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综合防范对策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综合防范对策,以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暴力风险因素。并在2013年的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对策,对比2012年和2013年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 与2012年对比,2013年急诊护理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包括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增加护患沟通等可有效预防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
  关键词: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因素;综合防范对策
  急诊科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一线科室,具有病情急骤、病种繁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及其家属多处于情绪紧张、焦躁状态,如治疗效果未令其满意,容易引发谩骂、推搡甚至殴打等工作暴力,严重威胁急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综合防范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976例,年龄6个月~83岁,平均年龄(46.76±12.64)岁;体重7.5kg~85kg,平均体重(62.75±11.63)kg;其中男性患者515例,女性患者461例。
  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1257例,年龄3个月~85岁,平均年龄(47.35±12.58)岁;体重6kg~88kg,平均体重(63.24±11.78)kg;其中男性患者621例,女性患者636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风险因素分析
  对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包括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
  1.2.1医院因素
  急诊科工作量大,留观人数多,尤其是大批量伤员急诊时更显场地狭窄、通风效果不好、环境卫生差,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安保监控系统不完善,尤其是夜间急诊患者中不乏流氓、醉酒、吸毒者、精神病者,保安人员往往不能做到安全保卫工作。医院缺乏规范的处理工作场所暴力的工作程序,对遭受暴力的医护人员如未发生重大伤害,医院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无形中助长了暴力的发生[2]。
  1.2.2护理人员因素
  急诊护理人员年轻化,护理人员配置紧张,多存在超负荷工作的问题。年轻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沟通技巧,服务不及时、主动,甚至对患者的询问不予仔细解答。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不能很好的掌握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使患者及家属感觉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引发纠纷。护理技能不扎实,操作失误增加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对小儿静脉穿刺时如不能一针见血,可导致患儿家长情绪失控[3]。
  1.2.3患者及家属因素
  急诊患者及家属多存在焦虑、急躁、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在就诊人员较多的情况下,排队时间过长易加重急躁情绪,尤其是病情危重者易触发过激行为。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高,而不考慮病情、血管情况、配合度等问题。自认为治疗效果差或病情出现变化时主观认为医护人员的救治不当而实施暴力行为以发泄内心的不满[4]。
  1.3护理对策
  首先从医院管理层开始,重视对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事件的防范,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缓解巨大的工作压力。积极进行急诊科建设,改善就诊环境,各种指示牌标志醒目,布局和流程合理,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医院成立安全防范小组,负责对暴力事件进行评估和处理。急诊科安装报警装置,保安人员24h值班,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巡视次数,一旦发现有暴力事件及时制止。对施暴人员诉之法律,发挥舆论积极导向作用,谴责暴力行为。遭受暴力后及时记录暴力发生的时间、过程、施暴者姓名等,以备举证[5]。
  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职业权限,规避法律风险。规范书写护理记录,严格执行医嘱。对急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多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到换位思考,在细节中体现关爱,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及时安慰患者,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保持情绪稳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信号,学会自我保护,发生纠纷后不与患者争吵,以免暴力事件升级[6]。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护理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
  与2012年对比,2013年急诊护理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可对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更易在以后的工作中心有余悸,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甚至导致急诊护理人员流失,引起人力资源短缺。
  引发暴力事件的原因不外乎医院、护理人员、患者三方,院方应积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同时对暴力事件追究到底,绝不姑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包括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增加护患沟通等可有效预防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
  参考文献:
  [1]付丽芬.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93.
  [2]周发萍,吴亚军.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200~1202.
  [3]黄丽华.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7):186~187.
  [4]倪惠琴.急诊护士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与对策研究现状[J].哈尔滨医药,2010,30(6):54~55.
  [5]崔景晶,王东,徐凌忠.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10~111.
  [6]赵丽敏,潘红英,邵圣文.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96~9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择期进行PICC插管术的肿瘤患者共8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n=45)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率以及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差异。结果 心理
期刊
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狀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大多与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和一些慢性病症,具有症状不典型,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患病后又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防治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8例患者实施专业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8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转11例,显效5例,无效3例。结论对CVST患者加强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工作,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颅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就诊者对护理服务综合评价非常满意64例(71.11%),较满意16例(17.78%),满意9例(10.00%),不满意1例(1.11%),满意度为98.89%。结论 调查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了解其不满原因,并对护理方案进行针
期刊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工业生产所引发的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质量和生存环境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由于西医在临床医学中的治疗方式过于单一,并不能够对人体的各方面存在的隐性疾病进行调节,而且西医的治疗诊费通常要高于一般家庭水平患者所能接受的范围。这一系列现象都使得我国的中医医药护理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的新型选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增生患者月经前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月经前后心理护理措施。记录两组乳腺增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期刊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多数国家三大致死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脑卒中幸存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必须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功能锻炼、中医治疗、心理干预,找出脑卒中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进行康复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其体会。方法:抽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4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入院2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和满意度比对。结果:干预组患者入院2W后的并发焦虑、抑郁情绪
期刊
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新生儿血清游离胆红素在205μmol/L以上时,患儿神经系统伤残率明显升高【1】,从而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