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家长,人才培养,社会和谐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好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使其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还要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是,从客观上来看,特殊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没有改变,达赖集团图谋“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始终没有改变,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他们利用民族之间、民族地区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攻击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散布各种谣言,制造各种事端,混淆是非,加剧民族隔阂,破坏民族团结,把扰乱西藏,企图西藏独立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与我们展开激烈的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同时,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跨越,受过去政教合一社会制度的影响,封建残余思想、陈规陋习和宗教消极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进步和学生健康成长。二是,从主观上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还不够,指导力度还不强;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一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差距,少数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单一,存在重学习成绩轻道德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健康、重言教轻身教的现象,特别是少数家庭宗教氛围较浓,不利于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因此,在学校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的民族观直接影响着学生民族观的形成。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和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把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特征、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成就;要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覆盖到每一名教职员工,每一名教职员必须鲜明地表明,政治立场和民族观点。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专题培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带头人。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表率作用。要在教育系统培育一大批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师考核内容,使之成为学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是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负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编制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广泛收集、整理有关民族团结材料,形成样本课程。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具体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并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保证必要的课时。要积极引导加强对民族团结理论的实践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科研成果。要把民族团结内容作为对学生的考核、考试的重要内容。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形特点,积极开展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三是切实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门要继续坚决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部署、抓指导、抓落实、抓监督检查。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宋。要积极探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要通过明确工作任务、措施办法和纪律责任,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
  总之,做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工作,责任重大。教育系统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牢牢把握团结这个第一职责,认真落实好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努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校园文化走进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乐园。
其他文献
一、观于目、思于心、动于手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思考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动手写作,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要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首先要让学生进入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思维呈动态形式,必须使其思考之事、之物,事与物需观察。物之入目,情方能动于中,心方能静于内,等及情不能已,自然生宣泄之思,抓着这个火候处稍加引导,就能写出文章来。指导学生写作,调动其观察的积极性是第一要务,学生认真观察了、细致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而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接受式的语文教学和分析式的语文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瓶颈”。笔者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直觉思维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所谓直觉思维,就是当人们研究问题时,并不象通常那样运用逻辑推理,按规定步骤由已知得到未知,而是一步到位,一下想到事物现象的本质。美国现代教育的代表布鲁纳把直觉思维
期刊
公式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变勇、递进式的用,还可以与其它公式综合起来用。整式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或(a-b)2=a2-2ab+b2。那么怎样将公式灵活运用呢?  一、正用。有些数字计算可拆成上述两公式的形式,使运算简便,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例1、计算2001×1999=(2000+1)(2000-1
期刊
学习完幂的四种运算法则(1.am·an=am+n2.am÷an=am-n(a≠0)3.(am)n=amn4.(ab)n=anbn)  以后,同学们对于公式的正向应用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于公式的逆向应用却感到有点生疏。幂运算法则的逆用是一种数学思想,巧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有关幂的问题,常可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用于实数计算  例1.计算:﹙0.25﹚2012×42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情感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
期刊
2010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实验,为了课改顺利进行,暑期进行了全省高中相关教师的课改培训。到顾本次学习,收获很多,下面就学习体会,梳理呈现:  1.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认识。新课程强调:(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2)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3)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说明文写作在新时期的独特价值,把说明文写作和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等同对待呢?  一、活化教法,培养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诱发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情感,在教学中就不能用陈式、单一、缓慢的“布置文题—写作练习—修改评析”的方法进行,在写作的课型和结构上应进行开拓。  1.观察课: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眼观目睹,心领神会。上
期刊
教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我有以下几点粗略的体会。  1、找准感情的切入点。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上课时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激发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呢?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