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活化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处说,上街买菜要付钱,乘车要买票,早晨上学要看时间,寄信要写邮编……当然这些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数学。再比如,造房子 就要用数学公式来计算一下面积、体积 ,计算砖块 、水泥钢筋材料的方法用量等,如果不学好数学怎样造房子呢?怎样解决安居呢?否则 ,人们就只能扎帐篷、住树洞了。
  在学习生活中,数学也是非常有用的。第一,有了数学基础,才会产生数学计算器、计算机等数学用具。第二,数学使开拓思维的基础,思维能力提高了,才能学好语文、英语等各门学科。第三,数学也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等。数学不仅现在的人喜欢,古时侯的人也喜欢。例如祖冲之,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几百位。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应该更好的学习数学,因为数学就藏在身边。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会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此外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都为这方面的培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体。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意识。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活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使学生注重知识的来源,在实践生活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例如;在教“24小时计时法”及小数乘法时,引以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安排好时间和设计采购方法。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 解决问题的小主人,使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制定方案,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也使他们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采用于生活”的真谛。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另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的规律。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三)创设教学情景,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学习是为了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能够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创设情景,有两种方法形式,如应用实例创设情景,运用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情景,这样都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宽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生活化的作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显示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数学有很大作用。
  (一)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运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手段和方法。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有个共同趋向,那就是倾向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课堂中来,都会引起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兴趣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增加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顺利发展。
  (三)开展课外活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普遍高涨,即使学习变的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变的更有活力。
  (四)提供表现的机会。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要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掌握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总之、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识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其他文献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和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以下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逐步发展的过程。就语文教学而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就已经与语文教学联姻,成为语文教师教学、教研的好帮手。今天我们的课堂正一天天地成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也必将成为现代教师和学生必备的一门用来进行教学与学习的专业技术,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必将替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发展是不可遏止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所有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特点和爱好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加以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1.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应突破课堂的局限,延伸到课外一系列健康的游戏活动中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重视某些课外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如利用课间十分钟组织适当的游戏活动(如踢毽子等),一改仅做课间操的传统模式
期刊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卫生习惯、马虎习惯、积极向上习惯及各种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  一、语文学习应培养哪些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
期刊
名字是人的一种称号,一种代表。小孩出生以后,亲人要为之起名,在古代,男孩长到20岁时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来表示是成年人了,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子要举行“结发加笄”之礼,表示可以嫁人了,这进也要取字。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秋瑾,字璇卿。那么,古人的名与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与字之间  有意义上的联系。下面分别作介绍:  1.意义相同的:即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
期刊
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更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学生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各项技能的目的。  游戏活动体育教学技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
期刊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教师,应该尽量还原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期刊
【摘要】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本文从现状的分析到其对策,从教学资源、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兴趣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  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很多不足地方,但美术课是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中学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
期刊
一、我国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教育城域网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也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网络的建设工作中,2000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基[2000]34号文件,及《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该文件标志着“校校通”工程正式启动。2003年9月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