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责任心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动物,外形上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鸡的性别差异尤为突出。公鸡雄壮阳刚,其冠大而红,像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簪缨,花俏的羽毛,光彩熠熠,长长的鸡尾,仿佛戏台上的武生插在背上的多面小旗,走起路来高视阔步,姿态矫健。母鸡娇小温柔,冠小而色淡,羽毛颜色单调,且无惹眼的光鲜,仿佛衣着朴素的良家妇女,走路多是小步蹀躞,透着谦卑。这只是外表的差异,公鸡与母鸡的性格也大不相同,而对于下一代的态度,简直就像对家庭毫无责任心的男人和对儿女充满爱心的女人了。
  公鸡最值得炫耀的,是它的歌喉。它自小就勤奋地练声,尽管底气不足,鸣声嘶哑而短促,但却每日苦练不辍。功夫不负有心鸡,及至长大,它的声音就变得非常嘹亮,且底气十足,歌唱起来,其声婉转而悠长。但它并不自满,每日拂晓,都要准时地引吭高歌,且持之以恒,不计寒暑。一些专业歌手,恐怕也未必有它敬业。于万籁俱寂的残夜,它的歌声极具穿透力,一鸡率先发声,群鸡相继而鸣,鸡歌互答,此起彼伏,声传数里之外。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它的歌声就是农民们掌握时间的依据,鸡叫头遍,是人的梦醒时分,鸡叫二遍,是人一日劳作的开始。一同出远门的人,相约早起赶路,常以鸡叫为准。对于农民来说,公鸡仿佛是严厉的监工,总是按时把人早早叫醒。
  公鸡比母鸡活得潇洒。农民养鸡,为求下蛋,故多养母鸡,只是为了传种而养一两只公鸡,因此公鸡大多“妻妾”成群。外出觅食,母鸡不怕脏不怕累,埋头不停地东挠西刨。公鸡往往无此耐心,不是来一个长时间的单腿独立,展示它的雄姿,就是以保护神自命,像游动哨一样围着母鸡漫步,再不就是跃上高处,挺胸引颈,反复长鸣,卖弄它的歌喉。它只要性起,便不避同类,不择地点,随时随地与母鸡做爱。它或是霸王硬上弓,张开双翅,“咯咯”地低鸣着,冷不防跃上一只母鸡的脊背,用前端有弯的尖喙,叼住母鸡的冠,扇动着翅膀,压下尾部,一逞快意,或是用喙轻啄母鸡颈部的羽毛,先来一番“爱抚”,再完成最后的动作。它虽然遍播“情种”,但从不对它的儿女负任何责任。培养鸡雏的生活能力,保护鸡雏的安全等事,全都由母鸡担任。不过,当别的公鸡骚扰它的“妻妾”时,它会挺身而出,与来犯者拼命格斗。
  母鸡要下蛋,要孵小鸡,要把小鸡带大,可谓一生辛苦。一只年轻健康的母鸡,一年要下蛋200多个。于是,生蛋,几乎成了它的日常工作。母鸡平时叫声很低,其声如同病人的呻吟,又如受气的媳妇在喃喃自语。但它下蛋后,却要“咯咯嗒、咯咯嗒”地大声喧哗,这种经历了阵痛之后的欢叫,被人讥之为张扬炫耀。母鸡每年要孵一次小鸡。当孵育期来临之时,它羽毛竖起,缩头闭目,在窝中长伏不起,像是生瘟。这时人便知它要“抱窝”,把鸡窝中垫上厚厚的麦秸,放入经过挑选的鸡蛋,通常在20个左右。它日夜伏在窝里,只是在饿极之时,才离窝吃食。它吃食时仍惦着窝里那群尚未谋面的儿女,怕它们着凉,总是急急惶惶,草草啄几口谷米,便重返窝内。它以惊人的毅力,经过21天的孵育,雏鸡才破壳而出。
  母鸡孵出了小鸡,便开始尽做母亲责任。它每天带着一群绒球般的雏鸡出门,教它们怎样觅食,告诉它们何物能吃,啄到一只小虫,刨到一点粮食,自己舍不得吃,总要让儿女们先尝。它怕儿女走失,觅食时,常常抬头四顾,大声地叫着,将那些远离它的顽皮的雏鸡唤回到它的身旁。遇到外来的侵袭,它会一改温柔之态,奋起反抗。陌生人想捉走它的儿女,它会像公鸡一样竖起颈上的羽毛,凶狠地扑上来,狠啄人的手。空中出现一只凶恶的鹰,它会冒着生命危险,抖动着翅膀,高声啼叫,鹰有时真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反抗吓走。晚上,它要把儿女们全都护于自己的羽翼之下,以防意外的侵袭。若贼一般的黄鼠狼出现,它会紧护儿女,高声尖叫,唤醒人来施救。在未做母亲之前,它遇到上述危险,会吓得惊叫逃命,而一旦做了母亲,它就变成了勇敢的卫士,无论遇到什么企图伤害它的儿女的敌人,它都敢与其拼命,誓死护卫它的幼雏。有的人会在母鸡孵小鸡时,放进几个鸭蛋或鹅蛋,这些幼雏,初出壳时,虽然也是与小鸡一样的绒球,但它们和小鸡的喙一扁一尖,显属异类,即使是放在窝里的鸡蛋,也未必是抱窝的母鸡所生,但它却一律视同己出,对它们精心呵护,关爱备至。我们常常骂冷酷凶残的人“没有人性”,其实,某些肆意虐待他生之子的晚娘,或是对自己的孩子折磨毒打至残致死的亲妈,岂止是没有人性,她们连鸡都不如。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雨夜。“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的疾风暴雨就在窗外,狂躁的骤雨急促地敲打着窗子,注定使那个夜晚成为一个不眠夜。  窗里的我们,我和我的朋友寇占文相向而立。寇占文侧立在书架旁,用他修长的手掌轻抚着书架上那一排排书籍,我看到他的双眸沁满泪花。没有说话,我们久久都没有说话。他紧紧靠在书架上的那个时刻,是永远雕刻在我心里的永恒时刻,我真切地看见一尊浑厚有力的立体浮雕就嵌在那整整两面墙的书架里,和那
期刊
夏季的末尾总是以一场淅沥的雨做了结的,这雨为翌日骤降的温度做了铺垫。很难说这究竟是夏天临别的礼物还是即将到来的秋天奏响的序曲。人们总以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所以这场雨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年的首场秋雨。  这雨也不是依节气来的。他什么时候会来可真不好说,并没有明文规定他到底是立秋降还是秋分降,甚至憋了一整个秋天也不见他也是极有可能的。秋雨不来的难耐和秋雨来时的清爽是相对的,你全身的细胞在经历了炎暑
期刊
——《钱塘湖春行》尾联解读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篇游湖赏春的写景抒情小诗,大诗人白居易采用点面结合和写意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湖早春图,读来让人感觉早春的西湖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美不胜收。所以在诗的尾联,诗人干脆用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白居易心中“最爱”的,除了湖东白沙堤上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灿烂春光之外,是否还另有丰
期刊
该从哪里写起,我最爱的作家。  也许岁月漫长,将一切我对你真挚的喜爱与敬仰都化作每一次面临困难的动力,那份存在心底的温暖。  回想起来,对你最初的喜爱来自于你的名字,盛着我最爱的水果樱桃。我把你和这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红润水果联想在一起,多么美好。  已经想不起是哪一年买了你的第一本书,只知道书中的马小跳伴着已经翻到翘起的书页,陪着我度过了七彩童年。  我喜欢你的文字,像雨后初升的太阳,带着清新的温暖
期刊
喜欢欧游的人不少,谢哲青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一个旅行者,还是一个艺术欣赏者,他的欧洲游记同时也是一次美的记录。这一本《欧游情书》,仿佛情不自禁晒出的恋爱心境,款款情深,喃喃“艺”语,倾诉与美的一次次相遇。  当然,这些相遇需要时光沉淀,在那之前,他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谢哲青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个顶尖的导游,走过80多个国家。他还求学英国伦敦亚非学院,取得了考古学与艺术史双学位,并曾任大英博物馆研
期刊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塞外杂吟》)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望君山》)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人面不知何处去,
期刊
十月,我在江南,恰逢“一夜秋风豆花雨,轻黄浅紫满地香”的时节。细雨如尘,桂香袭裾,触目为山水秀色,适鼻有破禅秋香。只是汽车往来不绝,马达聒耳,遂想起蒋捷的《声声慢》,那词里还保存了未被现代文明搅扰的秋声。  古人所居并非高楼大厦,也不会出门即见通衢大道,在深巷里、短墙边、小院中、幽窗下,听来的秋声格外真切些。属于古人的秋夜是寂静的,寂静才会养出敏锐的耳朵,故能听见若许秋声——一首《声声慢》,以铺陈
期刊
下了一夜的大雪,大地银装素裹。雪后的早晨十分宁静,就连平时最能叫唤的麻雀也停止了叽叽喳喳。  我隐约听见了一串脚步声,随后看到父亲仍是那身灰大衣黑裤子,外面罩着件查尔瓦(查尔瓦,彝族服饰,有黑、白两色,以黑色為佳。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在屋里转了一圈后,打开门,出去了。  一会儿,父亲拿来一些竹子,在火塘边盘着腿坐下来,边抽烟,边用刀把一
期刊
牛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自人类学会使用牲畜助耕,牛便成了人必不可少的劳动伙伴。它活着时,一生都在为人服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仍为人提供享受,其肉为人提供美餐,皮可做成鞋包服饰。早年,人们还用牛角做号角、盛火药、刻印章、做梳子,用牛骨做纺锤、骨针等生活用具。可谓周身是宝,几无废物。  牛本性并不温顺。西班牙的斗牛,凶猛暴烈,世界闻名。即使是那些以耕作为务的水牛,同类相见,有时也会如同仇敌
期刊
钤印,盖章,这是完成一幅画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国传统上用钤盖印章来表示守信和责任。在画作上钤印,除表明这是画家作品的信证之外,还具有鉴定作用和审美情趣。棉白的宣纸或柔软的绢帛上,墨色浓淡的间隙中,钤盖上精美的朱红色印章,它均衡着画面的构图,丰富了画面的效果。只有这样,一幅画作才是完美完整的。  印,始于商周,盛于秦汉,是证信之物。隋唐印章钤盖在画作之上,是鉴赏认定的证明。北宋起,苏东坡等文人兼擅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