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另一个自己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两个朋友来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恼。
  一个为了生活,一个为了爱情。
  第一个朋友眼含迷茫、恐惧,一副无辜委屈的模样,耶神情像一只迷途的羔羊。 他说:“在没钱的日子里,我拼命地挣钱,不顾一切地去争取每一个能赚钱的机会。我现在成功了,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可是这时我却突然发现,我除了钱,其实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为这些付出所得到的回报而真正快乐过。我越来越不认识自已了,每天只是机械性地过着生活,成了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活着活着,我竟然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了!”
  接着第二个朋友开始诉说他的苦恼。
  他无限沮丧地对我说:“我对爱情已经万念俱灰了。天知道,我有多爱她。仅仅为了我无意中犯下的一个过错,她就要提出和我分手。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有时她对我若即若离,有时好像又在等待什么。我想再一次对她表白我是爱她的,但我害怕拒绝,从心里感到一种恐惧。”
  听完他们的叙述,我说:“我帮不了你们。但你们都要打碎心中的另一个自已。”
  “另一个自已?”朋友一脸疑惑。
  “是的!”我说。
  “这样吧,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两位朋友默许。
  有一个人遇见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一直想要找到生活的方向,但没有结果。“我得给他点钱,”他想。谁知,那天晚上他发现他这位老朋友如今已经富有了,他是来还多年所欠下一些债务的。
  他们去了一间以前他们常去的酒吧,而且这人付了所有人的酒钱。当人们问他怎么发财时,他回答说直到数天前他还是另一个自已。
  “什么是‘另一个自已’?”有人好奇的问。
  “‘另一个自己’是教会我生存的人,然而他不是我。‘另二个自已’相信,人活一世就是想着如何去攒钱,以防老来没饭吃。他就是这样整天想着,整天计划着,活着活着他就发现他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这时已经晚了。”
  “那你是谁呀?”
  “如果你们倾诉自已的心声,我就是你们中间的任何一位。我是一个为生活神奇而着迷的人,这个人敞开心扉迎接奇迹,这个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欣喜和兴奋。只是‘另一个自己’总怕遭受失望而不让我有所作为。”
  “然而有痛苦存在呀?”洒吧里的人们说道。
  “失败是存在的,世上无人能够逃避它。因此,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战中失败几次总比失败了还不知道为何而奋斗要好得多。”
  “就这个?”人们问道。
  “是的,就是如此。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我幡然醒悟,决心做我一直想做的人。而那‘另一个自已’就在那儿,在我的房间里,他望着我,而我再也不让他走进我的心里了——虽然他有几次企图吓住我,警告我不思未来是危险的。”
  “自从我把‘另一个自已’从我的生活中驱逐时起,神圣之力就开始创造奇迹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听懂了,领悟了。但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坦荡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在静静地思索。
  不管人类有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伟大,永远的敌人都是自已。即另一个自己。要想战胜他,就要打碎另一个自已,就像打碎一只玻璃杯。杯子是脆弱的,触地即碎。所以我们常常要小心地呵护它,把它放在最深最稳的地方。怕它坏了、伤了、碎了。仿佛一切理应如此。以至于在生活中不敢随意的把它拿在手里。那样我们的父母会忍不住大声惊叫:“小心它掉到地上,伤了身体!”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只杯子就是常常阻碍我们实现梦想的一道屏障。那道屏障就是我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他常常恐惧、懦弱、玩物丧志、安于现状。他牢牢禁锢着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看不到光明,见不到色彩,看不到奇迹。我们将另一个自已来打碎,只是打碎一只普通的杯子而已,做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简简单单的、象征性的动作就足以完成。我们不必凡事都要有个说法,只是想体会一下这只杯子打碎后更为重要的东西,就当是作一次冒险。
  比如我那两位朋友,前者打碎了另一个自已,他找回了自我,获得了自由,从心里发出一种自愿的欢乐,后者打碎了另一个自己,他重新拥有了爱情,获得了幸福。如果他们不去试着做,又怎么会知道结果。这一切仅仅是努力打碎了另一个自已,打碎了一份可恶的牵绊。
  我们打碎了另一个自已,也许就会惊喜的发现许多我们从前根本就不敢想象的事。你能说从纳粹分子的集中营里逃跑出来的犹太人、以及有中国保尔之美誉的张海迪会不是个奇迹?
  编辑/杨涛军
其他文献
在商业社会里,任何一个行为都要付出代价。或者换句话说,婚姻就是一纸协议,除了“在婚姻存续期间”赚到的钱是大家的,你的身体也是我的,绝对属于我所有,否则就是违约,我可以要求解除合约,并要求赔偿。  新《婚姻法》颁布之后,各种有关的“问题”和“解释”相继出笼,据说,这些书是去年持续至今最畅销的书。  这部新颁布法律中,人们最关心的无非是两点:一是财产。夫妻财产并非自动“公有”,通过婚姻来劫富济贫的做法
期刊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玉米在收获时节,大哥侍弄的庄稼也丰收在望,一个一个的山里孩子在大哥的引导下告别大山,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去看望大哥,向大哥表示祝贺,大哥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我这才发现书柜前蹲着一个学生,正埋着头搓洗着脚丫上的泥浆--  "就没有办法啦?"大哥问。"村长说邻村有一姓王的石匠,想把女儿许配给我,然后供我上大学。""你喜欢那石匠的女儿吗?""可她能供我上大学!"  大哥手中的一大叠
期刊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让亿万华夏儿女为之自豪。在申奥成功前的日子里,山东一位盲人画家呕心创作了一幅600平方米的巨幅“申奥盲画”,此事也一度为社会各界所关注。2002年元月,画家给笔者打来电话通报了最新消息:该巨幅画将由首都博物馆收藏。在随后接受笔者面对面的采访的过程中,身世坎坷的画家敞开心扉,讲述了“申奥盲画”背后泪水与欢笑、彷徨与求索相互交织的人生历程…
期刊
一位父亲15年如一日,背着双腿瘫痪的儿子,从小学一直背到大学校园……  2002年春节前夕,在南京大学校园里,传颂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该校98级的学生邹飞——一个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寸步难行的学生,竟以优异的成绩被批准保送为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邹飞之所以能读到研究生,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邹兆琪。这位父亲,用钢铁般的肩膀,大山般的父爱,十五年如一日,背着儿子上
期刊
一    周末,收拾屋子,偶在丈夫一本书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是我从未见过的,是丈夫与一位年轻女子的合影。这一刻,我心一惊,年轻女子娇嗔地偎在丈夫身旁。看表情丈夫有点不自然,这说明丈夫对她的“入侵”有点顾盼之虑;但丈夫又没躲开,说明丈夫对她又有一丝好感。多种想法瞬间掠过我的脑海,收拾屋子的心情瞬间没有了,我感到一丝慌乱。但很快,我镇静下来,觉得这不是我一贯的作风,回忆也开始一点一滴地从心底漫了上来
期刊
两年前,在河南商报记者亲自参与策划下,河南新蔡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薛宝君踏上了“3.15”维权行动的万里之旅。如今,他已结束行程,走过4万余公里,在郑州再度与记者重逢。交谈中,他第一次向记者披露了维权路上鲜为人知的故事,催人泪下。  握手。拥抱。长久地拥抱。  2002年3月15日,在郑州友谊广场“3·15”宣传主会场,记者再次和薛宝君拥抱在了一起。  这是老朋友重逢后的欣喜。  两年前,新世纪曙光
期刊
也许他们之间不会再有雨中的漫步、雪中的嬉戏、夜色中的呢喃细语和海枯石烂的誓言,但只要他们能在一起生活一天,他们就会认真珍惜这一天。  谈起“亚婚姻”,大多数人都还十分陌生。“亚婚姻”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始作俑者是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2000年春天,“亚婚姻”的社会新闻开始陆续登上法国传媒的头条。这个概念是指未婚异性(包括已婚离异者)之间不办理结婚手续,但以正式契约合同的方式蒂结成鸳鸯伴侣,组
期刊
广大人民警察不辱使命、秉公执法、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们始终难以忘怀的是在警察身后那些长年累月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支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民警家属。  本文仅记叙的是二等乙级伤残公安战士、重庆市长寿县公安局河街派出所民警华昌万的妻子、长寿县实验二校先进教师梁明惠二三事。    “我就爱逮瘸子警察”    民警华昌万与教师梁明惠的罗曼史还得从四年前说
期刊
奥里森·马登是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他被公认为是美国成功学的奠基者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马登认为,个性是缔造成功及维持不败的基础,崇高、正直的人格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他告诉读者获得财富与事业成功的秘诀,反对追逐名利、贪得无厌,他说,生活的目的在于成就崇高的生命。  人在幼年时期就应该培养生命中优美的性格,养成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嗜好,获得敏锐的感觉,培养美的习惯。  再没有别的投资比得上培养爱
期刊
一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的脾气比父亲要躁得多,对我管得也严,对父亲更是当仁不让。为了我将来有出息,他们省吃俭用,在我7岁日寸就为我买了一架钢琴,花钱拜了一个老师,天天逼着我练钢琴。可我几乎是个音盲,没有—点乐感,母亲却非要赶着鸭子—上架,几年下来,母亲看我仍没有—点进展,气得经常骂我“牛听三遍也知道转弯。”又常常将气撒在我父亲身上,每当这时,父亲总是笑笑然后避开。对于这种现象,我有时都为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