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发问 问而有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引发成就动机,把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堂阅读课的有序进行依赖于教师系统发问的展开之中。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跟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效的引领、激发和牵动作用。
  一、现象点击——剖析课堂提问的现状
  常见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发问句式一般有下面几种:
  笼统的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对文本某一细节的追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有道理吗?从……中,你想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从以上列举的小学阅读课堂的发问方式来看,发问遵循着一种固定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应尽量使每篇课文的提问有新意、有启发性,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发问有一种期待和新鲜感,多样化和有创意的发问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有质量有创意的发问一定来自教师对问题编拟的匠心、策略和深度,一定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一定是教师的智慧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上乘表现。
  1.填空式提问。把问话组成填空题,然后依次发问,语气要缓慢,意在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便于学生整理文本的内容,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此类提问用得过繁就容易走入串讲串问的误区,这是阅读教学应避免的。
  例1:课文围绕着柯里亚的木匣先讲了(埋木匣),又讲了(挖木匣),最后讲了(柯里亚受到的启发)。(《柯里亚的木匣》)
  2.搭桥式提问。在提问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铺垫作用,成为通向未知部分的桥梁。
  例2:“精彩极了”是来自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来自爸爸的评价,为什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选择式提问。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产生歧义的地方,设计选择式提问,让学生从数个选择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能够陈述选择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例3: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钓鱼的启示》)
  4.比较式提问。对某些相近而意思又有细微差别的概念、词语或篇章,设计两项比较式的提问,有助于让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同异关系。
  例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这里为什么用“引”而不用“带”或“领”呢?(《天游峰的扫路人》)
  5.递进式提问。设计递进式提问,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提问为第二个提问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个提问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并体现思考问题的方向性和深刻性。
  例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提起詹天佑,就必须提起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条寻常的铁路,200多千米路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然而,作者只从中选取了最艰难的三件事情来写。请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是哪三件事?作者选取这三件事来记叙,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一件事与后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詹天佑》)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三、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1.课堂问题应具备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发问应该是有效的,所提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清晰的,而且具有明确的学习导向,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及“万能式提问”相比,应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
  (1)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2)有梯度。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
  (3)有力度。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2.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致有以下规律:
  (1)初读阶段。可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2)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拉出课文教学的明晰线条。
  (3)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
  (4)结束阶段。用问题实现拓展与提升。
  3.注意发问的语速和语气。教师发问的语速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简单的问题语速可以快一些,复杂的问题语速就可以放缓一些,并对问题的关键处稍加停顿和加重语气以强调。教师的发问形式、语速、语气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自然流露,热情和矜持、严谨和豪放都使发问有了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同一问题经不同的教师发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立足于语文学科。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是对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然而,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两年多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进行大胆尝试,发现综合性学习
古人有云:“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做教师不容易,做好教师更加难。但是,当我选择了这份充满责任与使命的职业时,我也收获到了一份充满阳光的记忆,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是最令人难忘的。13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苦涩,体会过令我欣慰与欣喜的感动,也感受过令我泄气沮丧的痛楚。回味起这平凡却又不平凡的13年,有辛酸、有苦涩、有幸福也有欣慰。在教育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思考着、成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呢?    一、精心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精心导入,诱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让学生踏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步履,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乐园。  首先,新课导入要采用学生喜趣乐见的形式,使之情绪高涨。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要设法营造立体交互的言语交际氛围,打破传统的单向说话格局,强化生活气息,淡化课堂严肃气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感悟,使口语交际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尽情表达的“自由天地”。 
新鲜而有趣的作文训练形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发挥,弥补课堂习作训练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将学生带人到特定的习作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习作的灵感,打开创作的思路。    一、现场作文,使学生的体验更直观    作文是件快乐的事,但现在有不少学生怕上作文课。从深层次分析,原因是多样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习作课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来完成规定的内容,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
看完了芬兰、澳大利亚的教学录像片,我非常赞赏那几位教师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同时,也很羡慕那些学生,可以享受到如此特别的学习方式。感慨之余,我最想说的就是:让我们的教师也以人为本,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吧!那么,我想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其中一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
对于学习的理解,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教了之后对学生又有什么用呢?一次次的思索引领着我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追求,即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珍视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知情权”;又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帮助学生思考知识背后是否有道理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读通教材,更要读懂教材,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读懂文本,深挖教学重难点    《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在初步认识1平方厘米
习作教学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习作是精神的唤醒,是潜能的显发;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习作是经验的共享,是视界与生命的感应。    一、回应生活,让视界广阔无垠    文章的形成过程常常先于文章的写作过程。因此,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作文就是孩子对生活的积极回应。那种单纯地着力于语言文字斟酌推敲而忽视了孩子对生活的多维观察与思考,是一种短视行为。叶圣陶曾说:“作文最可爱的是要
从学校到家庭,形成阅读氛围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许多经验。    一、教师引导阅读,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是具有教育知识的专业人员。且较稳定地从事学科教学工作,对学科教学内容比较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哪些合适的课外书,应该心中有数,较有经验,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就不致于盲目的陷入阅读误区。  1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神话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色彩能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巨大的神游场,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的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等问题。下面,本文从不同年段探讨小学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