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之言品三国等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家之言品三国
  徐迅雷
  
  易中天厉害,品三国精彩。7月22日,率先出版的《品三国》上卷在全国同步上市,北京易中天签售会火过了头,3000多名“易粉”、“乙醚”汹涌而至。为了安全,签售被迫中止。易中天一上午签了大约2000本书,签名本价格从25元翻到100元。而在此前,《品三国》书稿面向全国出版社无底价拍卖,上海文艺出版社以“天价”竞得,版税14%,首印55万册,这在中国出版史上破了天荒。易中天就这样成了年度最顶尖的文化新闻人物。
  我虽非“易迷”,但爱看《百家讲坛》,尤其喜欢易中天的《品三国》。易中天这个成熟的中年男人着实迷人,是讲坛百家里形象超好的,而且讲得巨好,好看好听,非常舒服。不仅我喜欢,我老婆也喜欢,所以我担心易教授中天先生很可能会成为“师奶杀手”的。当然,三国本身也很迷人,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百年来,一直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易中天品三国,思接千载,优游于历史;视通万里,极目于时空。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讲家经过耙梳打理,让听众在历史的深巷里看见那一枝摇曳的杏花。如今在《百家讲坛》讲稿的基础上,成就了这一部《品三国》书籍,看过“电视版”的观众,大约没有入不愿意拥有一部“文字版”的,这跟那些明星博客在网上火得很、一落地出本书就卖不动完全是两回事。
  历史可以被温柔地打开,历史不可以被暴戾地撕开。易中天谈历史、说三国,就是温文尔雅地打开历史,走向故事,走向人物,走向人性。
  
  “知道分子”折射大众文化需求
  沙水清
  
  有人笑称易中天是个门门沾边、门门不精的“百搭”学者。
  


  易中天绝对是个现象,近年来凡是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学者,无不具有“百搭”的特征。尽管不少学者未必能像易中天那样涉猎文学、艺术、美学等近十个学术领域,但在多学科领域耕耘并时有大作或高见面世,使这一群体的学者获得了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同样是“百搭”学者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明为《新周刊》专门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知道分子”,指的就是这类学者。凡是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文化现象,“知道分子”都能张口道来,并且还能说出另类的见解,甚至振聋发聩。
  社会现象庞杂,没有多学科的背景,轻易是不能置喙的。不懂装懂,或者浅薄平庸,岂不贻笑大方?这就为“百搭”学者或“知道分子”提供了发挥才华的舞台。更重要的是,“百搭”学者或“知道分子”往往不甘于苦守书斋,而是关注时事,眼光敏锐,善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于许多公共话题敢于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他们的思考和见解不一定系统,有时还显得有一些零碎,却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的综合优势。他们的走红,其实折射出了大众对于高品位知识和文化的需求,是对深宅大院里所谓高深学问走向社会的期盼。早先,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为什么走俏,就在于他将高深艰涩的历史文化问题,用散文这种通俗的文艺样式诠释和表达出来。这也是学术的一种交叉性和边缘性突破,是纯历史或纯散文难以企及的。
  然而,在所谓的学术圈子里,余秋雨、易中天、顾晓明们并不受好评,相反还遭到了某些人的讥讽,归结起来,无非是“野路子”、“不正规”、“假学问”,包括“百搭”、“三脚猫”之类。但是,看看眼下有些“正统”学者的学问,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恕我直言,也未必有什么“真学问”,除了概念的堆砌,就是“正确的废话”、“伟大的空话”,拿这种学问出来教育引导大众,不倒人胃口才怪呢!
  我们永远不要怀疑大众的眼光,什么是真学问,什么是大智慧,他们最有鉴别力。当然,大众的接受度并不是检验学问高低的惟一标准,做学问还是有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规律性。学问走向大众应该有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和研修精神,学问就不能称其为学问。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纯而又纯是一种学问,边缘交叉也是一种学问;独守书斋是一种治学方式,走向大众、启迪民智,也是一种治学方式。“知道分子”的出现,至少让我们知道,原来学问也是可以这样做的,而且在对现实问题和公共话题的关注中,文化和理性是如此精彩。
  
  声音
  他实际上扮演了历史学启蒙者的角色,通过独特的说史方式和个性解读,唤起人们对历史学的兴趣,这对于普及知识是有很大贡献的。
  ——吴志达(武大文学院教授)
  易中天文化现象讨论的一种偏颇,是刻意强调学者——读者——普通百姓关系的疏远,似乎学者就应该关在书斋里,读者就应该读他深奥的书而不必见他的人,尤其不要见他在电视这样似乎只能是超女亮相的媒体上出现;而普通百姓天生就应该和学者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没必要让喝惯了凉水和杂碎汤的胃去饮一杯加了冰块的鸡尾酒。害怕如易中天这样的学者的僭越,甚至不允许这种僭越,成为了某种公共心态之一,而在这种心态中,大部分并不是来自普通大众,而是来自某些知识分子自身。
  ——肖复兴(《人民文学》主编)
  易中天的学术基础造好了一列火车;电视媒体是第一推动力,让它启动了;网络则是加速度,使之快速奔跑。
  ——周光明(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易中天是一位有理智、有理性、能够把握好轻重缓急的教授,我从来没担心过他会因为成为文化偶像、学术明星而影响教学和科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完成得很好,受到学生们的爱戴。
  在大家的观念里,只有自然科学需要科普,但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也需要科普、传播,易教授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朱崇实(厦门大学校长)
  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历来文史不分,本来《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区别在一般读者心中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但是易中天的解读,恰恰是在这个上面做了文章。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坚持微言和大义的统一,如果把历史都说成了胜者王侯败者贼,而胜败又都解释成是权术使然,人的智慧(甚至是个别人的智慧)使然,那就会让读者以为权术是胜败的关键,只要学会玩权术就可以战胜历史,把人的智慧看得比天、地的常数更重要,没有对大历史规则的敬畏,没有对大信仰大品格的敬畏,那读三国就会走向反面,以历史的名义反历史。说白了,没有历史观的历史,没有人文理想的历史,没有大敬畏的历史,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事件,一堆由个人智慧决定的偶然性。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
其他文献
一头是人文初祖黄帝陵,一头是革命圣地延安,刚刚建成通车的黄延高速公路,不仅打破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封闭状况,也正在悄悄改变着昔日饱受交通闭塞之苦的老区人民的出行方式和思维观念,引领着延安老区向现代文明迅跑,向小康之路迈进。    2006年9月30日星期六上午11点05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宣布:国家高速内蒙古包头至广东茂名线,西安至延安至榆林至陕蒙界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在欢腾的腰鼓声中,李建国、袁
期刊
一块革命圣地,一代英雄豪杰。70年前,在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长征队伍到达延安之前,一群陕北好汉已经在那里打开一片天下,而他们的领头人之一,就是刘志丹。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很多人想起了“刘志丹”这个名字,因为正是他在陕北与谢子长等革命志士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让长征途中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找到了落脚点。  其实,在短短1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刘志丹所经历的艰难险境一点儿
期刊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渭南市四所中专(师)学校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属国家高等教育序列。孙镇校区主要是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融中高职教育、中高级技术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形式办学体系。  该校区占地面积195亩,校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有数控、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食品微生物、旅游酒店类专业实验室20多个。拥有数控、食品微生
期刊
执行/本刊专题报道组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延安,中国革命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2006年8月25日,革命圣地延安迎来了一批身份极为特殊的客人。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摇篮;而对这些特殊客人来说,这里则是他们与父辈们共同生活过的情感故乡。  7月19日至8月25日,一场名为“情系长征路——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活动将20多位开国元勋
期刊
国画大赛作品选    程言永1972年生于陕西铜川,祖籍江苏沛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铜川书画院画家。现供职于铜川市泰山中学。    王宽又名老宽,1962年生于陕西神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碑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以山水画创作为主,花鸟、书法皆佳。贾平凹对其评价“颇有才情,又极勤奋。书法宽博滋润,画作则秀中有骨,意识现代,笔墨鲜活。”“日后必有大的气候”。    王雄宾1940年生,陕西省
期刊
约见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所长谢东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年当中有200多天在外出差,就是本所的干部想见他一面也不容易。国庆节前的一个午后,记者终于坐在了谢所长的办公室。今年50岁的谢东钢,恰好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同龄。他人长得很精神,帅气睿智,而且也很健谈。说起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的点点滴滴,他如数家珍,其倾注的热情和心智,溢于言表……  2006年7月,国家科技部、
期刊
8月26日,开国元勋子女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抵达他们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的最后一站陕西西安。在这里,各界群众热烈而又隆重的欢迎场景,让他们感受到了第二故乡人民的浓浓情谊——    回到第二故乡    8月27日下午6时许,在西安人民大厦会见厅,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元勋子女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敬意,称赞他们克服困难,完成“重走长征路”同样是一个壮举。  杨书记说,你们中有些人是
期刊
“包机送学子”有何不妥?  廖保平    今年考取清华大学的32名云南籍学生于8月17日集体飞抵北京,并乘专车赴清华园报到,另有30余名家长和昆明两家媒体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这32名学生受此“礼遇”是因为他们参加了由昆明两家媒体和某民营公司举办的“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此外,考取北京大学的20余名云南籍学生也将于9月初乘飞机到学校报到。(2006年8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学子赴远方
期刊
西部的出路不只在于民营化  吴木銮    2006年8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指出,2005年西部经济增速超过12%,但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继续扩大。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在农村则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8月14日
期刊
7月20日·福建宁化    到达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出发地,受到当地民众、驻军和学生亲人般的欢迎。晚上,向宁化县淮土中心小学捐助建设资金20万元人民币。  历史记忆:1954年10月上中旬,中央红军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程,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福建子弟兵有30000名,到达陕北时仅剩两千人,意味着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两名福建子弟兵倒下。    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