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告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大清光绪十年秋
  地点:西宁府 丹噶尔厅{1}同知衙门大堂
  人物:包同知 45岁 吴哑巴 20岁 吴天德 25岁
  乡佬 60岁 稿爷 50岁 皂隶6人 群众若干人
  幕启前,由十一二岁的男童三人、女童一人,化妆出来打场子,招徕观众。
  男童A 扮俄罗斯人斯巴先肯,简称斯老板。头戴黄发套,脸打粉底,粘一个夸张的肉红色大鼻子和黄色的翘胡子,西装革履,大步流星上。自白,口中念念有词:“我是一个俄罗斯大鼻子,爱吃个湟源的酿皮子,人家们把玻璃叫玻艺,我要待湟源人俩做亲戚!”我乃斯老板是也,听说丹噶尔是出大美女的地方,我就大老远从俄罗斯到湟源来,今儿听说演大戏者里,看戏的人多荷美女肯定多,碰个好运气吧。
  女童Y 扮杨大脚上。村姑打扮,红袄绿裤,手持长丝巾一条,脚穿一只前尖翘起的长约30厘米的船鞋(可以用硬纸壳糊成)。自白:我叫杨大姐者,家们把我背后拐答{2}着叫成杨大脚了。“胡拐胡拐里,抓处猫儿挤奶里;胡做(读据)胡做胡做里,茶里头要调点湟源的黑醋叻”。早叫家们叫去给,我装一个耳朵背就行了。今儿听说演大戏里我也看儿个热闹去。
  男童B 扮司尕尖上。黑袄黑裤,腰缠一条蓝色带子,肩担一副小驼桶上。自白:我姓司,人长着俊哈的没说头,又机溜又花范{3},家们背后叫我司尕尖者。我带尕驴驴儿(读成湟源音尕鱼鱼儿)俩驮上水呵给家们送水者。我的两驼桶顶下它们的一大桶半俩,还说我尖说,这不是冤枉人么!“哎,冤枉冤枉,沟子上扎给个麦芒”。今儿听呵演大戏者,我也看个热闹去。
  男童C 扮打柴人上。头戴毡帽脚穿挖泥儿皮鞋{4},肩扛一条扁担,两头挑两小捆柴。自白:我乃塔里湾的砍柴人也,阳世上渔樵耕读四种人,我是二号人物,你们嫑小看哪,我虽然排在打渔郎的后面,可我在庄稼人、念书人的前头里。我的柴捆捆有点儿窍门里,外头大,里头虚,城里人看好喜欢,不好意思呵。边扭边唱:“我的柴捆捆下得大,城门洞里圈不下(读“哈24”),我的柴捆捆哈得高,高过北极山{5}的半山腰”。今儿丹噶尔城里唱大戏者说,我顺便卖点柴火,带过儿看个热闹去。
  四童随意变换队形,载歌载舞:奇怪奇怪真奇怪,萝卜上长出个大蒜苔,牛下麒麟猪下象,丹噶儿城里有四大怪——斯老板的鼻子(A童捏鼻子)杨大脚的鞋(Y童翘起脚),司尕尖的驼桶(B童甩驼桶)塔里湾的柴(C童扭柴担)。这时听见噹(!)的一声,四童齐喊:开戏了,四散混入人群之中。
  幕启:吴哑巴破衣烂衫,手持一根约50厘米长的棍子,冲进丹噶尔厅同知大堂,乱击堂鼓鸣冤。包同知穿从七品官服,健步上堂,稿爷青衣小帽随上,侍立大案左侧。皂隶手持刑杖,在“威……”声中分立左右。
  包同知:堂下跪者何人,有何寃情?
  吴哑巴:(伊伊呀呀,只是哭泣,并不答话。)
  包同知:(用手轻拍两下惊堂木,示意告状者止哭)不要哭了,站起来为本官回话。
  吴哑巴(停止哭泣,徐徐站起)用两手比划作答:以两手食指指双眼、双耳、鼻子等五官,抹一把脸,拍拍胸脯,右手举过头顶,啊啊乱叫。再用棍子对自己做击打状。
  稿爷:大人,这是个哑巴!
  包同知:他这是干什么?
  稿爷:他是向大人告状呢。
  包:告什么?
  稿:他说有一个五官和他长得相似,比他高过一头的人,经常打他。
  哑巴继续比划:被扇耳光、拳打、脚踢,受冻挨饿状……
  包:明白了,他受虐待。
  稿:大人明鉴!
  包点头示意稿爷附耳过来,耳语一番,稿爷点头表示明白。
  包:(换了一副恶相,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堂上下一惊)大胆刁民,无理取闹,扰乱公堂,拉下去枷号示众!
  皂隶将戴枷的哑巴架在大堂前,面向台口,令其跪下。乡老手持旱烟瓶,瓶上吊一烟袋,腰系火镰、艾绳,缓步至哑巴前,群众散站在哑巴周围。稿爷混迹乡老身后。
  乡佬:(用湟源话)哎哟,孽障死了,这是我们丹噶儿城里仓门街殁掉的吴善人家的哑巴儿老二呗。吴善人家大业大善行大,养下两个儿子,老大吴天德,把家产全全儿霸占下了,把哑巴儿兄弟不当人,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挨饿受冻不说,动不动就是批巴豆儿、鞭打棍逐。哑巴儿气悔不过,每回告状来嗬叫老爷赶出来者。这一回新来的老爷太厉害了,不问青红皂白,把枷戴给了。孽障死了,冤枉死了!
  (以上的表白,可用乡佬和群众问答的形式)
  稿爷闻言,疾步上堂,对吴同知耳语。
  包同知:升堂!(皂隶将哑巴儿带回大堂站定。乡佬群众随站在堂内看热闹。吴同知从案桌右首签筒中裭出一签,掷于地下,大声命令。)传吴天德!
  众皂隶呐喊:带吴天德到!
  吴天德:(小帽、皂靴、绸衫,背拖一条油光大辫上)学生吴天德叩见父台大人(跪拜后从袖中取出红包一个)!初次拜谒,奉茶叶一包望老父台笑纳!(稿爷接手后掂了一掂,点头微笑,双手呈于包同知,包示意放在案桌上)
  包同知(和颜悦色地):吴天德你住在那里,是他何人,为何要打他?
  吴:我城里头东面儿仓门街大巷道里坐者,他是我们家的挡羊娃,天每日北极山上挡羊去者。
  包:你为啥要打他。
  吴:大人明察,我吴天德手善得很哪,连头口{6}都不打一挂,阿门{7}能打挡羊娃哩。
  包:管吃饭吗?
  吴:回禀大人,一天三顿没少哈着。
  包:哪三顿?
  吴:早起里洋芋拌汤{8},中午里焦疤儿焜洋芋,晚夕里还是洋芋拌汤。
  包:那你为啥撵他出来?
  吴:这个哑巴儿好吃懒做,还是个贼娃子!
  包:他偷什么啦?
  吴:好钻厨房,见啥偷啥。锅榻{9}、油花{10}、干粮、砖包城{11}都偷,连我吃的油包儿{12}、奶皮儿{13}、酸奶儿也敢偷,家{14}还偷儿点鸡蛋哩。   包:哦,偷吃生鸡蛋吗?
  吴:大人你没知道,家偷上个鸡蛋好小十字里换油饼去者。
  包:哦,我知道了。本官问你话:哑巴儿实话是你的啥人?
  吴:青天大老爷,家实话是我们家里的挡羊娃!
  包:你送的茶叶包儿本官收下了,可以自主使用了,对吗?
  吴:那当然那当然,大人愿意阿门使用就阿门使用呗,只要你阿们使用学生都感激不尽!
  包:好了,没你的事儿了,你退堂吧!
  吴:(深深一揖)谢大人!(迈方步慢慢向门口走去)。
  包同知点头招呼稿爷,耳语一番,稿爷拿起茶包打开,亮出银子元宝,走向哑吧,亲手开枷,示意是大人赏你买衣服,又把棍子交给哑吧,指吴天德的背影示意追打。哑巴会意提棍追下……(画外音)哑巴打人了,疼死了,救命哪……吴天德与哑巴撕扯着,一瘸一拐走上堂来。
  吴:青天大老爷作主,哑巴尔纣式{15}哈了,今儿家倒打开我了,平常我阿门打荷(自知失言,忙捂着嘴,改口说骂)骂荷。他悄悄儿挨着,今儿家把我倒反打成这们的了呗。
  包:哦,有这等事!这不过这是民人之间的斗殴,双方都有责任,本官只是予以申斥也就罢了;但按我朝顺治(作躬揖状)二年大清律,若是子殴父、弟殴兄、甥殴舅、侄殴叔等等那就不一样了。严惩不怠(挥手作杀头状)!
  吴:大人大人,你老人家说的文绉绉儿的官话我没听来,麻烦你带俗话儿俩解释给个。
  (包示意稿爷解释。)
  稿爷:(用湟源话)你书阿们念者,连这么点意思都不懂!听着:儿子打老子,千刀万剐的剐股子!兄弟打哥哥,拉到班房坐大牢!外甥打阿舅,十二个猪羊还不够!
  吴:哦,我听来了我听来了,兄弟打哥哥荷坐班房俩,那哑巴尔就是我亲亲儿的兄弟!
  包:哑巴是你的亲弟兄吗,老实讲来!
  吴:我们是一个娘胎里憋出来的。我大哑巴儿五岁,阿大吴善人殁的时节我十五、他十岁,我把他整整儿拉扯给了十年。
  包:哑巴儿今年20岁了,也该娶媳妇成家立业了吧
  吴:回大人话,这个事等你叫他把班房坐罢了我就办。
  包:(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刁民,肖小之徒,竟敢在大堂之上,巧言令色,蒙骗本官!你独霸家产,虐待同胞骨肉,该当何罪!给我拉下去重责四十大板,押入大牢!
  吴:(叩头如捣蒜)大人息怒大人息怒。我再也不敢欺负兄弟独霸家产了,情愿把家产停停儿给兄弟分给。
  包:你们家多少遗产从实报来!
  吴:纹银八百两,水地四十亩,旱地五十亩,上下两院,大牲口三匹(一马两骡),尕驴儿一头,绵羊驹驴十二只,油房一座,水磨一盘。
  包:传乡佬上来!(众皂隶齐声呼唤,乡佬上)
  乡佬:小民叩见大人。
  包:方才吴天德的回话,你听清楚了?
  乡佬:回大人的话,吴天德说的房廊屋舍、田产土地、油房水磨、头口都对者,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瞒昧{16}不掉;就是银子上有儿些瞒昧俩。
  包:有何瞒昧?
  乡佬:光吴天德放的黑驴打滚儿{17}的账就要两千多两哩。
  包:吴天德,乡佬说得对吗?
  吴:(低头做无奈状)对者对者。
  包:就按两千两纹银和房屋田产给他们书写吴家弟兄的析产判决书吧。
  稿爷:哑巴儿还没个官名求大人赐一个吧。
  包:(略一沉思)好,就叫吴承德吧!
  稿爷:(稿爷将析产书一挥而就,呈包同知,包略一审视,命稿爷曰:宣!)“查丹噶尔城仓门街住户吴天德吴承德系同胞兄弟,祖上遗产白银两千两,房屋两院,水地四十亩,旱地五十亩、山绵羊十二只,应由两人均分;其余财产,油房一座、马骡各一匹归吴天德所有;水磨一盘、骡驴各一匹归吴承德所有。以上由乡佬人等主持,另具析产清单报厅。析产之后,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不得再生龉龃,违者按律严惩。丹噶尔厅抚边同知包。大清光绪十年秋七月五日”
  包:尔等可听清楚了?
  两吴及乡佬等均跪地齐声:谢大人教诲,谢大人恩典!
  退堂,幕落。
  方言注释:
  {1}丹噶尔:青海省湟源县。
  {2}拐答:戏谑语。言此而答彼。如,甲问:你贵姓?乙答曰:我心疼(可爱)得很!
  {3}机溜、花泛:聪明伶俐、热情周到。
  {4}挖泥儿皮鞋:一种用生牛皮制成的连帮底鞋。
  {5}北极山:湟源县北面的一座山峰,上有魁星阁等。
  {6}头狗:也叫头口,大牲畜如骡马。
  {7}阿门:怎么
  {8}洋芋拌汤:用碎马铃薯做成的稀汤。
  {9}锅塌:用青稞面烙成的饼子。
  {10}油花:用青稞面做的涂以香豆粉或亚麻籽的花卷。
  {11}砖包城:在油花的外面包一层白麦面蒸成的花卷。
  {12}油包儿:调入菜籽油蒸成的白面小馒头,色微黄、油香味。
  {13}奶皮儿:用纯牛奶熬成的乳酪。
  {14}家:他;家们:他们。
  {15}纣式:詈人语,指言行违背常理者。此词源于商朝末代国王帝受的谥号“纣”,贬义词:残忍损义曰纣。纣式,指违背常理像纣王一样的人。
  {16}瞒昧:隐瞒。
  {17}黑驴打滚儿:一种复利式的高利贷。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花儿”,作为一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衍变着,它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青海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尤其,2009年“花儿”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似乎在一夜之间,从乡村田野进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西北大地遍地开花,并在诸多文化业态中独占鳌头,成为一种大众主流文化,这是“花儿”之幸
期刊
袖筒里筒的是千里眼,远山哈拉成个近山;  阿哥是孔雀虚空里旋,尕妹是才开的牡丹。  虽然到目前我仍然不能以真正的“花儿人”自居,但对“花儿”的喜爱,对“花儿”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花儿”主人的关注与思考,是我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心结。听“花儿”、说“花儿”、阅读关于“花儿”的书籍、文章无疑是作为一个准“花儿人”最乐意保持的生活状态。在诸多“花儿”书籍中,《青海“花儿”传承新探·理论篇》(以下简称《新
期刊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台湾青年农民阿小为改善台湾黎民百姓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去山东蓬莱求取优良稻种“蓬莱米”。途中几经磨难,幸遇仙鹤王父子的热忱相助,取得了稻种并赢得了仙鹤公主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炎黄子孙同胞手足的骨肉深情。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和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亲情关系。  本剧根据宋一平搜集整理的台湾民间故事《蓬莱米》改编。时间明朝  地点 台湾、蓬莱两岛。  人物 阿小,台湾青年农
期刊
作品简介  这是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均为真实姓名,事件也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讲述的是西宁市湟中县下麻尔村残疾(无手)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在读了他的新闻和深入采访他之后,我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他用别样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美丽。在三尺讲台,在生活中,他用超出常人想象的顽强和毅力,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认识马复兴老师的人都会说:“马老师有手,他的手在他
期刊
敖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守护神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北方原始山林和漠北大草原,其活动区域东至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北与贝加尔湖毗连,南与万里长城相接。古代蒙古人从山谷走向草原,由丛林狩猎民成为草原游牧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着地域、气候、植被、生产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有别于狩猎、农耕文化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成为人类最辉煌的
期刊
尕让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它地处西宁赴贵德的交通要道上。过去,当人们或步行,或骑马,或赶马车,艰难地转过多少道山弯,翻过拉脊山,然后再左转右拐,下山来到尕让村,已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远远望见红土坡下的尕让村在大路两旁开有几家饭馆,墨绿色的幌子在微风中摇晃,顿时就有了到“家”的感觉。饥肠辘辘的行人在那儿吃上一大碗面片,抹过嘴后,再去赶路。也许是尕让的拦嘴面片味道好,也许是人饿了以后吃么么香的原因,“尕让面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年来,我省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此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出台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文艺创作生产方向和任务;精心编制创作生产规划,重点跟踪和指导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大力实施文化抢救、挖掘和创作工程,推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文艺创作生产
期刊
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境地内山河壮丽,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据众多古文化遗存和文献记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约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活动。  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因此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的美
期刊
十几年前与积霖初见,得知他与我在同一学校毕业,便有了许多话题,接触中发现他喜欢收藏,通览古玩杂项并具有一定鉴赏能力,这也使我们更加紧密的接触了,一晃也有近20年了。积霖家住乐都,但隔些日子我们总要见面,每每见面我们总是聊着与绘画、收藏有关的事情,从彩陶到明清瓷器,从文化器纺轮到明清玉器,从石涛到齐白石,从五代时期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到宋代宫廷画的“致广大,尽精微”,如此等等。总之,都离不开中国
期刊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一个人的毅力却是无限的。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就有这样一位具有坚强毅力和超常自信心的老人,为了一个年轻时期的夙愿,他宁愿放弃退休后赋闲安逸的晚年生活,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利用20多年的漫长时间,潜心研究汉字源流,五易其稿,终于以82岁高龄完成了20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汉字源流七体字典》,为中国几千年来汉字的正本清源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普及型工具书,创造性地追溯了自甲骨文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