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教育是提高国民体质的基础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国民体质的下降,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期能提高国民体质,学校体育在此情况下显得日趋重要。很显然,仅靠一周二至三节体育课并不能使学生的体质产生质的变化,只有抓好课外活动管理,科学统筹、合理运用才能使学生体质得到质的变化。
  【关键词】国民体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课外活动管理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的重要性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臻明显。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之低,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某个领域出现了断层现象。我国中青少年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距。我们国家50年后拿什么和其它国家竞争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个人身体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需要对个体在后天的环境中进行教育而逐步提高。在人的教育过程中,中学教育课外体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中学教育不仅仅是体育,还承担着智育、德育等方面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发挥各项教育的最大效应。
  
  一、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对学生进行精神品质意识、情感教育,加深对体育实质的领悟,丰富生命的意义。
  
  二、广泛推广,重点落实
  
  应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的作用、效应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学生理解《纲要》和《标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能自觉活动。在决策层应争取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视,使其了解体育及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中应广泛宣传体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使中间管理层积极支持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并争取将其纳入班级考核体系中,对具体行动进行表扬,使其不成为一句空话。
  
  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早操、课间操、体育俱乐部和其它体育活动应有多种形式,应改变早操、课间操就是做广播体操的观念。可考虑采用大型体育舞蹈、团体操、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增强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体现校园组织文化的特色与发展水平。
  1、早操与课间操管理。早操和课间操纳入教学的重点,要将其安排进学校的作息时间,切实加强管理,做到分管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到场参与对学生出勤率、质量、参与积极性进行评比,并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评比直接联系,达不到一定标准不予评比。
  2、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以球类、武术健身为主,以当地传统项目、民族体育项目为辅的俱乐部。在操作过程上做到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有安全保障,要与锻炼标准相结合,注意发挥体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四、竞赛合理,科学有效
  
  运动竞赛可以活跃校园气氛,发现体育人才,提高集体凝聚力,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在制定竞赛计划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风俗习惯和学校的实际等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最好做到大型竞赛有常规周期性,小型竞赛有灵活机动性,使固定竞赛与活动赛事相互结合,合理统筹,最大程度丰富校园文化与提高竞技水平。
  
  五、宣传理论,普及知识
  
  课外活动时间的充足,弥补了上课时间对体育科学知识讲解不透彻的缺点。在课外体育活动宣传中应重点突出科学健身、体育精神与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的内涵和实质有所认识。应结合奥运会、各种世界杯赛事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广大师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在需求,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安排,才能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全面落实《纲要》与《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国民体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565300贵州省沿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调,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针对本校自身的教学情况,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在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种真切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
期刊
在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媒体。如今,在语文课堂中利用CAI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由于多媒体本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材的语言形式,使得CAI在语言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陷。    一、运用的主体受限制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领域中,并不是处处都可以使用课件的,尤其在文学类作品教学中,其限制性更加明显。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艺术。以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物具有间
期刊
【摘要】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悄悄地变化着,有向着好的,也有向着坏的方面变化,只有人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树立环境的整体性,在改造环境的活动中,才能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得不偿失。  【关键词】宇宙环境 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 陆地环境    一、宇宙环境    1、宇宙真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吗?——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的“无”开始,因量子力学的“穿隧
期刊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中学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在新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
期刊
森林是大自然的成果,它可以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人类离不开森林。  森林是自然界里生态系统的支柱,它每年为人类处理近1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一般地面上的阔叶树木 一天吸收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公斤的氧气,防止地面上一公顷的土地和一百万立方米水的流失。夏季一公顷的森林能把70——100吨地下水蒸发到大气层里,增加大气层的湿度,大风吹来的沙尘,因为有森林的防护而
期刊
小学的《自然》学科转变为《科学》学科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如何进行《科学》教学呢?我认为,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一、问题    “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科学课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是科学教学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例如:在进行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期刊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本文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美术创作中容易犯的毛病即缺乏立意意识介绍了八种立意形式,供作画者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构思立意巧妙创作提高艺术品味  中国传统绘画有“意在笔先”之论,意指作画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在脑中确立的有关画什么和怎样画的意向。在实际作画中,普通美术工作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缺乏立意意识。如何解决好画前的立意,将对完成一幅构思与制作完整的绘画具有特殊的意义。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传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  【关键词】直接兴趣 即学即用 因材施教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