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斌的文化情结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十年里,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生产力被激活,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迈进,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家做经营,不单单是为了盈利,有很多企业家,会因为一个梦想,或者产业发展需要,在新的领域里尝试新的工作。就像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一次次的投资文化产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这是责任,更是光荣。
  心系文化身体力行,投身文化产业
  经营文化产业,是张润斌创业至今,一直坚持的事业。文化产业除了拥有市场庞大、資源丰富、政策推进、阶段鲜明等特性外,把握导向更是关键。
  从湖北省第一个图书综合市场——武汉图书大世界到今天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每个文化项目的诞生,都紧密结合了当时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当地带来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均出自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之手。
  100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站在绿意葱茏的龟山上眺望南岸嘴指点江山,尽收眼底的就是这里林立的厂房和烟囱,十里工业长廊,蔚为壮观,“汉阳造兵工厂”也在那时声名赫赫,享誉全球。历经百年的变迁,龟北路已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只有附近几个老社区的居民在这里安静生活,站在这里很难想象曾经造枪造炮的火热情景。人影清淡鸟声稠,浓荫遮盖日夜长。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2009年初夏,张润斌来到了龟北路,参观了曾经创造了无数传奇的汉阳造兵工厂旧址。厚重的大排厂房、坚固的整木横梁、沉淀的工业气息、宁静的园区小径,红墙古树、绿荫小楼,这一切仿佛都在悄悄地向他诉说着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的辉煌历史。
  “我当时就在思索,能不能将这里精心打造,重现百年前兵工厂的辉煌,继承发扬先辈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呢?”张润斌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未来的龟北路,既要充分发挥出汉阳造的历史魅力,继承发扬张之洞的遗训,又要结合当下的产业特色。此时,正逢国家释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号,让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今天,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北路,在这片我们祖辈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热土上,在秀丽的龟山脚下,旖旎的小月湖畔,大小坐落着一间间创意公司、设计公司、动漫公司、文化沙龙、婚纱摄影等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产业的灵气与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汉阳造”精神在百年之后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一脉相承。
  创造产业奇迹,做有灵魂的文化人
  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灵魂”作支撑。文化产业要担当起承载“兴国之魂”的历史重任,同样需要一批有灵魂的企业做支撑。
  近年来,在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目标和路径指引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张润斌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道理,并且一直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建设。早在1998年,张润斌紧密配合武汉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投资建设了武汉图书大世界,其中包含了各类经济成分兼有的342家书刊及文化用品经营户,经营着国际国内10万余种图书,是全国300余家出版社图书的集散地。图书大世界是武汉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宣传文化阵地,是武汉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是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的有力举措。这片图书阵地,与曾经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一样,闻名全国,对促进武汉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今,张润斌在武汉打造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更是致盛在文化产业上的深层次延伸,他承诺:“举企业之力,将园区建设成湖北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良好的软硬件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公司来此聚集。作为新载体,体现了武汉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工业和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新名片,成为了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滨水景观、知名文化、商务休闲及旅游互动为一体的武汉文化新亮点。
  “汉阳造”作为华中地区首个以改造老厂房、整旧如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代表了工业遗址成功改造的成功范例,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备选园区,胡润百富2011至尚优品武汉地区年度大宅创意园区典范大奖,武汉市科技示范社区、全民创业示范基地、旅游特色街区等荣誉。中央、省、市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曾多次前往园区视察调研,赞誉其为“城区功能转型期对近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典范之作”。“汉阳造”这个历史工业品牌成功转型为文化品牌,正引领华中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迈上新的高度。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日趋成为时代的要求。张润斌也将继续在文化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开启致盛在文化产业建设上的辉煌时代。
  审时度势慎密布局,谋划企业大局
  “经营文化产业,是致盛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张润斌说道。
  1988年,张润斌在武汉创立了致盛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中,公司的经营范围先后涉足了专业物流园区、文化传媒产业区、新农村及现代农业园区、总部经济园区、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公司从成立至今,相继在中国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建立产业基地,形成立足上海、对接中西部地区、辐射全国的发展态势以及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读EMBA的张润斌将企业总部转移到了上海。在仔细考察了上海的市场特点后,他果断将企业的经营方向从传统市场开发为主转向投资新兴行业与资本运作。经营的触角伸向资本运营领域,通过资本的理性流动,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营销能力,创造企业品牌升值空间。
  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今天,张润斌积极谋求企业转型,促进上海的发展,他将企业经营的重点逐渐向金融业、服务业转型,调优企业结构,大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实力。   张润斌用世界眼光和国际思维来谋划发展,使致盛集团稳步发展,在2011年,致盛集团跻身上海企业百强榜,同时多次被投资项目地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诚信企业”、“模范职工之家”“再就业基地”等荣誉,奠定致盛集团在上海的基础。致盛集团的发展,可谓是创造了同行业跨越式发展奇迹,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民营企业依靠自身发展不断创造活力的经营秘笈。
  发挥优势把握政策,打造致盛特色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而致盛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企业每一步的发展战略,都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紧密结合宏观政策,因此致盛在战略布局上总是走在行业前列。
  追溯到企业创立之初,张润斌投资创办武汉大兴路鞋城,开创了民营企业经营专业市场的先河;随后,他根据当时的市场经济条件打造了汉口马场角综合市场、汉口家私广场、中南建材市场、万商白马服装交易中心、武汉图书大世界等专业市场,成为武汉市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品牌市场;建设武汉黄陂沙口家苑等新农村项目,紧随国家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步伐,将项目建成了新农村项目的先锋典范;当国家首次释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号时,张润斌又投资建设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率先走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列,创新工业遗址保护性开发模式;结合新的经济环境,参与上海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设;做好金融创新,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参与组建了爱国建设(上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号召,紧密结合上海对口支援宜昌建设,在宜昌投资建设总部经济园区,打造了三峡地区首个总部基地——三峡企业总部基地,开启宜昌总部经济时代新变革……每一次投资既握准了市场经济的特征,又与政府政策保持了高度的同步。
  致盛在各地投资建设的产业园项目、总部经济园区及创意产业园区等产业项目均被立为区域行业标杆。
  就其在宜昌投资的三峡企业总部基地而言,该项目是宜昌企业、产业服务的一个功能性重大项目,对推动宜昌市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项目建成后,对推动区域性企业总部的发展,为宜昌承接长江三角洲企业向中部转移起到积极作用,为宜昌这座能源之城、文化之城、港口之城将带来一股总部经济集群新风潮。项目一期推出之后,吸引了江浙乃至全国知名企业的密切关注,不少实力企业表示了入驻意向。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张润斌对市场精准的分析判断力。这艰辛跋涉的20余年,张润斌用他过人的情商智慧演绎了商业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变化中找寻新生机,转型引领企业发展
  “企业有特色,但也需要转型。”这是张润斌一直在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张润斌的眼里,致盛这24年的成长过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从婴儿时期到少年到青年的各种转变,致盛也经历了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的战略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换来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吻合了产业经济发展的大势。
  在管理创新上,张润斌带领着致盛正努力从“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与中国当前众多民营企业相比,致盛集团的治理结构有它胜人一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致盛建立起了集团化构架,总部战略转移,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制度,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从而形成具有致盛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格局。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大环境中提高自身应变力,培育出良好灵敏的运行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单枪匹马打天下,必须充分整合资源,实行强强联合,将产业、资本、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再利用、再分配,使产品能够发挥其价值的最大化。在商场浸润多年的张润斌谙悉这个道理,并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与全国多家大型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张润斌说,“合作才能共赢。现在的商场,企业之间要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互相利用双方的优势,获取整体优势,才能共享利益。”
  搭建桥梁联通四方,造福桑梓情意浓
  作为在上海的湖北人,张润斌的桑梓情怀浓厚。他一直希望通过上海公司的成功运作与武汉公司实现良性互动,成功架起沪鄂两地的桥梁。不仅是希望,张润斌也在身体力行,他和团队努力协助湖北各地在上海的招商工作,张润斌笑言,“致盛愿意作为是湖北省以及各级政府在上海的一个招商部,致盛也希望做好这个桥梁作用。”
  张润斌还多次主办以及协助各地政府举办招商洽谈会、商务考察活动,组织长三角企业家到湖北等地考察,实地了解湖北、认识湖北,有效增进两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信和友谊,也促成了一些上海知名企业落户湖北,在湖北投资兴业,为两地的发展搭建一座“彩虹桥”。
  做为从湖北来上海的企业家,张润斌积极配合湖北省驻沪办对在沪创业务工青年的维稳、管理工作,为湖北省驻沪团工委提供办公地点,以便湖北驻沪团工委联络、凝聚和服务在沪鄂籍青年,为湖北在沪青年创造温馨家园,希望能为在沪青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极限挑战,超越的人生才完美
  工作上不输人的劲头,归其原因可能源自于他喜欢竞技类的运动,热爱挑战,不惧失败。
  今年的5月19日,张润斌再次踏上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赛场。这是一场关于意志与体力的较量,他也是连续第三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很多企业家会参加类似的活动,来挑战自我,释放压力。但是像他这样,连续参加三届的却很少。
  对于为什么要连续三年都要参加这个挑战赛,他这样解释:“在挑战的过程中,体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来自身体上的承受力与心理上的抗争力之间的博弈。这种自然环境的恶劣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与在企业经营中遇到棘手问题造成的烦恼是完全不同的,在戈壁上遇到困难,可以随时登上救助车,但是对于每一个参赛者而言,挑战戈壁,既要面对极端自然环境中身体要遭受的各種考验,还要面对要不要上救助车的诱惑。这是对内心坚守的一种点滴侵蚀。”
  今年的比赛过程和前两年一样,伴随着烈日、高温、酷暑、风沙,戈壁、盐碱地、骆驼刺,个人能力的渺小、面对大自然力量的茫然无措,还有最折磨人的伤痛。在比赛的第二天,张润斌的脚就扭伤了。受伤之后,他也曾想过退却,连续几次来挑战戈壁,这么累这么苦,究竟是图个什么?但是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既然下定了决定,就要一鼓作气坚持下去,为值得的事情,要多一份坚持和耐心,这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遵守的承诺。
  张润斌觉得,戈壁之行,对他而言,是打破了固有的习惯对心灵意志的升华。只有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行走过,才会发自内心的珍惜渴了有水喝,累了可以休息的简单的幸福;只有感受过戈壁行走时团队的支持的力量,才会更加注重企业经营中团队合作能带来巨大的能量。
  走戈壁是一种心灵体验,那么去南极是一种生活态度。
  2011年11月底,张润斌登上了去南极的征途。到南极,不是单纯旅行,而是心灵探索,是身体及心理的挑战。在地球最后一片净土上,可以体会到自然的壮美和宁静、温柔与无情,更能激发人们反思生活状态和前行方向。探索神秘未知的南极世界,正是感受人类不屈的意志和精神的磨砺。“踏足在那片最纯净、最原始、最神秘的白色大陆上,亲临地球仅存的净土,近距离感受冰川的无比震撼。这是人生最美的旅行。” 张润斌向我们叙述的南极如同一个童话:巨大而朦胧的冰山,刀削斧凿般的冰墙,玲珑剔透的冰峰,在极昼的光晕中时远时近。那种拥入大自然怀抱的空灵之感,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与浮躁,全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
  一次次的极限挑战是源自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一次次的渴望是因为内心对未知世界征服的欲望。这篇文章出刊之时,张润斌已经身在世界遥远的北极,他再次对神奇的大自然发起了挑战,将再次把脚印留在世界的极端之地。
其他文献
“公私合营”这个名词,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诞生后,为了改造私营企业、培植公有企业,最终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了“公私合营”改造。60年风水轮流转。现在国企私有化,提出改造国有企业、扶植民营企业,最终完成竞争领域国有资产的退出。但是,千万不要将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复辟。这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公私合营”,从本质上来说:国企私有化不等于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
期刊
有人说未来十年内,中国的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接班的问题。有个粗略的说法是,80%的企业将接班换代,80%的企业里面又有80%的二代不愿意接班。如果用简单的数学算法,就是64%的企业出现了接班危机。对于接班危机问题,必须从企业的现实出发,从企业家面临的全局位置出发来思考问题。  民企进入“二世”时代  现在的环境是中国民营企业全面进入“二世”时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企业发展需要传承和交接。传给子女
期刊
7月31日,香港投资推广署在上海举办“立足香港迈向国际”为主题的推介会,鼓励上海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营商优势走向国际。  这次“立足香港迈向国际”消费品行业介绍会主要介绍香港在协助当地企业拓展全球业务中的角色。介绍会由香港投资推广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及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新平在会上致欢迎词,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金亮也出席本次推介会。上海市
期刊
谈到我国氟化工产业起点,恐怕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今,在经历了近6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氟化工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由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组成的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独立分支。  截至目前,我国氟化工行业注册企业已达1000余家,各类含氟产品总产能超过300万吨,并以300多亿元的销售额,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含氟产品生产及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10年代以来,
期刊
马来西亚珠宝行业在形成之初,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主要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小规模家族型企业为主。但在近些年来,随着马来西亚珠宝制造商对先进技术的持续投资与研发,其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和价值不断提高,设计风格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近年来,马来西亚珠宝展会也已成为国际珠宝领域的一块品牌,使得马来西亚的珠宝工业蜚声海内外。由此马来西亚也跻身于亚洲地区主要珠宝出口国的行列。  马来西亚珠宝行业涵盖了各类金、银
期刊
中国历来是珠宝消费与收藏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训诫。珠宝业的历史更是中华泱泱五千年厚重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年6月末,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款半截绿翡翠手镯以人民币280万的高价成交,另一款翡翠镶钻项链也拍出了人民币190万。珠宝价格涨幅之快,已远远超过了GDP的速度。  远古时代,珠宝的作用是向上天祈祷的法器,或是作为与神进行交涉的一种媒介。随着历史进展,珠宝从
期刊
2005年,22岁的大学毕业生张元刚以打工赚来的21万元做启动资金,怀揣“做中国人自己用得起的ERP”的梦想,创建了上海泽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阳信息”)。泽阳信息从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深入挖掘并充分对接小微企业的市场需求,在屡败屡战的市场历练中,寻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定位小微企业 找准市场需求  身为小微企业一员,初创的泽阳信息曾经将目光投向为占市场容量99%的小微企业提供企业管
期刊
民营企业如今已是浦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达到了4000亿元,贡献了20%的GDP、21%的税收、50%的就业岗位。然而,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发展“华丽转身”已成为关键问题。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俞正声书记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更是引起了全市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  为了帮助浦东民营企业免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深刻领
期刊
转型,已经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个时代。  安德鲁?沃德在他的《领袖的生命周期》一书中曾论证说,企业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学会转换角色来领导企业的转型和发展,而且不仅是企业家自己要转换角色,还要指导企业的组织管理实现转型,目的就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创新设计更能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两年前,曾经采访过上海沪工实业的柯国权。当年的他和我们大谈创业经历,大侃企业竞争力,
期刊
在上海十几个区县当中,黄浦区的商业文化应该说是最有深厚底蕴的。从百年外滩到南京路商圈,多年的历史沿革,使得一批老字号、现代品牌在黄浦区沉淀。如今,由黄浦区和卢湾区撤二建一成立的新黄浦区,又吸纳了新天地、淮海路等著名商业区,使得现代商业等级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新黄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新黄浦 统一思想促融合  了解黄浦区历史的人应该知道,现今的黄浦区是经历过两次“撤二建一”后孕育出的“新新黄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