在《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这首词的“考
期刊
习仲勋于1978年4月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并主持全面工作,12月接任省委第一书记;1979年1月担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2月恢复省人民政府后当选省长;1980年1月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4月又兼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主管党政军事务,正是唱响南粤大地改革开放这出大戏的主角。  在国家开始迈上新路之际,1980年6月上旬,习仲勋以一省之长的身份访问澳门,是他主政广东后又一次重
期刊
黄苗子(1913年—2012年),堪称百寿老人。他的祖父黄绍昌是清末举人,曾在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教授词章;父亲黄冷观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投身报界,后创办香港中华中学,是香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会员。黄苗子出生在这个既有深厚文化传统、又不乏革命思想的家庭,在家中13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小名“猫仔”。苗子曾受教于岭南画家黄般若,黄劝他将两个偏旁去掉,以“苗子”为笔名,从
期刊
宣统三年,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是年秋武昌起义爆发。春末夏初,在上海闸北文极司脱路北长康里一座三上三下二层石库门的小楼里,有三个中年人正在密谈。三个人中一个是房屋的主人、当时供职于商务印书馆44岁的张元济(号菊生),一个是当时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46岁的唐文治(号蔚芝,晚号茹经)。密谈的内容是“救国之策”。密谈的结果是:请28岁的摄政王醇亲王载沣陪着5岁的皇帝溥仪去英国或美国留学,将朝政交付给内阁总
期刊
这是位于北京什刹海后海南沿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面朝后海的胡同口立有一块说明牌:  因位于恭王府北墙外侧,清代初始称墙缝胡同。后将北侧析出一条小巷,称小墙缝胡同。民国以后雅化得名大、小翔凤胡同。  小翔凤胡同5号是恭王府的别邸——鉴园。大翔凤胡同3号是著名作家丁玲的故居。  說明牌将这条胡同名称的沿革说得清清楚楚,但却有一点谬误,大翔凤胡同3号小院虽然是丁玲、陈明从作家马烽手里买来的,但丁玲从未在
期刊
编者按:武重年(1938—2017),山西文水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长期在上海图书馆工作,参与上海大学文学院(原复旦大学分校)档案学专业的创建。2005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其父武和轩(1902-1986),曾用名肇煦,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学专业。回国后,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内政部、蒙藏委员会任职多年。上世纪30年代因参与反蒋活动一度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抗战胜利
期刊
每当“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都会使我思忆起我国传奇式女性人物,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女中豪杰”、伟大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者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长,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的史良女士。  我的父亲王炳钧先生,同史良一样,也生于1900年。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律师,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的指导下,从事抗日与反内战的隐蔽战线工
期刊
汪道涵任上海市市长后,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开始设港澳室。国务院港澳办鲁平每次来上海总要到社科院召集港澳室同志开会,开会的内容一般先是港澳室同志汇报前阶段工作,然后鲁平布置今后的任务。比如翻译有关香港经济的书籍,翻译的质量是得到鲁平认可的。对于前期已经翻好的书籍的稿费,都由港澳办在香港支付。当时所翻的书籍有时由一个人完成,有时也有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当时港澳室出版的《港澳经济专辑》是不定期刊(每
期刊
《午夜心语》是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写的一段日记,时间跨度为1963年12月1日至1966年4月18日,共计两年四个月零十八天。那时我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它真实地记录了那几年我的教学生涯和科研活动,是我风雨人生中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足迹。  大家知道,那几年正是我国刚刚度过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在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们刚刚从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出来,还没有
期刊
由《解放日报》编著的“解放·城市底片”画册《意气风发时:1954-1958》(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6月出版),刊有一张摄于复旦大学的老照片:1957年7月3日,复旦师生围聚一堂,正在揭发批判“右派分子”王造时先生……我很想知道,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这张照片背后,究竟还有怎样的故事?  一、复旦大学大礼堂批判会现场  先来读一下《意气风发时》一书对于这张照片的说明:  1957年7月3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