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抱抱你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父亲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我为人父时。
  在我的故乡湾村,父亲是外乡人,因为来赡养他的外婆而留下。
  父亲矮小粗壮,他不合作的样子并不能吓阻来犯者,摩擦和冲突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我是在惊惧中长大的。记得对门盖房子时,将屋基挪到我家屋檐边,干活回来的父亲见此情景,决眦欲血,怒发冲冠。虽然对方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汉子,但他毫无惧色,站到了锄头、洋镐之下,让他们退回原地。
  这是一次流血事件,父亲用不惧一死的意志捍卫了自己。这事惊动了外公和奶奶,他们不约而同地劝说父亲学会妥协,尽快融入,父亲拒绝了。他选择了只与土地打交道的活法。我们越来越被边缘化。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兴起了打工风潮,村里盖起了楼房,电视机开始出现,而我们还住在漏雨穿风的老屋里。小伙伴穿着海魂衫和涤卡裤来我家玩时,母亲说:我儿也要有海魂衫。她劝父亲外出,父亲不为所动:“和别人比干什么?庄稼人要本分!”
  眼见村里一家接一家富裕起来,他更加埋头苦做,精耕细作,他要在土地上找回尊严。但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土地是慢的、从容不迫的。随着三个孩子入学,仅靠卖粮维持的家庭经济达到崩溃边缘。
  母亲决定自己出去。她假扮僧尼出去化缘,一个月后,带着300元回来了,还有一大袋又大又红的西红柿。那是我第一次吃西红柿,酸甜酣畅的滋味,至今记得。那年,我们没有卖粮救急。第二年青黄不接时,我没再去外婆家打秋风。
  由母亲主持的家,开始有人来串门,或借东西。天井边的磨子,常常有人来磨豆子、面粉,他们总会留下一地笑声、一瓢粉或一碗豆腐脑。母亲不理会父亲的气恼,挂在墙壁上父亲的农具,常被母亲慷慨地借出。
  越来越好的日子,让我更加亲近母亲质疑父亲。言语的不逊不屑,加深了我与父亲的矛盾,我们的冲突层出不穷。他曾拿着铁叉追赶我,我曾站在悬崖上要跳下去。这样的冲突有三四年吧,直到有一天,看他搛好菜,一个人蹲在天井漏下的长方形明亮里,不声不响地吃饭,我心中蓦然一痛。40多岁的父亲,开始以遗老的身份退到阴影里了。
  父亲不再过问家里任何事情,除了庄稼。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他信拙不信巧,相信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朴素的因果。他说,总有一天,我们会理解他说的是对的。他的话只会引起我的鄙夷和怜悯。
  他越发孤独了。寒风如刀的日子,他不再坐在火桶里,和我们讲徐文长的故事。他顶着夹雪的风,在铅灰的云霭下,牵着牛,踯躅在荒凉的田野上。他与他的牛一起,看天,发呆,拍打前来骚扰的蚊虫。暮色里,他们一起归来,牛角上挂着鲜红的夕阳。
  母亲的外交并没换来真正的友谊。那年,家山的界碑被移动了,几十米宽的山变成几米。讼诉决案中,没人为母亲说话。母亲一脸惊骇、愤怒和无奈。她与父亲商议,决定迁回父亲的老家。他们开始了极为艰巨的迁徙,几乎一草一木都要带走。来到故乡后,父亲已经60多岁了,世界依然没有验证他对事物的评判和预言。
  我看着衰老的父亲,想着我一直抵御他,反抗他,甚至厌憎着他。我甚至把自身的遭遇归结于他,将家庭的没落问责于他。直到有一天,女儿哭着回来,责问我“为什么你不在市政府、银行上班”,时光倏忽回来,穿过三十年光阴,看到一脸戾气的自己,也曾这样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没电视,住在漏雨的破屋里?”
  我蹲下来,告诉女儿得多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就像把种子种在土地里,辛勤劳作,一定会有收获;不要取巧,要拙一点,要有硬骨头,要正,正了就勇敢坚定;要坚信,一定会有“春华秋实”这样的公平。说出这些话时,我猛然想起父亲。类似的话,父亲一生都在说。
  我在人世间摸爬滚打,却终于平淡庸常。我终于懂得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艰难,理解了他的挣扎、他的孤独。我常被朋友劝告,放弃一些古板的教条,就可以改变处境。很多年后,我竟成了父亲的样子。因为潜意识中,我是认同他的。而母亲外交带来的虚假繁荣,原来在内心深处,我是深以为耻的。
  父亲教给我的是平安和淡静,就像老屋明瓦投下的微凉光斑,就像缓缓的静静的流水,就像绵延的瓜瓞。
  每次父亲在门口目送我回城时,都会说:“注意安全,平安是福啊。”到了中年,我才明白,这种貌似苟且的人生观里,需要怎样的勇敢、坚持和拒绝,甚至比积极要付出更多的担当。
  每一次离别,我总想抱抱他,但每一次伸出手,都变成了向他挥别。我不回头,却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一路跟随。
  编辑 赵莹
其他文献
我喜欢的感觉,是可穷尽。  ——梁宁  在IT界,梁宁被誉为“神一样的产品经理”,雷军说她是“中关村第一才女”。从2000年至今,她历经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风大浪,见证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更迭。理想幻灭寻找光  1995年6月30日,200名联想中高层被召至公司六楼会议室,共同见证了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最终输给了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柳传志掩面而泣。  这场影响联想未来发
期刊
她不仅给病人打针吃药,还是病人们的“好声音”。5年来,她给无数孩子和老人,带去了安慰和温暖……宝贝,阿姨给你唱首歌  今年29岁的刘珍珍,毕业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13年,刘珍珍应聘到山东莱阳市鸿杰医院護理部做护士。  有时,病人特别多,加上孩子的哭闹,让心情本来就差的病人容易焦躁。刘珍珍和同事经常被病人揪住质问:“你们为什么不管管那些小孩?烦死了!”她们赶紧说:“请您理解,我们这
期刊
1935年,美国纽约市政音乐厅,一位个子高挑的黑人妇女正在演唱,大厅里回荡着深沉纯净、浑厚有力的歌声。台下的观众有白人,也有黑人,双眼紧闭,屏息聆听。歌唱完了,一阵沉默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喊着她的名字:玛丽安·安德森。  “音乐是抵抗种族仇恨最好的武器”。她成功了,尽管这条路布满荆棘。  1897年,安德森出生于费城贫民区,因父母热心教务,她6岁就在黑人教堂的唱诗班唱歌,出众的歌喉引人注目。她1
期刊
田园生活是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而李子柒将这种日子过到了极致。她时而身着汉服,醉饮桃花酒,时而一身粗布,腰别镰刀上山割草。她活在镜头下,也活在山水间。她的微博成为开给这个浮躁时代的清新处方。守着至亲,过安静日子  李子柒1989年生于四川绵阳乡下。14岁辍学进城的她,做过酒店的服务员,当过DJ,最艰难的时候住在桥洞。爷爷去世后,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对她来说,这是一种召唤:城市里的浮华都是别人的,那
期刊
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如果不是因为考上了大学,欧阳艳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出乡村,也就不会有这所名为“科蚪”的实务学堂诞生。打动“最危险的女人”  欧阳艳琴的父母都是进城务工人员,有段时间靠卖废品为生。那时候,欧阳艳琴最爱做的事就是搬个小凳子,坐在一堆废品里翻旧杂志,聚精会神地读一个下午。  大学毕业后,欧阳艳琴进入位于北京的财新传媒,成了一名财经记者。工作期间,她参与调查报道了许多重量级新闻,如
期刊
他是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才智学识相当的她,却美滋滋地围着一个煎饼果子摊打转。他觉得她不可理喻,甚至为此“对簿公堂”。相携二十多年的路,该怎么走下去?相识于微最情深,相携相助  1979年,李玉红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家有一姐一妹,父亲是名长途货运司机。李玉红自幼机灵活泼,1996年,她考入河南大学法律系,遇到了同学张德欣。  有次,张德欣拉着她说:“我有两张电影票,一起看电影吧。”李玉红欣然应允。看完
期刊
曾陪伴3亿中国儿童成长  周洲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当时江西电视台最年轻的节目主持人。1996年,20岁的周洲参加全国主持人大赛,获得了少儿类金奖,进入中央电视台。  在综艺节目《大风车》舞台上,周洲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蓬蓬裙,眨着大眼睛,和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凭借活泼可爱的形象和朴实亲切的主持风格,她成了孩子们喜爱的“周洲姐姐”。  4年后,周洲根据对
期刊
“若人生的一切附属品只能装满一个登机箱,那我将有勇气去往任何的未来。”31岁的魏颖写下这句话时,她刚从杭州离开,拎着一个登机箱,只身来到北京。  把过去满满一屋的宝贝留下时,她心底越来越清楚,很多的附属品并不需要放在人生的旅行箱中。但她仍希望曾经让她心动的物品,能交到珍惜它们的人手中。于是,多抓鱼应运而生。  上大学时,魏颖“只要有咖啡、音乐和书,就可以快乐地活下去”。每一本她看過的书都是精心挑拣
期刊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当众人专注向前,却有人回望过去。她是国人眼里为汉服痴狂的卓桐舟,也是澳洲人心里的汉服大使听月。  卓桐舟出生于教育世家,5岁起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国画、古典舞、茶道、诗词,样样拿手。而她最爱看临水照花黄的古装美人,繁复漂亮的衣裳,引她陶醉。  9岁那年,卓桐舟到日本游玩,发现许多日本人穿和服出行,周围人也习以为常。她心里直犯嘀咕:我们的古装那么美,为什么鲜
期刊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沈艳的家里,有一块垃圾分类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标记得清清楚楚。“在我们家,环保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沈艳说。    沈艳今年39岁,丈夫夏晓峰在上海一家汽车公司从事汽车模具设计工作,儿子目前上小学六年级。多年前,婆婆李凤金为了照顾孙子,从老家昆山搬来同住。  “很多人说婆媳不易相处,但我和婆婆这么多年从未红过脸。”婆婆很支持沈艳在蓝天环保协会的工作,并渐渐深受沈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