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字头”逆袭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上半年,湖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成绩单:实现GDP约1.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七。
  在这份成绩单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约7900亿元,约占上半年湖北GDP总额的43.9%,是湖北经济名副其实的“压舱石”。而在第二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0.6%,又是湖北工业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总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被称为工业发展的脊梁。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哪个时期,哪个种族,哪个国家,谁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谁就拥有世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同家的崛起,制造业尤其是拥有白主知识产权、占据价值链高端的装备制造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装备强则国强。对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近年来,湖北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湖北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脊梁”的荣耀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包括8个大类: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早在100多年前,湖北就开始发展装备制造业了。清朝末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兴办铁厂、兵工厂,继而形成了以兵工、造船、纺织、建材等为支柱的近代工业体系。那段时期,以“汉阳造”为代表的湖北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国造”的代名词。湖北,也被誉为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
  “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建在武汉,包括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等一批“武字头”的大型国有企业,让武汉成为重工业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在武汉诞生。同年建成投产的武汉重型机床厂,被誉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工业母机”制造厂。
  “武字头”企业,不仅是湖北工业的骄傲,也挺起了中国工业的脊梁。从1959年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
  但在改革开放后,“武字头”大型国企未能调整好转型升级步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渐渐被其他企业赶超,湖北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湖北的经济排位也出现了下滑。

“两驾马车”的崛起


  因制造而兴,又因制造而困。湖北装备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湖北工业的出路在哪里?


东风乘用车公司生产线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湖北开始调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依托武汉东湖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基地,探索新的出路,并逐步在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新的优势。
  汽车是湖北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湖北的汽车产业发展滞后,相关企业不仅数最少,而且极其分散,有的在东部的武汉,有的在西北部的襄阳,还有的分布在山城十堰,整体实力不强。
  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兴省”战略,拉开了全面振兴湖北工业的序幕。同年,随着东风汽车总部从十堰搬至武汉,湖北的汽车产业率先驶上了快车道。在以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为龙头的“东风系”带动卜-,一批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湖北汇聚,一条由“武汉一襄阳一十堰”组成的“千里汽车走廊”悄然形成,产业链不断完善。2010年,湖北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成为湖北首个千亿产业。
  1998年,中国光谷诞生。这个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的创新园区,诞生了中國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邮科院、长飞、富士康等为代表的集光电子、消费电子、软件服务十一体的产业集群。2008年,光谷电子信息及设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144亿元,是湖北第二个干亿产业,也是湖北装备制造业的又一重要支柱。
  在武汉东湖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驾马车”的拉动下,湖北装备制造业重焕生机,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并带动湖北经济实现“弯道超越”。2011年,湖北GDP超过上海,位列全国第十,重回第一方阵。


2017年6月14日,由武船制造的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深海渔场启运发往挪威。

“武字头”重振雄风


  取得了辉煌成绩,并不代表湖北的装备制造业就没有短板。无论是汽车产业,还是电子信息及设备制造业,它们都属于增量市场。相比之下,如何盘活建国初期“武字头”企业的存量市场,对湖北来说同样重要。
  曾被誉为“亚洲明珠”的武重,2012年营业收入、利润全面下滑,陷入困境。但近年来,武重全面推行改革创新,不断加大研发,在机床、专机等传统优势领域深耕细作,成功研制出世界规格最大的28米数控立式铣车床、国内龙门最宽的数控龙门镗铣床等装备,重现重型机床领域的“国家队”力量。2016年,武重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造船业行情突变,民船订单大幅下降,但国内的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国际上对高端石油钻井平台船舶及石油工程船舶需求量较大,这种高端产品国内一般企业不具备生产能力,而这正是武船的优势。武船迅速调整战略计划,弃民船登海船,放弃建造民船业务,主攻国家鼓励的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品。   2017年6月14日,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深海渔场從生产船厂启运,发往挪威。该渔场是世界上单体空间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深海养殖渔场,平台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多个,空船重量7700吨,一次可实现养鱼量150万条。值得注意的是,该渔场是“武船造”。
  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合并成为宝武集团后,在去产能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研发出多种“高精尖”产品。比如,武钢成功研发出一款汽车面板钢,厚度只有0.5毫米,但强度却达到了1200兆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7年,武钢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利润超70亿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
  老“武字头”已成历史,新“武字头”迎来新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多个与装备制造相关的产业相继迈入“千亿俱乐部”,与汽车、电子信息与设备产业一起,共同推动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从“制造”迈向“智造”


  工业强省,强在“智造”。经过多年发展,湖北装备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遗憾的是,“大”而不“强”。湖北要想成为装备制造业强省,必须要走一条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路,必须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湖北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支撑,亮点纷呈。
  湖北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实现了中国成套大型养路机械首次出口,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线既有线改造工程。目前,该企业的轨道检修车等拳头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海外市场也已扩展至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在C919中,有超过100多种零件来自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C919研发的一种专用金属杆,其零件用碳纤维制成,重量与塑料差不多,但强度要超过钢铁。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研发的上甑机器人,能在超过60℃高温、潮湿、潮热的酿酒车间内,自主动完成白酒铺料、洒料、蒸馏等全流程,在保证酒的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一个车间能节省30名员工。
  2017年底,宜昌中船重工710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该项技术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快速、准确、大范同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剖面资料,其核心技术将为中国海洋探测装备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2018年1月,华中数控“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帮助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高档数控系统的突破。
  工业云、大数据等开始应用于机床、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湖北装备“智”造的产业体系已悄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澎湃潮涌。

从“中上游”走向“上游”


  2017年11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装备制造业,并称“装备制造业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优势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湖北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等少数领域排在全国前列,但整体上处十全国中上游水平,还须继续努力。”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向《支点》记者表示,如今的全球竞争已是价值链中高端的竞争,湖北的装备制造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就必须要聚焦“四个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集聚和集群化。
  所谓高端化,是指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即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所谓绿色化,是指要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节能降耗的新型产品,如新能源汽车;所谓服务化,是指将产业链从生产端延伸至服务端,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所谓集聚和集群化,是指要将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聚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合力。
  “目前来看,装备制造业是湖北工业的重要支柱。但是,在全球范同内,有关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一刻都没有停息。对湖北来说,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创新。”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说。
其他文献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交接点,是物流产业链条重要环节之一。“得水独厚”的武汉,一直以来都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及商业贸易中心。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武汉描述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西部之贸易中心”、中国内地“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近日,《支点》记者深入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港——阳逻国际港(简称“阳逻港”)调研,探寻其发展情况及未来潜力所在。  从吞吐量来看,阳逻港已
期刊
以前的派对就是吃吃饭、聊聊天,现在的轰趴已向主题化发展。  周末,同事相约去郊区参加别墅派对。我不太喜欢喧哗,但考虑到孩子们想在一起玩,还是决定前往。去了才发现,来一场别墅派对,真的是很放松很惬意。  别墅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它经过了一番改造,简直就是一座迷你游乐场。它有单独的豪华影院、KTV,有健身房、台球桌,还有孩子们玩的游戏机室,也有我特别看中的书房。别墅外还有花园、草坪。  一到目的地,孩
期刊
在2017年全国单体百货和购物中心销售业绩排行榜里,武商广场入围前30强,国际广场名列第3位。  “销售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花板,只有地板。”  这是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集团”)董事长陈军的名言。在他看来,企业不进则退,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否则就会处于危险境地。  武商集团这些年的表现则给这一名言长了脸。过去10多年来,武商集团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全部上涨。2007年,这三
期刊
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  众所周知,新零售正引领着零售变革与消费升级。目前,包括武汉在内,全国已有36个城市明确表态要推进新零售发展,打造“新零售之城”。  8月10日,在“2018中国·湖北新零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就“零售业经历着怎样的变革”“什么是以产品为中心”“名创优品何以逆势成长”等问题展开访谈。下半场以产品为中心  《支点》:名创优品创办
期刊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放眼湖北,新经济风起云涌,新兴产业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武大卫星上天、“快舟”火箭惊艳寰宇、显示面板技术全球领先……湖北正在扎堆打造的这些战略新兴产业,气魄前所未有。  2017年,湖北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比2016年增长18.6%,高新技术產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0%左右;今年上半年,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新产品快速增长,高新
期刊
对于改革开放来说,今年正好是孔子说的“四十不惑”。“四十不惑”的含义,指的是把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提升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过去40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同时这个16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7倍来支撑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而且非常快。过去我们强调人口多和劳动力丰富是国情,后来发现这个国情也可以成为促进增长的人口红利。  从
期刊
“哎哟!一不小心又买了几千块!”这是福建人卓子半天的“战绩”,她的几个手提袋里装满了牙膏、湿纸巾、艾灸贴等用蕲艾制成的产品。  卓子逛的是“第四届李时珍蕲艾健康旅游文化节”展会,这是前不久在湖北蕲眷举行的“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的一个活动。卓子可谓蕲艾忠粉,已是第二次从福建远道而来蕲眷,参加“李时珍蕲艾健康旅游文化节”,每次都满载而归。  卓子对蕲艾的青睐,是蕲艾产业火爆发展的一个缩影。正是因
期刊
6月27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全触与新型显示技术展上,京东方出品的柔性屏格外引人注目。  显示无处不在。我们经历了显像管时代、液晶显示时代,眼下当红的柔性屏幕,正在改写显示产业的版图,也将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有趣的变化。  柔性屏幕,简单地说,即显示屏能像钱包一样折叠,它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以手机为例,未来的手机屏幕不仅有弧度,还能弯曲、折叠。正是看好未来产业运用前景,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
期刊
9月7日,《支点》记者初次见到姜修文。两个多月前,他担任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亿达中国”,股票代码:3639.HK)董事局主席。  当前不少产业地产商、商务园区运营商被“做产业是假、做地产是真”“将产业与地产割裂”等观点所苦恼。  对此姜修文明确表示,亿达中国绝不会“以产圈城”,“做产业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今天你承诺政府却没有做到,明天你在全社会就没信誉可言。”  姑且不论这些争议,作
期刊
基本上,每一项数据都比去年同期要好。  对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特索道”)来说,这一切来得实属不易。  8月29日,三特索道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三特索道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9653.37万元,同比增长38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卜下简称扣非净利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