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诚托起坚定的革命信念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去看一位老人,可是,她走了。去年的5月31日,她就走了,留下的这张遗照,还有这些荣誉证书,无声地记录着这个女中豪杰传奇的一生。
  她,是广东省唯一的县老促会女会长叶文芳。她的传奇经历,更是让人称道: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传送情报;离休后,长达20多年,一直致力革命老区的发展,直到生命的尽头,用忠诚托起一个边纵老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我第一次见到叶文芳老人是2009年,在惠州市老促会的办公室对她进行采访。在老人去世一周年后,我又应市老促会之邀,再次采访老人的事迹。
  边纵19岁的地下交通总站站长
  东江流日月。1948年夏,在惠州博罗横河的山间小道上,急匆匆走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妹仔。她头戴一顶客家凉帽,手腕上挎着一只竹篮,身后还跟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细妹,两人像是走亲戚的样子。
  荒郊野岭,茫茫山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两人正急急赶路,突然一阵达达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妹仔警惕地加快脚步。“站住!共匪!”20多位策马而来的国民党兵将二人团团围住,为首的从马背上跳下来拦住妹仔。妹仔一脸茫然:“什么共匪?不懂,我们走亲戚啊。”并随口说了三个亲戚的名字。妹仔身边的小细妹早已吓得浑身哆嗦。见妹仔镇定自若,国民党兵将信将疑调转头走了。妹仔这才定了定神,拉着小细妹,飞奔到附近的村里。
  原来,妹仔是边纵三支队一团交通总站站长、共产党员叶文芳。她出生在博罗公庄镇,1947年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东纵北撤,国民党加强了对广东的军事力量,企图以两三个月时间,歼灭广东境内的人民武装。她这次就是送一封紧急情报到新作塘八围的边纵部队。
  好险!信就藏在卫生带里。走到湖镇一个村子时天色已暗,经验丰富的叶文芳感觉敌人会追来,忙躲藏到一个熟悉的阿婆家。阿婆掩护她们躲藏到她家床底下。不一会,敌人果然杀了个回马枪。叶文芳听阿婆在外面把敌人引开后,她俩摸黑跑进深山,背后传来“砰砰砰”的枪响。叶文芳怕敌人发现她们,有小路不敢走,小心地搀扶着小细妹,深一脚浅一脚的躲藏在荆棘丛中走,走了半夜,才到达八围村。部队接到敌人即将包围突袭的情报,及时平安撤离。
  这样的危险叶文芳在送情报的过程中遇到过多次,每次都是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叶文芳与老区人民结下了生死之交。
  她事后才知,所送的几封情报,与东纵三支队在副司令员王达宏和团长曾光率领下取得的“上坪战役”大捷有关。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游击区江北区的“进剿”,扭转了粤东地区的局势。
  那年,叶文芳19岁。交通总站设在横河镇何家田村,下设17个分站,共125个交通员。这个红色交通网,担负着龙门、河源、博罗游击区部队和地方党的人员、物资、信件的交通运输工作,任务艰巨。
  东纵纪念馆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叶文芳的心血和汗水
  博罗罗浮山冲虚观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在一次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上,叶文芳和几位老战士提出了修建东江纵队纪念馆的想法。
  1990年县政府便开始筹建东纵纪念馆,叶文芳当时就是筹建领导班子成员,因种种原因,建馆一事未能如愿。2001年建馆工作又重新启动,叶文芳被委任为东纵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兼资金筹集组组长。此后,她便全力投入筹建工作中。
  她首先带头捐款4000元,随后动员全家又捐出5500元,接着发动全县老战士共捐款12万元。这些款项对建馆所需的一千多万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为此,她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腿患疾病,马不停蹄地为筹款事项奔波,多次往返于广州、东莞和深圳等地。
  她和同事带齐材料去东莞。时值盛夏,她双脚僵直疼痛,只好过量地吃止痛药。此行争取到东莞市一次性划拨200万元,深圳市165万元。一个多月内,叶文芳和会计、出纳、司机数次出动,逐区落实。
  一些单位的办公室挡驾不让见书记,她就摸准行动规律,另觅机会;有些办公楼没电梯,她坐在楼梯口,就着矿泉水吃止痛药,缓过劲再登楼。最终,她筹得款项877万元,使东纵纪念馆能够顺利竣工,并如期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揭幕。可以说,纪念馆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叶文芳的心血和汗水。
  纪念馆剪彩之时,仍有两个区未划款。她主动请缨,去深圳召开博罗籍处级以上干部座谈会,通过他们帮助完成了任务。这个罗浮山下华南地区最大的抗战纪念馆——东纵纪念馆,如今,已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研究基地,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成为惠州及广州、深圳、东莞、河源等周边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员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
  “不把老区建设好,良心过不去。”
  在多年走村串户的调研中,看到老区依然落后贫穷,一种莫名的悲哀啃噬着叶文芳的心。
  她说:“不把老区建设好,良心过不去。”当她看到革命老区因受交通、资源等的制约,还有大量群众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05年,广东省启动老区村道硬底化建设。因博罗县属于泛珠三角范围,省交通厅给博罗县老区改造道路300公里,并按每公里5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叶文芳反复多次到广州,找时任省老促会会长林若和省交通厅如实反映情况,要求把博罗县列入山区县的补助范围。在她的积极争取下,省交通厅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给博罗县490公里老区改造道路,并按每公里15万元给予补助,比原来多了9000多万元补助款,改造公路总长1744.8公里,使全县老区行政村及99%的自然村实现村道硬底化。
  博罗县老促会公办室主任余观明说:当年去交通厅找领导时,人家在开会,她就在门口等,听秘书说厅长出来了,她马上迎上去。因为之前打了两个报告到省里人家都没批,所以她亲自去找厅长。博罗的人都说:要不是叶大姐,老区的路不会这么快修起来!
  从1996年起,博罗县老促会与县农业局一道争取广东省把“横河青梅”、“平安大桔”、“柏塘茶叶”列为“一乡一品”项目,获省政府支持360万元扶持发展水果生产。叶文芳的同事张惠阳回忆道,那时叶文芳跑遍每个村去调研,看看每个村都有什么特产,最终定下“横河青梅”、“平安大桔”、“柏塘茶叶”。如今,种“平安大桔”的农户有2000多户,一亩地的产值保持在2000-3000公斤,纯收入有5000元。“柏塘茶叶”种植户有6500多户,茶场共6000多亩,整个柏塘的年产值达2亿元。今年5月,柏塘镇被评为广东省“广东十大茶乡”之一。
  石坝镇山下老区村,有210户1200人,耕地1300亩,全是望天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困难,是典型贫困村。1993年,叶文芳多次到该村调查研究,在她的积极争取下,省老促会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省市水利部门拨款40多万元,修筑了一个小水库。如今该村人均收入5100多元,95%的农户建了新楼房,有的还购了小轿车,成为石坝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在叶文芳的努力下,总共争取到省市水利部门拨款3000多万元,修筑了21个小水库,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使老区农业生产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叶文芳热心公益、扶贫济困,时常自己掏腰包。20多年来,叶文芳为老区学校改造捐款5.9万元,为老区水利建设捐款1.1万元,为灾区和公益事业捐款6800元。就连她领到的惠州市先进党员奖金300元及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3000元奖金,也全交了党费。
  她对家人说,自己当劳模,一是党的信任;二是各级领导培养;三是群众支持;四才是个人努力。没有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么多工作。“只要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我都做,做一辈子,不干好死不瞑目,干好了死也甘心。”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在叶文芳的告别仪式上,老区人民送给她的挽联上写着8个大字:一生清廉 终生为民。
其他文献
1912年,梁嘉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博健乡东安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梁嘉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1935年冬,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和抗日社团“中国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成为广州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活跃分子和骨干。1936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山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书记兼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副
期刊
“四化推四区”建设,即: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和乡镇建成区建设;  以休闲商旅化推动环丹霞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过去,仁化的经济长期处在总量不大、产业相对单一、新的增长点不足的局面,尤其是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拉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新一届仁化县领导对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这些“短板”、
期刊
2009年7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正式成立60周年纪念日。是日,坐落在广东省广宁县烈士陵园内的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为之题写了“精神永存”的题词。  粤桂湘边纵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和纪念这支部队革命武装斗争的业绩以激励后人,边纵司令员兼政委梁嘉、连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周明、绥贺支队政委叶向荣
期刊
1909年,钱兴出生于怀集县诗洞镇凤南村一个富裕家庭。  1933年,钱兴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1935年夏,钱兴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并担任中山大学“中青”的负责人,在青年同学中组织学习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8月,钱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钱兴奉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之命,调到福建担任厦门市工委书记职务。不久,“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钱兴与
期刊
我原籍广东三水县,木棉欧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父母把我送往香港谋生,得到共产党员的引导,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后,又转往东江,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港九大队任副官、军需主任。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突接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通知,调我到活动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工作。我二话没说,将手头的工作简单地作了交接,立即随交通员启程到中山县五桂山珠纵驻地。在那里见到司令
期刊
1945年4月,珠江纵队组织400多名指战员西挺四会、广宁、怀集县。部队到达三水县孖岗,前面是滔滔北江,周围到处是日本鬼子,如何渡过北江成了最困难的问题。  当时,纵队司令员梁嘉与其他领导研究渡江办法时,我正好到珠江纵队报到。梁嘉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三水县木棉欧村人,离孖岗很近。于是他命令我回家组织人和小艇,将部队渡过北江。我即带着叫关德的交通员,扮成生意人回村,请了4、5个至亲和同学帮忙找艇,说
期刊
散文家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平远历史上的黄金水道柚树河水系,也有这么一处牵动乡人的清水湾。太阳即将停靠在柚树河第一湾,山村格外的寂静与安宁。那一弯流水,细细长长,千百年来默默地流淌,几百年的水道兴衰,溶入苍茫的暮色里。河面,散发出幽光;河底,沉淀着沧桑。篷船纤绳,记忆里影影绰绰。盐上米下黄金通道,滋养了一方文明,客家儿女繁衍生息、礼义传家,古风古韵源远流长。盈盈一湾秋水,在晨雾中氤氤氲氲
期刊
湛江,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滨城市。这里有海滩、火山湖、渔港、红土地、蓝天空等自然美景,也有浓荫蔽日的散尾葵、绿巨人、鹤望兰、宝金花、椰子、香蕉等热带森林植被。初识湛江,你会觉得这个城市终年都是一片绿意葳蕤、色彩缤纷的调子。  走进湛江,了解湛江,才发现,这里不仅有碧海青天,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条以“三大工业产业”发展为龙头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为湛江的经济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13年,湛江
期刊
1945年11月中旬,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广州召开“两广绥靖会议”,疯狂发动内战,妄图在3个月内把辖区内的人民革命武装“清剿”完毕。并于同年12月中旬,调六十四军的一三一师向我军大举进攻,该师师部设在四会县城,所辖的三九一团驻广宁南街、坑洞口、排沙、石涧、春水、扶罗、黄田一带;三九二团驻清远县三坑一带;三九三团驻四会县黄岗一带。一师纠合各地方反动团队,对我军广(宁)四(会)地区进行“清剿”。
期刊
广宁县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是广东省离珠三角核心区域最近的山区县以及广西、湖南等省陆路来往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广宁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有珠三角“后花园”的美誉,拥有中国最大的竹海,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广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行政村占百分之八十三;老区人口占百分之六十三,从1924年起历经25年革命斗争岁月。拥有周其鉴故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