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1971年的一个傍晚,建筑工程界巨子约瑟夫·雅各布斯和妻子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家中吃晚饭,他们就巨额财产将来如何处理问题,与3个刚刚20出头的女儿作了严肃谈话。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对3个女儿说:“因为我们非常爱你们,所以决定不留很多钱给你们。”他决定把大部分遗产捐给慈善事业,只给她们每个人留下自己公司价值100万美元的股份,而这只占他全部财产的很小一部分。雅各布斯是黎巴嫩穷苦移民的儿子,他说:“父母如果溺爱孩子,这可能是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们没有机会去经历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成功和失败。”
B 在那个年代,美英绝大多数富豪在钟鸣漏尽之时,都将财产全部留给自己的子孙,很少捐助社会。因此在当时,雅各布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同寻常的。如今,具有这种思想的美国富翁越来越多。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基于这种新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美国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这股新潮流的代表者之一。他已于两年前宣布,在他约185亿美元的财产净值中,他只给孩子们每人留1000万美元,剩下的将悉数捐给慈善事业。美国第二大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已经放言,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子女们如果能得到他的一个子儿,那就算他们走运。巴菲特曾经说过:“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目中的公平观念。”68岁的住宅建筑装饰材料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也认为,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他说:“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计划把自己的8.5亿美元的股份差不多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 近些年来,在英国也出现了这种新潮流,以致于英国慈善机构门庭若市,收到的捐款数额大幅度上升。保罗·西基斯是英国知名的技术和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拥有资产2.5亿英镑。他出身于矿工家庭,靠拣破烂积攒的170英镑开始做生意,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的第一笔生意是花70英镑买来一辆破车,然后把车拆散,又从卖旧汽车零件赚了33英镑。从此他一步一个脚印,到28岁时已有家财百万英镑。西斯基在拥有自己的孩子后就说:“我不会把钱留给孩子们,因为我用这些钱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孩子们会从我的爱和道义支持上获得补偿,这样,他们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怪物。”现年55岁的西基斯认为:“金钱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功与幸福则是联系在一起的。你看一下那些中彩的人就会明白,他们首先失去了朋友,因为金钱使人疏远。”他不久前决定,在死亡之前,他要把他的财富全部捐给正义事业,用在环境和野生生物工程上。在他眼里,一个人有赚钱的才能,他就该有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的能力,用钱做善事比把钱留给子女要好得多。
英国另一位房地产商彼特·得萨瓦里也宣布,他死后,他的孩子们不能分享他价值2400万英镑的财产。他出此言后,一次次将巨额财产拿出来兴办了数百家公共图书馆。
C 目前在美英国家,即使一些还称不上百万、亿万富翁的企业界人士,也情愿把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而不是留给子孙。这些商人认为:他们有回馈社会的义务,而孩子们则应该自谋生路。这些富翁并非不爱子女,而是不想让孩子成为现成的亿万富翁。他们担心巨额财产可能会毁掉他们的后代,使子女成为只会守财、享乐而不具有创造财富能力的人,甚至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
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早在1891年,钢铁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就说过:“给孩子留下巨大财富的父母通常会抑制孩子的才能和能力。”1992年,3位美国经济专家所做的一次调查,证实了卡内基关于继承的财产会毁掉一个人的观点。他们调查发现,继承财产超过15万美元的人有近20%不再工作,有的整天沉湎于觥筹交错,甚至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因此而干出违法犯罪的事。
杜克家族是美国烟草公司的创立者,出身该家族的杜克发觉,她无法摆脱巨额遗产带来的阴影,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她因此而一生孤独。伍尔沃恩财产继承人巴巴拉·赫顿的一生也同样令人怜悯,她将一生的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追逐男人上,而那些男人与其说是对她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她的钱感兴趣。纽约律师约翰·扎克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坐拥万贯家财改变了这些继承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久前枪杀一名摔跤手的那位杜邦家族的财产继承人就是一例,那个摔跤手以前是他的朋友。”
D 富豪们纷纷剥夺子女的巨额财产继承权,在美英富豪中,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成功。
住宅建筑装饰材料公司创始人马库斯的继子、34岁的迈克尔·莫里斯说:“在继父宣布将巨额财产捐献之前,我就刻苦工作,自己奋斗。现在我还像以前一样。父亲的思想是进步的,他为我树立了好榜样。”莫里斯现在是美国亚特兰大市一家银行的老板,他说:“业务很艰难,我每周得工作70—80个小时,但我很高兴有这样的积极性。”
加文·奥赖利是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海因茨公司董事长安东尼·奥赖利的儿子,他和兄弟姊妹6人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限度的收入。对此,加文·奥赖利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而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有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于1996年去世了。他在死之前,将一生的大部分收入计50多亿美元捐给了慈善事业。他的子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正常的遗产捐赠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针对富豪中宣布不给子女留巨额财产的人数日益增多这一现象,美国投资顾问约翰·特雷恩自有一番见解。他把当今的富翁比作藏书者,他说:“藏书者认为,不把书分发出去,使下一代得到重新收集的乐趣,那将是一种罪过。其实一个藏书者真正的乐趣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发现和收集的过程。”
(责任编辑/刘祖勉)
B 在那个年代,美英绝大多数富豪在钟鸣漏尽之时,都将财产全部留给自己的子孙,很少捐助社会。因此在当时,雅各布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同寻常的。如今,具有这种思想的美国富翁越来越多。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基于这种新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美国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这股新潮流的代表者之一。他已于两年前宣布,在他约185亿美元的财产净值中,他只给孩子们每人留1000万美元,剩下的将悉数捐给慈善事业。美国第二大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已经放言,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子女们如果能得到他的一个子儿,那就算他们走运。巴菲特曾经说过:“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目中的公平观念。”68岁的住宅建筑装饰材料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也认为,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他说:“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计划把自己的8.5亿美元的股份差不多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 近些年来,在英国也出现了这种新潮流,以致于英国慈善机构门庭若市,收到的捐款数额大幅度上升。保罗·西基斯是英国知名的技术和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拥有资产2.5亿英镑。他出身于矿工家庭,靠拣破烂积攒的170英镑开始做生意,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的第一笔生意是花70英镑买来一辆破车,然后把车拆散,又从卖旧汽车零件赚了33英镑。从此他一步一个脚印,到28岁时已有家财百万英镑。西斯基在拥有自己的孩子后就说:“我不会把钱留给孩子们,因为我用这些钱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孩子们会从我的爱和道义支持上获得补偿,这样,他们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怪物。”现年55岁的西基斯认为:“金钱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功与幸福则是联系在一起的。你看一下那些中彩的人就会明白,他们首先失去了朋友,因为金钱使人疏远。”他不久前决定,在死亡之前,他要把他的财富全部捐给正义事业,用在环境和野生生物工程上。在他眼里,一个人有赚钱的才能,他就该有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的能力,用钱做善事比把钱留给子女要好得多。
英国另一位房地产商彼特·得萨瓦里也宣布,他死后,他的孩子们不能分享他价值2400万英镑的财产。他出此言后,一次次将巨额财产拿出来兴办了数百家公共图书馆。
C 目前在美英国家,即使一些还称不上百万、亿万富翁的企业界人士,也情愿把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而不是留给子孙。这些商人认为:他们有回馈社会的义务,而孩子们则应该自谋生路。这些富翁并非不爱子女,而是不想让孩子成为现成的亿万富翁。他们担心巨额财产可能会毁掉他们的后代,使子女成为只会守财、享乐而不具有创造财富能力的人,甚至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
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早在1891年,钢铁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就说过:“给孩子留下巨大财富的父母通常会抑制孩子的才能和能力。”1992年,3位美国经济专家所做的一次调查,证实了卡内基关于继承的财产会毁掉一个人的观点。他们调查发现,继承财产超过15万美元的人有近20%不再工作,有的整天沉湎于觥筹交错,甚至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因此而干出违法犯罪的事。
杜克家族是美国烟草公司的创立者,出身该家族的杜克发觉,她无法摆脱巨额遗产带来的阴影,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她因此而一生孤独。伍尔沃恩财产继承人巴巴拉·赫顿的一生也同样令人怜悯,她将一生的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追逐男人上,而那些男人与其说是对她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她的钱感兴趣。纽约律师约翰·扎克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坐拥万贯家财改变了这些继承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久前枪杀一名摔跤手的那位杜邦家族的财产继承人就是一例,那个摔跤手以前是他的朋友。”
D 富豪们纷纷剥夺子女的巨额财产继承权,在美英富豪中,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成功。
住宅建筑装饰材料公司创始人马库斯的继子、34岁的迈克尔·莫里斯说:“在继父宣布将巨额财产捐献之前,我就刻苦工作,自己奋斗。现在我还像以前一样。父亲的思想是进步的,他为我树立了好榜样。”莫里斯现在是美国亚特兰大市一家银行的老板,他说:“业务很艰难,我每周得工作70—80个小时,但我很高兴有这样的积极性。”
加文·奥赖利是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海因茨公司董事长安东尼·奥赖利的儿子,他和兄弟姊妹6人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限度的收入。对此,加文·奥赖利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而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有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于1996年去世了。他在死之前,将一生的大部分收入计50多亿美元捐给了慈善事业。他的子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正常的遗产捐赠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针对富豪中宣布不给子女留巨额财产的人数日益增多这一现象,美国投资顾问约翰·特雷恩自有一番见解。他把当今的富翁比作藏书者,他说:“藏书者认为,不把书分发出去,使下一代得到重新收集的乐趣,那将是一种罪过。其实一个藏书者真正的乐趣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发现和收集的过程。”
(责任编辑/刘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