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场景引领儿童深度学习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例,论述思维力在儿童智力构成中的重要位置,提出通过创设场景的方式启发儿童思维,使学习不断走向深入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场景创设 情感 思维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34-02
  关于语文教学,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认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习语文,除了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就是教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其他能力水涨船高,智力水平自然就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引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着力在创设场景上下功夫,通过几次适切的场景启发儿童的思维,引领儿童不断深入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已知打开儿童的世界
  儿童的世界是丰富的、形象的,也可能是孤立和零散的,而书本内容是生活的呈现,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由于书本的内容是以符号的形式来呈现的,如果仅靠一般的讲授,那么它跟儿童的世界是不匹配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对策是以学生的元认知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即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场景,以通过展示已有生活经验来链接未知的中介,拉近儿童与世界的距离,从而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课堂链接一】诵读组诗,引入场景
  1.师:(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两个字,你想到什么?
  生:农村生活、田园风光。
  2.师引读诗句(流程:课件呈现—指名生读—师生评价—再读感悟)
  (1)师出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指名学生读,然后引领学生想象由篱笆、小路、飞菜花丛中的儿童等元素所构成的一幅村居图。
  (2)师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通过画面和朗读体会我国古代农村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方式。
  (3)师出示高鼎的《村居》,让学生在场景描述中感受草长莺飞、争放纸鸢的乡村生活图。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自由读一遍,然后思考:这首宋词跟我们刚刚读的诗有什么不一样?(诗词比较学习)
  创设场景,带领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是我校十多年来进行求索课程研究,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书本知识往往是从生活场景中梳理与提炼而成的,儿童学习这些知识时就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今天在课堂上展现的田园村景图,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景。我们梳理组诗教学背后的场景元素,使用再现、借用等策略,使场景得以还原,让知识保鲜,感性浸入,丰富链接,从而使学生渐入佳境。而组诗教学又为下面的宋词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著名学者皮尔森曾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桥梁,让学生不断地积累、濡染知识,并逐步内化、提升,最终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用想象丰富儿童的世界
  场景学习的重要意义就是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前奏。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依托相关的文本,与文字作者、主人公及自己对话,将冰冷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对接,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学到活的知识,真正促进学习活动真实发生。想象需要浸入,更需要静学和独学。
  【课堂链接二】品读描摹,融入场景
  1.师: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就是一幅诗画融合的“村居图”。读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指名生答)
  生:风光图、翁媪图、三儿图。(师用课件呈现相应的画面)
  2.师:在这三幅图中有一共同的意象是什么呢?(生:溪)
  3.师:是的,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46字,但紧紧围绕“溪”这一意象,景人交融,各有各的情态。你最喜欢哪一幅?
  4.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师通过任务驱动,让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专题:品读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1)走进画面:我们看见/听见    ,感受到       ;
  (2)解密画面:“  ”词语用得精妙,妙在       ;
  (3)吟诵画面: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传递画面。
  5.小组汇报,读中感悟。
  (1)体会风光图的宁静优美。(师板书:美)品味“青青草”的妙处。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翁媪图的美好。品味“吴音”的柔婉。(如果班上有苏南人,就请读一读)想象翁媪的对话(从收成、儿子们的勤劳持家,引发对乡村风光、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孩子成长的陶醉)表现出“相媚好”。(多向思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小儿的无赖。
  小儿图中“卧”字的推敲(引导学生用换字法、动作法激发想象,体会小儿的可爱)
  师:你再看,他剥了那么多莲蓬,自己吃得了吗?还会给谁?怎样给呢?(让学生想象画面)
  让学生练习朗读,读出小儿子这种可爱的、顽皮的,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样子。
  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读懂诗句、以“画”解诗的过程。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在鲜活的画面中再现词的意象。他们的想象依托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因为带有个体的感情色彩,诗词中固有的意象显得更加灵动、鲜活,他们表述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有色彩、有情趣、有生命的图画。换言之,这是在以“画”赏诗。想象使儿童能够自主运用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进行助学,思维水平得以整体提升。这就像古人看庐山那样,只有将远近高低的景致结合起来全面思考,形成一个场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发现他人不曾发现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进而促进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三、用情感伴随儿童的世界
  从儿童成长过程看,小学阶段的儿童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低年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中高年级,开始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有时往往不够明晰自己的一些想法。那一丝丝灵感若隐若现,儿童能隐约感知,却又似乎难以捕捉;想要倾吐,却又似乎不知如何准确表达,呈现似懂非懂,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胶着状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创设场景,让情感伴随思维发展,就一定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学习效果。
  【课堂链接三】知人论世,升华场景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幅温馨静谧的村居图中饱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2.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喜又醉):不过,这首词就是写作者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欢喜与沉醉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辛弃疾的一生。
  3.师出示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在沉郁曲折的乐曲声中,学生了解到辛弃疾从21岁开始投笔从戎,用手中的剑抗击金兵。他辗转军旅生活,一生杀敌无数。其间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了大量富有爱国热情的词作,充分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成就。他是主战派,极力主张抗金北伐,无奈良言不被采纳。更让人感到愤慨的是,在他42岁时,竟然被人构陷,朝廷解除了其军职,让他赋闲到吴地(今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一呆就是20年,写了大量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4.师用多媒体标红关键词,继续配乐读,最后定格在关键字词的学习上。(关键词为表现时间的推移和不幸命运的短语)
  5.师追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生:同情、悲愤……)
  师:辛弃疾一生写诗600多首,跟“醉”有关的一共写了148次,几乎占了他全部诗词的四分之一。
  6.师出示其他与“醉”有关的词句。(课件呈现)(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这些词句分别是《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念奴娇·赋雨岩》。(通过品读,学生明白虽说辛弃疾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但实际上在他内心深处依然认为自己是宝刀未老,渴望重上前线,北伐抗金)
  7.读写结合:我一生渴望收复中原,使百姓安居乐业。
  
  
  很多教師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可能只是关注“喜”和“醉”。为了让学生看到文字背后、形象深处的东西,笔者引入了词人的生平及写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且三次呈现背景资料,并配上《英雄的黎明》这样的音乐。这一场景的创设极有震撼力,原本轻松的课堂顿时沉静了下来。随着字幕的滚动,学生似乎也融进作者当时的生活遭遇之中,此时的背景史料是学生深入理解的凭借。音乐停止后,“同情、愤恨”等关键词从学生口中出现,这是对“醉”与“喜”的理解,而让学生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的是读写结合的写话练习。这样的阅读教学,有层次、有深度。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时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眼光会变得锐利而深刻一些,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也会渐渐增强。
  可以这么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秘钥毫无异议的应该是问号。儿童带着问题或者专题,沉浸在真实场景之中,必将更能诱发灵感思维,提升学习效率。随着部编版教材的逐步使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将修订和颁布,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也相应地加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学生必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构建起语言知识体系,不断寻找提升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策略。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场景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盲从,不迷信,勇于否定过往的意见和认识,让场景学习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未来课堂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陆咸喜.《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1)
  [2]李筱静.品村居之美 悟化用之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2)
  [3]张雨.古代天真烂漫的童趣诗词[J].课外语文(中),2016(6)
  [4]孙妍.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4)
  [5]孙明梅.例谈背景资料对提升阅读效果的作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4(28)
  [6]褚敏.论小学科学素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小学,2016(12)
  作者简介:姜梅红(1970— ),女,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论述家校融合的方法,认为家校融合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办学特色,基于实践凝练思想的理念,以校级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抓手,寻找适合本校的家校融合路线图,探索家校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家校融合 立德树人 君子文化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40-03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8 Accidents Unit 2“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中的阅读语篇“Smile,please.”为例,阐述基于文本深层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认为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及学情,确定教授的核心内容,聚焦文本,厘清文章的脉络;深挖核心词背后的含义,带领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学生资助工作十年发展与研究》一书为例,对广西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助力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勤工助学有效结合,深入剖析广西学生资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寻找到广西学生资助工作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广西学生资助工作十年发展与研究》 探索实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书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區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长期以来,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恪尽职守、辛勤工作,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造就了大批人才,为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6%、义务教育巩固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提出要科学地解读文本、深究文本内涵,使教学预设更加贴近知识本源,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助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深究教材 数学素养 教学预设 真教促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04-02  “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数学教学最关注的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教育戏剧与健全人格两个关键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阐述在大班幼儿成长中进行的三次不同模型实践,以“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游戏化教学手段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假装扮演获取真实的经验,思考教育戏剧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健全人格的意义,同时梳理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探索教师对游戏意义的理解,游戏化教学中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发挥教师在教育戏剧落地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以排练班级童话剧为例,探究班主任、家长应如何进行家校合作,指出家校合作应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家长为重要支撑,二者在合作中应制定规则,坦诚沟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关键词】教育合力 班级活动 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79-0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合作是相对于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为例,从选篇策略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了小学古诗文阅读拓展教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大量地阅读经典古诗文。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拓展 《送元二使安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49-0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首课为例,论述上好章节首课的途径,认为教师应从整体上规划“学什么”和“为什么学”,注重教学活动设计的细节与技巧,为之后的教学铺垫。  【关键词】单元首课 整体规划 细节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08-03  如何能“高立意”地备好一节课是永恒的教育主题,特别是对于单元“首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这一学习主题为例,介绍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方法,提出整合生字,游戏检测;利用教材,学习方法;拓展阅读,举一反三;思维导图,清晰总结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 指导课 “走近毛泽东”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43-03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