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二)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讨论者:
  王问洋 湖北省襄樊市教学研究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曹林男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实验小学 教科室副主任
  武健北 京市东四九条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
  梁锦明 广东省顺德一中德胜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
  
  编者按:信息技术课堂,一直是比较难以驾驭的课堂;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上期我们邀请了校领导、信息技术教研员、一线教师代表,共同就“如何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从新时期的新现状出发,探讨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理念,本期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的具体标准。
  诚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也都在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信息技术课。但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好课怎么也绕不过“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教师机智”、“教学方法”等要素。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有适量、合理的教学内容,要有准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有对学情的透彻分析,要有方方面面的周全考虑。所以,教师应该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设计上。
  透彻的学生分析
  粱锦明: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分析。学生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态度与学习风格。其中学生的预备技能是指学生已经拥有的技能或者学生本节课学习所需要用到的技能。而对于一节课的分析来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用到的技能,如果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技能,那么我们就需要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帮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重温这些技能,另外一个目的是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需要运用这些技能来学习新的内容。
  而目标技能的分析,主要是在教材分析方面所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除了制定教学目标以外,还需要清楚地知道,从学生的预备技能到目标技能之间的跨度有多大,学生是否可以完成这样的跨越。如果不行,那么老师就需要在中间增设一些过渡目标,使学生能借助这些过渡目标来获取最后的目标技能。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一般来说,老师应该非常清楚自己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设计学生学习方法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一贯的学习习惯,这是师生之间配合的主要纽带,老师应该非常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老师制定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也是老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依据。
  合理的教学目标
  武健:设计一节课,要点中见面,小中见大。每节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与前、后的教学内容相关联。在做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单元、学期、学年,甚至整个课程的总目标,要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以此来设计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掌握技术的操作与使用、体会技术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发现技术的规律与特征。这是一个从操作到应用再到技术规律的过程,目标是技术意识、素养的培养。不能让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停留在对计算机操作的模仿上,所以即使是键盘操作课,也不应当机械地练习,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研究操作中发现规律。因而,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要让信息技术课有更远大的目标。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是课堂活动的核心。通过它,教学设计的宏伟蓝图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因而,在各项评价指标中,教学过程是重中之重。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情境设置、恰当的任务驱动、适当的教学方法、完备的教学环节、完善的课堂评价,同时还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
  良好的情境创设
  粱锦明: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开好头,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故事、动画、视频等都成为他们不断变换应用的手段。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经常找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生活、学习、新闻、社会等信息都是我们平时应该关注的东西,用学生常常关注的问题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
  曹林男:皮亚杰说,教师的任务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要能够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这说明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起学生认识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发动起来。研究认为,在教学中创设一些认识问题的情境、评价情境以及讨论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极为有利。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做到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另外,教师应正确对待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好奇表现和创造力,课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余地,尽可能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帮助。
  恰当的任务驱动
  粱锦明:学习任务是学生一节课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信息技术课大部分老师都是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在听课的时候,我发现不少老师都是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的。每一个任务都是相对独立的任务,而且很多都是毫无意义的任务设置,这些任务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任务可做,并没有考虑这个任务能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什么帮助,更没有考虑这些任务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是否有帮助。然而,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如果我们的任务没有这样的目标,那么就失去了学科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制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时,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任务是否来自生活或学习实际,对学生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是否有帮助?
  适当的教学方法
  王问洋:教学方法能够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及难点,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整合课中逐渐普及的以学习网站为支撑的学习方式,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传统的诸如“讲练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受到自身方法的局限,要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武健:学习一节课,就是学习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课堂活动中既有教学方法,也有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方面在利用学习方法学习,另一方面在应用方法。因此,在评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关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另一方面要思考教师、学生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完备的教学环节
  王问洋: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环节,使课堂结构严谨,过程自然流畅,教学脉络清晰,教学目标能明确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有些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只要学生动手了,就是有过程了。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操作练习,严格上讲与“知识与技能”同属一个学习层次。体验是过程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技能将停留在记忆性层面。譬如,学习《当个好“医生”——防毒与杀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病毒,课堂上教师提供了两个病毒样本(happy99和DIY)让学生运行。教师事先不告诉学生这是病毒,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是病毒并且体会到它们的危害,学生对病毒就有了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体验这个重要环节。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师生活动应比例恰当,时间分配合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我们评课的主要视点,其表现层次从低到高可以从五个方面评:一评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二评学生的参与状态;三评学生的合作状态;四评学生的任务完成率;五评学生的创新表现。
  武健:观察一节课,需要关注教学是否由浅入深。每个教师都不否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要从了解技巧、掌握技能上升到思维训练,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的核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技术的最好手段是探究。探究有多种类型,在信息技术课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针对技术的探究——技术探究,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粱锦明:我认为,好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有一份完备的分工计划。分工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手段。然而我发现在实际的实施中,很多分工都是流于形式的,而且很多分工都会导致个别学生无事可做。分工的计划应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在每一个时刻都从事着有意义的工作。只要一个成员的工作没有完成,那么整个小组的任务就肯定完成不了,同时,没有一个成员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两个成员的工作。这样的分工可以使我们的分工真正地实施下去,同时也让我们的分工是真正有意义的分工,这是我们分散操作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另外,我认为好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有一次充分的展示讨论。小组成果展示是每一个老师都在做的事情,但我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只完成了展示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展示部分,而忘记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叫作讨论。因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成果,而且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有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可能比老师课堂上教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那么我们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示出来。展示完了以后,老师与同学应该对这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相应的质疑,这样可以使该小组的成员更加深入地去思考他们的发现、完善他们的发现,同时也给了另外的小组一次学习的机会,让大家有一个比较的时间,从而得到他们自己认为最佳的处理方法。因此,讨论是每一次的展示过后必需的一个环节。
  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曹林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很重要的是要看其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就是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我认为可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①两分钟预备铃的执行情况。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一上课就要迅速安定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常规情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他们集中精力听课。如果教师讲得娓娓动听,描绘生动逼真,讲解层次分明,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课。③教师应注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动向,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掌握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和特点,因势利导,赢得主动权,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④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的教学机智
  武健:欣赏一节课,其实也是欣赏上课的教师。上课时除了体态、手势、语言等个人的特征以外,有些老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应调整。有人将这种现场的应变称为“现行建构”。正是这样的“现行建构”,表现出了教师个人的魄力和教学的功底。
  曹林男:应变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突发意外情况时教师做出的反应,这种能力就是教师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都是根据教师事先做好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出现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教师不解决不行,可要解决,就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瞬间做出判断,并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种突发情况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如果教师能从容应对,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相反,则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高耗低效,且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之感,认为教师的水平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完善的课堂评价
  粱锦明: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品,教师必须要有一些完善的评价模式。我认为,评价量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一个二维的量表,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本节课中,你应该学习些什么,应该如何去学,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这三个问题在课堂伊始就应该告诉学生,突出评价的导向作用,使评价不仅仅是一个鉴定与诊断,更多地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让我们的评价更加公开与公正。
  武健:评价一节课,同时要看学生能否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学生评价就是一种促进反思的手段。因此,在评估课堂教学时,还要看老师如何组织学生评价,有没有在促进学生反思上做出努力。学生的评价与反思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一步步地训练,才能更公正、更公平。
  王问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反馈、调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时数少,上机时间有限,很难有课后练习。即使有课后练习,批改起来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作业是作品,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进行评判。因此,即时性评价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主要评价形式。2008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了计算机智能评判,充分利用教学网站的特点,让学生作业即时、自动地由计算机智能评判,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减轻了教师的劳动量,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如何评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讨论,其实也是对一节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课的集智设想。曹林男老师曾提出了公平、规范、科学地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十个指标:①教学内容是否合理、适量。②教学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精神。③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可行。④教学策略是否符合教学规律。⑤教学过程是否生动灵活。⑥授课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⑦教学态度如何,是否具有亲和力。⑧教学效果是否完成三维目标和既定的教学任务。⑨授课教师有无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⑩教学效率是否高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十个指标是对我们以上讨论的总结和补充,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结束这期讨论吧。
其他文献
【摘 要】每年两会都是全国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也是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创新的竞技场。今年两会,全国媒体推出了例如AI主播、機器人主持、VR、5G、Vlog等高科技报道工具。其中,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视频形态,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各大新闻平台纷纷推出《两会Vlog》《我的上会Vlog》等作品,这些作品视角独特、风格亲切,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和好评。本文借两会报道的契机,梳理Vlog在新
我这次去汉堡住在一对老夫妇的家中。德国人有个传统,第一个周末他们通常会征求房客的意见,要不要一起近郊旅游一次。在旅游中互相了解,我当然求之不得。房东老太太尼娜邀我一起出游,目的地是东北方向、靠近波罗的海的老城什未林(Schwerm)。    度假净土“没钱州”    什耒林是两德统一之后的新联邦州之一梅克伦堡一前波莫瑞州的首府,因为位置偏僻、并没有太发达的工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没钱州”。这可能是
山楂,是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生山楂或山楂的成熟果实,又名红果、山里红等。它既是中药,又是水果,生熟食均可,古今均被视为养生食疗之佳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山楂“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自古以来,医家认为山楂为消油腻食积之要药;也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疝气偏坠胀痛等;另外,近年来临床常以生山楂用
作者:左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碧山”并无确切地名指向,她是一个象征,象征哺育我们的自然和中华文化原乡,青碧的山峦和村庄将永远是我们来自于斯、并心归于斯的所在。  作者左靖2011年与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此次《碧山02:去国还乡》更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
如今,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逾万列,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被称为沿线上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的迅猛发展,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开通中欧班列的48个城市,半数以上皆在内陆地区。通过中欧班列,这些地区正在拉近与东部沿海的差距。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部分衰退的货运体系被再次激活,内陆城市的外向型发展找到了新的出口。未来,中欧班列將支撑和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天我聊一聊北京地铁的变化。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20岁。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长安街至西山线建成通车,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81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对外运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1984年,北京地铁2期工程——沿北京内城城墙行驶的环线即2号线开通运营。此后,北京地铁开启了全面加速阶段,
45岁的李健,在某大型企业工作。近段时间来老是咳嗽不止,为了避免晚上咳嗽影响睡眠,他便到医务室开了点止咳药在睡觉前服用。没想到,睡到半夜时却出现了心胸憋闷、喘不过气来的现象,家人连夜把他送到医院看急诊。医生通过检查和病史咨询后说:这是因李健擅自在睡前服用止咳药造成的。  原来,止咳药之所以能够止咳,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而达到止咳目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政府在发布突发事件新闻时,要尊重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而不能用以往宣传的理念,不能只讲宣传不注重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 突发事件 新闻发布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同时,因为信息来源的多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更有可能出现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相与谣言博弈的情况,需
比起传统工业,甚至是电信、互联网这样的现代产业,软件业基本没有什么产业链条。虽然你很清楚微软是这个行业的巨人,但是你真的说不出哪个公司是微软的上家,哪个公司又是微软的下家。  产业链条越短,利润空间越大。这是人所共知的经济学现象。软件业没有传统产业那样绵长的产业链,更有代表性的是其复杂交错的价值链;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可以在时间上尽量缩短,却很难在空间上拓展。然而,东软却通过“教育”开辟出了一片“蓝海
这是初夏时节,阳光炙热,在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哈哈河坝爱曦小学校园内,红旗飘扬,两层楼的校舍洁白簇新,这算是附近村落中最出众的建筑了。  校长倮伍补哈穿着民族服装,站在孩子们中间,脸庞黧黑,个子不高,搓着手掌,嘴角凝起微笑。这一天,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麦尼斯·琦洛(Magnus Gyll)到学校捐赠书包和书籍等学校急需的物品,孩子们按照班级排队领取,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