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引发成就动机,把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堂阅读课的有序进行依赖于教师系统发问的展开之中。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跟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效的引领、激发和牵动作用。
一、现象点击——剖析课堂提问的现状
常见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发问句式一般有下面几种:
笼统的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对文本某一细节的追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有道理吗?从……中,你想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从以上列举的小学阅读课堂的发问方式来看,发问遵循着一种固定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应尽量使每篇课文的提问有新意、有启发性,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发问有一种期待和新鲜感,多样化和有创意的发问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有质量有创意的发问一定来自教师对问题编拟的匠心、策略和深度,一定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一定是教师的智慧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上乘表现。
1.填空式提问。把问话组成填空题,然后依次发问,语气要缓慢,意在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便于学生整理文本的内容,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此类提问用得过繁就容易走入串讲串问的误区,这是阅读教学应避免的。
例1:课文围绕着柯里亚的木匣先讲了(埋木匣),又讲了(挖木匣),最后讲了(柯里亚受到的启发)。(《柯里亚的木匣》)
2.搭桥式提问。在提问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铺垫作用,成为通向未知部分的桥梁。
例2:“精彩极了”是来自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来自爸爸的评价,为什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选择式提问。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产生歧义的地方,设计选择式提问,让学生从数个选择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能够陈述选择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例3: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钓鱼的启示》)
4.比较式提问。对某些相近而意思又有细微差别的概念、词语或篇章,设计两项比较式的提问,有助于让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同异关系。
例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这里为什么用“引”而不用“带”或“领”呢?(《天游峰的扫路人》)
5.递进式提问。设计递进式提问,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提问为第二个提问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个提问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并体现思考问题的方向性和深刻性。
例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提起詹天佑,就必须提起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条寻常的铁路,200多千米路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然而,作者只从中选取了最艰难的三件事情来写。请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是哪三件事?作者选取这三件事来记叙,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一件事与后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詹天佑》)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三、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1.课堂问题应具备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发问应该是有效的,所提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清晰的,而且具有明确的学习导向,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及“万能式提问”相比,应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
(1)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2)有梯度。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
(3)有力度。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2.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致有以下规律:
(1)初读阶段。可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2)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拉出课文教学的明晰线条。
(3)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
(4)结束阶段。用问题实现拓展与提升。
3.注意发问的语速和语气。教师发问的语速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简单的问题语速可以快一些,复杂的问题语速就可以放缓一些,并对问题的关键处稍加停顿和加重语气以强调。教师的发问形式、语速、语气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自然流露,热情和矜持、严谨和豪放都使发问有了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同一问题经不同的教师发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责编陈剑平)
一、现象点击——剖析课堂提问的现状
常见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发问句式一般有下面几种:
笼统的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对文本某一细节的追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有道理吗?从……中,你想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从以上列举的小学阅读课堂的发问方式来看,发问遵循着一种固定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应尽量使每篇课文的提问有新意、有启发性,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发问有一种期待和新鲜感,多样化和有创意的发问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有质量有创意的发问一定来自教师对问题编拟的匠心、策略和深度,一定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一定是教师的智慧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上乘表现。
1.填空式提问。把问话组成填空题,然后依次发问,语气要缓慢,意在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便于学生整理文本的内容,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此类提问用得过繁就容易走入串讲串问的误区,这是阅读教学应避免的。
例1:课文围绕着柯里亚的木匣先讲了(埋木匣),又讲了(挖木匣),最后讲了(柯里亚受到的启发)。(《柯里亚的木匣》)
2.搭桥式提问。在提问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铺垫作用,成为通向未知部分的桥梁。
例2:“精彩极了”是来自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来自爸爸的评价,为什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选择式提问。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产生歧义的地方,设计选择式提问,让学生从数个选择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能够陈述选择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例3: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钓鱼的启示》)
4.比较式提问。对某些相近而意思又有细微差别的概念、词语或篇章,设计两项比较式的提问,有助于让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同异关系。
例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这里为什么用“引”而不用“带”或“领”呢?(《天游峰的扫路人》)
5.递进式提问。设计递进式提问,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提问为第二个提问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个提问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并体现思考问题的方向性和深刻性。
例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提起詹天佑,就必须提起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条寻常的铁路,200多千米路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然而,作者只从中选取了最艰难的三件事情来写。请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是哪三件事?作者选取这三件事来记叙,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一件事与后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詹天佑》)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三、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1.课堂问题应具备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发问应该是有效的,所提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清晰的,而且具有明确的学习导向,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及“万能式提问”相比,应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
(1)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2)有梯度。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
(3)有力度。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2.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致有以下规律:
(1)初读阶段。可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2)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拉出课文教学的明晰线条。
(3)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
(4)结束阶段。用问题实现拓展与提升。
3.注意发问的语速和语气。教师发问的语速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简单的问题语速可以快一些,复杂的问题语速就可以放缓一些,并对问题的关键处稍加停顿和加重语气以强调。教师的发问形式、语速、语气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自然流露,热情和矜持、严谨和豪放都使发问有了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同一问题经不同的教师发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