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受到关注,近几年更受重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中明确了“两依据,一参考”(即高校依据学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招生录取的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在实践层面,不少地区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不过,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是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推行的,它首先是一个政策术语,因此人们往往较多地关注评价结果如何在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使用,而弱化了它应有的引领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容易使得综合素质评价“跛脚而行”。当前,全面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评价改革的精神,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良好的意愿落到教育教学工作实处,需要深度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要义,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力度,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和促进功能,引领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发展整体规划
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五育之间不可相互替代,各育不可偏废。然而,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它各育、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等弊端,在评价方面存在着过于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弱化其在促进发展方面的功能。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1999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因片面的发展观和滞后的评价制度所导致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和谐、不充分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
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情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发展的不良局面。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突破“唯分数论”对学生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自己各方面发展的真实状况,不仅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习惯、行为表现、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状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把握自我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发展整体规划,获得主动健康发展,需要学校提供三方面的支持。
首先,为学生提供真实充分的发展信息。一方面,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变成“应试”行为。有些学校以“应试”思维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提供多少资料,就“做”多少资料,收集资料过程变成了“做资料”的过程。这种做法违背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这种现象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偏差所导致的,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对应起来,放大了评价的筛选功能,弱化了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收集、记录学生发展的全面信息。在数据收集时,学校和教师要兼顾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的情况,采用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发展数据,改变以考试分数线性排序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多样化的表现舞台。为此,学校应该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校本评价,重视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描述,具体深入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进步善,发现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精神,促进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指导学生对收集的发展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明确自身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目标达成度比较高,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弱,目标达成度比较低,从而对自身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真实发展状况形成整体了解。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表现情况,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
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涉及面广,评价过程长,因此在现实中会出现评价工作繁琐复杂、增加学生负担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简单适用、方便操作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乐意参评,比如将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融入各年级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简化形式,关注实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受到唤醒和激发,产生内在发展动力。例如,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同学、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互动、协商,不断发现自身的进步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各类主体之间的互相评价、互相促进、互相激发都可以提高学生产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评价。
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发掘自身发展潜质和优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对全体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面向群体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基础性的共同发展,让每个学生又能得到个性化的不同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無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潜质和发展优势,他们的发展也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在当前评价实践中,人们往往是更注重基础性评价,而对学生的个性和潜质等的养成与评价不足。也就是说,对于所希望的学生表现“优异”,我们往往只关注“优”而不关注“异”。事实上,“异”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有个性特点的表现,如果没有“异”,“优”就同质化了,“优”就不是真正的“优”。[1]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表现信息不断呈现,学生通过参与搜集、整理和分析个人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或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发现自身发展的潜质和优势,可以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和挖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发掘自身发展潜质和优势,学校需要着力夯实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进一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理念,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比拼学生的长短,而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要让评价成为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潜质与优势的机会。
其次,要选择多种方式方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采用的是一个标准,以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它重视最后以量化方式呈现的结果。综合素质评价在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呼唤着质性评价方法的科学运用,通过质性评价,真实记录和充分展示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学生对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与同学的表现进行比较,而不是跟某种标准来比较。例如,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可以将学生的表现收集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潜质和优势。借助成长记录袋,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回顾、反思,检讨自己的人生道路,回忆自己人生所经历的挫折、成功、经验、教训,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成长。同时,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和教师还要考虑不同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个性化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用来衡量判断一个学生的素質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最能充分反映自己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的活动及成果进行记录,突出重点而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指导者。另一方面,要对资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解释说明。综合素质的部分内容不容易量化,学生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需要教师和家长等成人的指导与帮助。
三、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生动活泼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研判和矫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雕琢的过程,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评价实践中,学生往往被当成被动的客体,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例如,有的学生会这样想:“我只管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就可以了,别的我不管。”这往往也是家长和教师意志的反映。学生评价主体意识的缺失、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薄弱是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包括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外部评价,还包括来自学校的内部评价,而且以后者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学校内部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与日常学习过程紧密相随的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的活动。因此,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追求发展的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对学生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其效应是持久的。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学校需要切实加强两个方面工作。
加强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技能的培养。一是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这是进行评价的依据,依据多样化的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是多样化的。标准可以是自己定,也可以是大家一起定。例如,有的教师组织学生“查看自己的学习档案,然后从不同的学科中找出三件优秀的作品,并说明你为什么认为这三件作品优秀”[2],就是一个指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的过程。二是提供具体范例和进行案例研讨。在具体实施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评价范例,并且找出实际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酷夏的天气,两位中学生给马路上施工的工人送水,一位学生给工人递一杯水,另一中学生帮他拍照作为证据。对于这个案例,你怎么看?”很明显,对这两位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作秀行为,虽然有行为表现,但助人为乐的观念并没有内化于心。三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活动,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学生通过筛选材料、整理材料、阅读材料和使用材料,不断地比较、评判、反思,可以得到提高和升华。
构建以进步为导向的、平等的评价文化。一是评价要以促进学生进步为导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审视、学习反思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向同辈和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之目的。[3]二是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评价文化。同伴、教师、家长、社区是学生评价重要的参与主体,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观察和审视处理工作,为整个处理过程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信息。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要民主、平等,这样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来自不同主体的反馈信息之间可能会不一致,它们相互碰撞,这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判断。经历这种评价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有意识地扬长补短,针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从外烁到内发。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36-41.
[2]韩召龙. 档案袋评价——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J]. 江苏教育,2003(10A):41-42.
[3][芬兰]VihelmiinaHarju,HanneleNiemi.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评价[J]. 王岩,译.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7):10-18.
注: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15JJKGYJ025)的研究成果。
一、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发展整体规划
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五育之间不可相互替代,各育不可偏废。然而,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它各育、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等弊端,在评价方面存在着过于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弱化其在促进发展方面的功能。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1999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因片面的发展观和滞后的评价制度所导致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和谐、不充分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
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情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发展的不良局面。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突破“唯分数论”对学生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自己各方面发展的真实状况,不仅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习惯、行为表现、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状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把握自我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发展整体规划,获得主动健康发展,需要学校提供三方面的支持。
首先,为学生提供真实充分的发展信息。一方面,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变成“应试”行为。有些学校以“应试”思维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提供多少资料,就“做”多少资料,收集资料过程变成了“做资料”的过程。这种做法违背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这种现象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偏差所导致的,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对应起来,放大了评价的筛选功能,弱化了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收集、记录学生发展的全面信息。在数据收集时,学校和教师要兼顾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的情况,采用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发展数据,改变以考试分数线性排序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多样化的表现舞台。为此,学校应该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校本评价,重视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描述,具体深入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进步善,发现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精神,促进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指导学生对收集的发展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明确自身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目标达成度比较高,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弱,目标达成度比较低,从而对自身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真实发展状况形成整体了解。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表现情况,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
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涉及面广,评价过程长,因此在现实中会出现评价工作繁琐复杂、增加学生负担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简单适用、方便操作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乐意参评,比如将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融入各年级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简化形式,关注实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受到唤醒和激发,产生内在发展动力。例如,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同学、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互动、协商,不断发现自身的进步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各类主体之间的互相评价、互相促进、互相激发都可以提高学生产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评价。
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发掘自身发展潜质和优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对全体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面向群体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基础性的共同发展,让每个学生又能得到个性化的不同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無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潜质和发展优势,他们的发展也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在当前评价实践中,人们往往是更注重基础性评价,而对学生的个性和潜质等的养成与评价不足。也就是说,对于所希望的学生表现“优异”,我们往往只关注“优”而不关注“异”。事实上,“异”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有个性特点的表现,如果没有“异”,“优”就同质化了,“优”就不是真正的“优”。[1]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表现信息不断呈现,学生通过参与搜集、整理和分析个人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或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发现自身发展的潜质和优势,可以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和挖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发掘自身发展潜质和优势,学校需要着力夯实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进一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理念,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比拼学生的长短,而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要让评价成为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潜质与优势的机会。
其次,要选择多种方式方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采用的是一个标准,以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它重视最后以量化方式呈现的结果。综合素质评价在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呼唤着质性评价方法的科学运用,通过质性评价,真实记录和充分展示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学生对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与同学的表现进行比较,而不是跟某种标准来比较。例如,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可以将学生的表现收集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潜质和优势。借助成长记录袋,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回顾、反思,检讨自己的人生道路,回忆自己人生所经历的挫折、成功、经验、教训,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成长。同时,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和教师还要考虑不同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个性化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用来衡量判断一个学生的素質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最能充分反映自己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的活动及成果进行记录,突出重点而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指导者。另一方面,要对资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解释说明。综合素质的部分内容不容易量化,学生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需要教师和家长等成人的指导与帮助。
三、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生动活泼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研判和矫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雕琢的过程,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评价实践中,学生往往被当成被动的客体,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例如,有的学生会这样想:“我只管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就可以了,别的我不管。”这往往也是家长和教师意志的反映。学生评价主体意识的缺失、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薄弱是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包括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外部评价,还包括来自学校的内部评价,而且以后者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学校内部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与日常学习过程紧密相随的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的活动。因此,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追求发展的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对学生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其效应是持久的。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学校需要切实加强两个方面工作。
加强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技能的培养。一是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这是进行评价的依据,依据多样化的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是多样化的。标准可以是自己定,也可以是大家一起定。例如,有的教师组织学生“查看自己的学习档案,然后从不同的学科中找出三件优秀的作品,并说明你为什么认为这三件作品优秀”[2],就是一个指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的过程。二是提供具体范例和进行案例研讨。在具体实施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评价范例,并且找出实际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酷夏的天气,两位中学生给马路上施工的工人送水,一位学生给工人递一杯水,另一中学生帮他拍照作为证据。对于这个案例,你怎么看?”很明显,对这两位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作秀行为,虽然有行为表现,但助人为乐的观念并没有内化于心。三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活动,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指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学生通过筛选材料、整理材料、阅读材料和使用材料,不断地比较、评判、反思,可以得到提高和升华。
构建以进步为导向的、平等的评价文化。一是评价要以促进学生进步为导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审视、学习反思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向同辈和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之目的。[3]二是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评价文化。同伴、教师、家长、社区是学生评价重要的参与主体,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观察和审视处理工作,为整个处理过程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信息。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要民主、平等,这样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来自不同主体的反馈信息之间可能会不一致,它们相互碰撞,这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判断。经历这种评价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有意识地扬长补短,针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从外烁到内发。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36-41.
[2]韩召龙. 档案袋评价——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J]. 江苏教育,2003(10A):41-42.
[3][芬兰]VihelmiinaHarju,HanneleNiemi.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评价[J]. 王岩,译.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7):10-18.
注: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15JJKGYJ0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