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湘西人性美的田园牧歌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探讨其作品主题的意蕴,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字字真情、句句流露出作者对湘西人文世界的关怀与喜爱。水晶般透明纯粹的湘西人性美,琉璃般令人神往;热情真切的湘西民俗美,奔放热烈却又温婉含蓄;质朴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着古朴传神的原始风情美,谱写着古朴和美中透着淡淡幽怨凄婉的田园牧歌。
  【关键词】美育教学;《边城》;沈从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展现湘西民俗文化的代表作,以简约精练的语言、优美质朴的文字、真挚温暖的情感泼染出一幅幅民性淳朴的湘西风俗画。在这一曲发生在湘川黔边境的茶峒小城里的田园牧歌中,寄寓着沈从文先生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对原始自然生命形式的意识以及城乡文明对立下的乡村社会的生活状态。在《边城》中,每一处自然风景的描绘、每一处语言运用的精巧、每一个人物形象的设定、每一种节日氛围的渲染,都展现着淳朴纯粹的人性美、民俗美与风情美。
  一、在生命的哲学中感受淳朴纯粹的人性美
  《边城》是以傩送与翠翠的爱情线展开叙述的,关乎一个爱情的悲剧故事。翠翠是一个从小由爷爷抚养长大的天真善良、温柔纯情的女孩。翠翠的身世比较凄惨,她是未婚的母亲与军人恋人共同生下的孩子,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于是翠翠跟随着善良敦厚的老船夫爷爷一同生活。爷爷给翠翠取名源于两山翠绿色的篁竹,孕育着希望和生命也寄寓着爷爷希望翠翠活泼健康成长、富有生命力的美好愿望。
  在《边城》中,有两种不同的婚恋形态:一是封建婚姻形态,即走车路,请人提媒说亲,一切由双方家长做主;二是保留在边城社会的原始婚恋形态,即走马路,通过唱歌赢得爱恋之人的芳心,一切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这两种婚恋形态在湘西社会中是互相对立的,天保爱上翠翠,与老船夫达成一致协议,希望通过走车路娶翠翠,而此时天保的弟弟傩送也对翠翠产生了感情,翠翠在傩送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朦胧微妙的情感,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天保选择离开,却意外落水身亡。而傩送将这一切归结于老船夫做事弯弯曲曲的误会中,造成老船夫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死去。
  沈从文在《边城》中有意渲染乡村牧歌情调和乡村谐趣,从中提取一种与自然契合的原始生命形态,在这一文化透视中,反映出沈从文对原始湘西文化弥漫出的祥和、宁静、和谐的人生情调以及乡下人契合自然、充满生命活力的原始生命形式的无限眷念。
  二、在城乡文明的对立中品味湘西的民俗美
  沈从文先生建构的文学世界中有这样一种基本结构: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边城》的问世,更加确立了原始生态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对立、人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扭曲与人性与传统自然相契合的对立以及现在与过去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对立。《边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优美秀丽的湘西风景环境、感受人性的温暖和人们相处之间的和谐和愉悦、体味湘西特有的自然人生哲学。
  例如,翠翠傍晚在河边等爷爷时,与傩送意外相遇。翠翠误解了傩送的好意,而傩送吓唬翠翠不要被河里的大鱼咬了,黄狗帮助翠翠朝傩送狂吠时,翠翠却阻止,还说“狗,你叫人也看人”。这一段翠翠与傩送的第一次相遇给人印象很深,翠翠活泼机灵、天真善良又带些女子的娇羞含蓄的形象跃然于纸,活灵活现;翠翠在梦中曾听到过一种歌声,又软又绵,像是飞到对溪悬崖上摘下一大把虎耳草,净是甜蜜与欢愉。当翠翠将自己的感受向爷爷诉说时,翠翠心理那种甜蜜与舒适温馨的感受完好地传达给读者。《边城》里的种种情节与场面环境的描写,无时无刻不表现着原始乡村生存状态下的那种勤劳质朴、善良真诚、自然淳朴的民俗美。尽管湘西乡村社会在巨大的时代压力下渐渐发生了人性上的一些扭曲现象,沈从文先生还是意识到了传统的伦理与民族的封闭性与保守性的密不可分。
  三、在简约精练的语言中体会边城的风情美
  沈从文曾被赞誉为“文字的魔术师”。《边城》的清丽与明净,着力于沈从文对于小说文字语言的雕琢和用心。他的小说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练、主干突出、文字单纯而又朴实,有着独特的魅力。他在《边城》中的语言既没有过分的放荡横扫不加节制,也没有过于雕琢的晦涩难懂,反而是人物语言中带着湘西特有的语言特色,符合人物的心理形象以及性格特征,温柔清丽,敦厚朴实,写出独特的湘西风味。
  这样语言文字艺术上的美感与成就源于他在湘西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会,源于他在湘西生活语言的积累,源于他对淳朴民风的赞颂与深厚的情感。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创造了一种诗意的意境,不单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还有叙事平稳而有节奏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出场的铺垫。《边城》中展现湘西风情的语言有很多,例如,翠翠骂二老傩送时说的“悖时砍脑壳的”“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好酒好饭当前陈,肥猪肥羊火上烹”“看那渡船的神气,很欢喜你”等等,这些句子都体现着特有的湘西韵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湘西人民的热情随性与淳朴善良。学生在品读这篇作品时,可以仔细赏析品味沈从文语言的特色,多关注身边文化的特点和特征,思索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展示不同地域的文明风情,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多加引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综合概括沈从文的《边城》,探讨其作品主题的意蕴,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字字真情、句句流露出作者对湘西人文世界的关怀与喜爱。水晶般透明纯粹的湘西人性美,琉璃般令人神往;热情真切的湘西民俗美,奔放热烈却又温婉含蓄;质朴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着古朴传神的原始风情美,谱写着古朴和美中透着淡淡幽怨凄婉的田园牧歌。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语文素养及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中要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上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关键在于教师持久性、策略性地加以关注与引导,通过观察引导、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训练,积极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及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努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促使学生走向“乐写作文”的心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向
【摘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知审美对象,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观念,参与审美鉴赏,引发审美创造,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美,熏陶和感染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创造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确切地说语文课是与美育关系
【摘要】新任教师要尽快溶入新环境,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变换视角、正视差异现实,以宽容之心尊重学生,精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追求有差异的发展。  【关键词】宽容;接受差异;关注差异;星光档案;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是一名刚入编不久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范毕业后,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对孩子的宽容与耐心,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学期中途分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加以阅读教学。将一组文章按一定要求放在一起,通过教师精选的文本分析探究;群文阅读还可以不同的议题为组,一起品读文本,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读中练,练中求发展,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比手法、比语言、比表达,学生轻易就能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真
【摘要】一篇《滕王阁序》,为初唐天仙才子王勃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这篇“诗人之赋”极尽藻饰之华美,诗意之优美,音韵之清灵为能事。自佳篇名世,不知感动过多少人。本文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句分析;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王勃生于初唐,天纵英才,恃才傲物,虽年轻而位居“四杰”之首,且为有唐一代诗歌王朝的形成擅开风气之功
【摘要】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从以读为主,自主感悟;质疑讨论,自主理解;想象理解,体悟诗情;自主探究,勤思创新几个方面出发,思考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
【摘要】《山谷中的谜底》是六年级下册课文中一篇散文。作者用洗练的文笔,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当正面难以抗争时,要学会以退为进。  【关键词】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读为本”,落实新课程精神,创设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氛围,强化自主学习;加强阅读,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  “尊重个性”。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如何提升汉语教学质量,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跨文化意识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概念梳理、教学策略探索等研究方法,以期能够推动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增强学生汉语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汉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要契合小学生的特点,巧妙融入古诗教学,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标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圆润的瑰宝。作为伟大民族中的一员,我们无不为之自豪。但凡一种文化能够充满活力,是因为传承。语文古诗教学便是古诗
【摘要】语文,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北京市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特别是增加语文分数权重,再次让语文成为社会各界焦点之一。这时候,语文的地位,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教学和考查……纷纷成为教育者和关注教育的人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拿来美国语文教材读读,反观国内的语文教材,无论是从整体而言,还是具体到习题、小作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