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苋菜伴长夏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的时候,万物以荣,这是一年中蔬菜最丰盛的时候。苋菜就是属于夏天的。几场雷阵雨过后,空气湿漉漉的,土地湿漉漉的,房前屋后,畦埂场边,不经意问,便冒出一丛丛苋菜,不用刻意呵护,也不用施肥除草,只要有立足之地,苋菜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长。苋菜从不炫耀自己,夏令蔬菜有很多,但人们还是喜食苋菜的,苋菜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在餐桌上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夏天时,苋菜长得非常快,前几天还是嫩嫩的小芽,一天天地加浓,变密,长高。终于,这一簇流动的紫色天衣无缝地覆盖了整块菜地。天地间,苋菜旁若无人,显摆着自己的盎然生机,炫耀着自己的姿态,旁边的辣椒、豆角,茄子,统统成了它的陪衬。用手拂过菜叶,一股凉爽透过掌心传遍全身,似乎看见清灵灵的水在苋菜的叶脉里不停流动。用鼻子在那丛紫色里嗅来嗅去,淡淡的香味渗进了肺腑。
  苋菜的叶有多种颜色,常见的有粉绿色、红色、暗紫色或带紫斑色,故古人将其分为白苋、赤苋、紫苋、无色苋等数种,加上人苋和马齿苋,就有六苋之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六苋,并利大小肠。”《随息居饮食谱》也说:“苋通九窍。其实主青盲明目,而苋从见。”说的是“苋”为形声字,音同“见”,亦有见义。
  苋菜的做法很简单,但吃起来却极有味道。“苋菜不要油,只要三把揉。”洗苋菜时,一定要揉出浮沫并把浮沫漂盡。那种有深赤脉络、叶片肥厚暗紫的苋菜,搓洗时就像打翻了颜料罐,能染红几大盆水。这种苋菜,宜炒得烂熟些,直看着白蒜瓣也成了深红;夹到碗里时,白米饭和白瓷碗的边沿都会染成胭脂色。最好吃的,是那种细叶初发的青苋菜,洗净,沥去水,加入拍碎的蒜头清炒,其香鲜柔嫩便伴着初夏的清新留在齿舌间。
  古往今来,苋菜也是文人的爱物,似乎苋菜一入文人的笔下,就显得更有味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试想,盛在白玉盘里的红红苋菜,如霞如绮,该是多么灿烂的颜色。苋菜很早就作为菜肴来食用。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诗《园蔬荐村酒戏作》里写道:“身入今年老,囊从早岁空。元无击鲜事,常作啜醨翁。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旷达怡然的胸襟跃然纸上。
  很多现代作家也爱苋菜,汪曾祺在其散文《五味》中提到在他的故乡高邮,许多人家都有臭坛子,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的东西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这样的吃法虽然没有试过,但苋菜杆是个好东西。将苋菜杆掐成寸段,盐渍个把时辰,放在炒锅里与红椒丝爆一爆,味道辣辣的、咸咸的、脆脆的,有一股浓浓的原生态味道,使人产生迥异于都市的感觉。
  需要提醒的是,苋菜虽好,但不能多吃,主要因为苋菜性寒凉,阴盛阳虚体质或慢性腹泻者,不宜过多食用。
其他文献
杨泉《物理论》曰:“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种。故《诗》曰:‘播厥百谷’也。”  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  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  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耧
期刊
历史上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经历了中强日弱—势均力敌—中弱日强的演变过程,分别以一场发生或引发于朝鲜的战争之胜负为标志。公元663年,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高句丽等三国混战。唐高宗应新罗王的请求,出兵助其打败百济。日本天智天皇命人护送百济王子回国重建。中日之间展开激烈海战,日军大败,天智天皇向唐朝臣服,并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公元1592年,刚刚完成日本统一的丰成秀吉,率军占领从釜山到汉城的大片朝鲜领
期刊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谓岁华畹晚①,草木变衰,乃独烨然秀发②,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虽寂寥荒寒,而味道之腴,不改其乐者也。神农书以菊为养性上药③,能轻身延年,南阳人饮其潭水④,皆寿百岁。使夫人者有为于当年,医国庇民,亦犹是而已。菊于君子之道,诚有臭味哉⑤!  《月令》以动植志气候⑥,如桃、桐辈,直云“始华”⑦,而菊独曰“菊有黄华”,岂以其正色独立,不伍众草⑧,变词而言之欤!故名胜之士
期刊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先进生产技术知识。历代有识之士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近四百種专门的农书,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其中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但关于他一生的事迹,史书中却少有记载。目前关于贾思勰的确凿“信史”只有十个字,那就是原书原刻本的卷首作者的署名,题为“后魏高阳太
期刊
卫国的开国国君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周武王、周公旦之胞弟。当年周公平定武庚(商纣王之子)和三监之叛后,特地把康叔分封于此,以拱卫王室。卫国盛时的地盘,以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鹤壁淇滨区)为中心,包括河南省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河北省邯郸市和邢台市的部分地区,以及山东省聊城市西部、菏泽市北部地区。卫嗣君(?—前293)是卫国的第四十一任国君。公元前335年,卫嗣君即位的时候,卫国已经衰落了。一、
期刊
中国历朝历代,其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文化习俗,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改革中,大的变法改革就有子产变法、商鞅变法、王莽改制、永贞革新、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变法的时机  商鞅变法时秦国长期内乱,兵弱主卑、贫穷落后,渴望变法图强。这种情况的变法改革,在宏观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时机的把握,是决定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改革的时机而论,最值得一提的是
期刊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帽子是再普通不过的服饰了。不过,关于“帽”这个字的由来,大家却未必了解。  今天的“帽”字在古代写成“同(mào)”,篆文字形为冗,外面像布、巾一类的覆盖物向下垂覆的样子,里面的两横表示帽子上的纹饰,整个字形描绘的是古代帽子的形状。后来,人们在其下加“目”,代表人的头部,于是就有了“冒”。因此,“冒”也曾一度被当作“帽子”的“帽”来使用,而后由于“冒”多用于表示冒险、冒犯、冒失、
期刊
端午临中夏②,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③,曲蘖且传觞④。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⑤。  当轩知槿茂⑥,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⑦,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⑧。  (《全唐诗》卷三)注释:  ①标题又作“端午武成殿宴群臣”。武成殿是皇帝日常处理  政务的地方,端午节这天,皇帝李隆基在这里大宴群臣。  ②中夏:夏季之中,又称仲夏,指农历五月。  ③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
期刊
夏文化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氏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和确立了早期奴隶制统治秩序(等级制度),在原始文化向奴隶制文化的过渡中,逐步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史。纯文字(甲骨文)首先使用在具有浓厚宗教祭祀性质的巫史文化中,这是因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殷商文字,是经过专业文化人——“巫史”加工整理过的古汉字。  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华上古四大
期刊
书签,在不少人看来,仅仅是为了方便阅读而夹在书中的“小薄片儿”。其实,古往今来,书签伴着书籍一路走来,它凝聚着人们的文化梦想,承载着颇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书签”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其二):“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不过,书签这一物品应当出现在唐以前。晋代已经流行卷轴装的书,卷轴书带有一根用圆木棒做成的轴,存放时卷起来平放在书架上,轴的一端向外。为了区别书的内容和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