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两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興趣;教师很少关注教学细节中的切入点,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很难深入文本。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教学细节多角度切入这两个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31-1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北宋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者以此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如何找准教学细节中的切入点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动力源泉。但由于学生文言知识储备不够,认识不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尤其重要。
  1.选择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开始上课,首先应巧妙设计有趣的导语,将学生带入学习的状态。其次,应交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走进文本之前,先走近作者。如本课可以“乌台诗案”的事件导入,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事件发展结果的关注。从“乌台诗案”的事件导入后,教师应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如:题目中的“记”是指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又如: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中究竟有怎样的美景?从而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本。
  优秀的诗人,优秀的作品,往往有很多人研究、评价。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家的评论,简明扼要,真切中肯,很值得借鉴。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林语堂对苏轼评价的一段话导入,即“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以便使学生对作者的品性、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生动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身心愉快,还能调动学生,使之积极思考,充分参与课堂互动,最终学有所获。与其他文体的授课一样,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新课时,也可以变换原有的单一形式,适当选用下面几种形式。
  一是穿越式:文言文中讲述的内容距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中很难与作者产生同感,所以教学时可适当引入现代生活故事,以期能引起学生共鸣。二是故事式:文言文教学中,逐字翻译显得有些枯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文中人物的相关故事。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民的故事,以及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其他一些故事。三是情景式:心理学认为: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成片的文字符号,单纯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动人的情境,是成功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媒介。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朗读时配以缓慢淡雅的古典音乐,月下空明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这样的情境。
  二、找准教学细节中的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1.从文眼切入。
  文眼是指一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题、升华意境、概括内容和点明感情的关键词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点明“闲”这一文眼。教学中从“文眼”入手,设置相关问题:“闲”字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闲”?“闲”中还能不能感受到其他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文章中找出苏轼“闲而入睡、闲而起行、闲而寻友、闲而散步、闲而自得”的相关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2.从背景切入。
  学习文言文教学时,适时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时,一方面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比如“乌台诗案”。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再补充一些资料,比如提问:苏轼真是一个“闲人”吗?出示两则资料:(1)元丰二年,苏轼以犯官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苏轼有“自笑平身为口忙”之句。(林语堂《苏东坡传》)(2)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苏轼)这样,“闲人”的内涵就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即有清闲,有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也有自适和自乐,更多是苏轼性情旷达,气度高远。
  3.从情境切入。
  情境的利用,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成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和体验真善美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可反复诵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生动描绘,再现那种幽静空明的情境;通过改句“庭下如积水空明,而竹柏之影交横,似水中藻、荇。”与原句的对比,进一步体会那种虚实相应,幽静迷离的幻境,感悟出作者宁静的心境中还有一份惊喜愉悦之情。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找准切入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做到这两点,既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阅读活动,又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力训练。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走进文本到深入文本,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2]郝宝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何炳来.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把握与切入点——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阅读·写作,2012(0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的带动下,高中地理课堂积极开展的调整与改革,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地理课堂上,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思维導图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将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
摘 要:学生主体性通过教师“放”手课堂得以解放,而“放”的时机与策略是“放”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放”手课堂的同时,教师的主体性在“控”与“收”的策略上得以体现,通过定向控制、定度控制、定式控制,以及把握“收”的最佳时机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收”,使课堂自由而不散漫,使学习快乐而有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放”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千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并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开拓,逐渐形成了一门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作为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掌握和书写好汉字,当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学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养成有着巨大影响。笔者对在中小学
摘 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利用好对比实验,能较好的突破实验难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对比;实验;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31-1  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比实验的方式通常被教师采用。对比就是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对照着进行观察,通过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突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图形特性,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本文通过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并提出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数形结合;以形辅数;以数辅形;解决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39-2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
摘要: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既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又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从根据信息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某一特征(或共性)归类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克服思维定势;渗透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穿插文学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化学方程式在化
摘 要:审题能力,即通过阅读题意,获取、迁移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审题能力。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已体现审题能力是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审题能力;三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
摘 要:分层教学就是客观地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班级里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归为一“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既可以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一刀切现象,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差距,更是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摘 要:本节课设置多组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效果。本节课进行了多种实验,其中包括嫩树叶的加热和干树叶的燃烧、西瓜和凉粉的比较、水分测定仪对不同植物材料的含水量测定、自制血液循环模型演示、干种子和潮湿种子温度的感受、水和果汁结冰等。  关键词:无机物;水;无机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87-2  不少老师认为,“细胞中
摘 要:普职融通模式下高三语文学科的教与学,均存在许多阻碍因素。语文学科的作业特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的分配、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都会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制定四项对策:一要抓住趋利因素,有效组织教学二要求同存异,强化心理认同;三要合理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要加强学法指导,强化有目的的积累记忆,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实现个体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普职融通模式;高三教与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