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笔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978 -7- 80736 -771 -O(2019) 03 - 058 - 02
  柳江子的这些诗作,其创作时间纵贯2010 - 2019将近十年。每年一个选本,每一选本按照春夏秋冬编为四辑。从诗术行的日期来看,几乎每天诞生一首。这足以说明柳江子的丰产。想要维持这样的丰产,旺盛的创造力与持之以恒的强大意志缺一不可。然而柳江子其诗、其人最核心的品质还不止于此。
  初读柳江子的诗,会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其诗的语言是质朴的,穿插其中的比喻又是灵动而妥帖的;置人诗中的所有词语似乎构建出一个边界,然而这个边界并非固步自封的界限,而是一种产生纵深,制造回响的装置;其诗所传递的情感偏向古典,偏向那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够体验到的共同的心境——然而柳江子顺应自己的特质,为那些共同的东西找到了个性化又准确的表达。
  一、四季书写与田园牧歌
  “伤春悲秋”是义人墨客一代代因袭的传统,不论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抒情倾向于景物和心境之间单一的、必然的,甚至是机械化的对应。而柳江子的诗歌中,四时之景被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性的,精确的.亦或是朦胧多解的。脱胎于并试图超越中国古代季节书写的传统,构筑了全新的自然图像。柳江子写到六月的麦子“一粒麦子欢叫/更多的麦粒/发出海一般的咆哮”(《想到六月》);写到“夏天仿佛讨债一般/从肆虐的大空中/莅临人间”(《播种思念》);写到桃花“浓情下的皈依/枝头上/充满了颤栗/以力度的手笔/写意出北方大地上/反复之间的漂洗”(《桃花雪》);写到冬天的阳光“拖着疲惫的步伐/缓缓燃烧出/西天的晚霞”(《等待》)。加诸于这些意象之上的总体的隐喻,是一种人格化的提升——意象被人格化,便意味着获准和诗人或抒情主体之间能够平等对视,深度对话。这种对话使得春夏秋冬四季,与喜怒哀惧的情感之间相互隐喻的纽带发生松动。并且以这种松动为基础,衍生出更为丌放的,多重变奏的季节书写。
  季节以及与季节相关的气象、植物等,实验性地被置人诗作,加之以带有泛神论色彩的人格化修辞,柳江子营造出一个醇和、宁静的艺术至境。而组成这艺术至境的一系列诗作,可以说是当代的田园牧歌。在柳江子的诗中,鲜有过量或匮乏,冲突和撕裂。诗人显然熟练于词与词之间的制衡,熟练于这种“云在青大水在瓶”的从容。这种从容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被舒缓、瓦解。柳江子的诗用麦穗、桃花、雨雪搭建了一条长廊。这条长廊通向曾孕育诗性智慧的摇篮,通向那个古朴又新鲜的洪荒世界。
  二、个人诗观与诗歌史
  “风格即人”这一观点在柳江子的为人及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极好的印证。在柳江子看来,安静、腼腆与骨子里的高傲并不矛盾。柳江子强调悟性和灵性,是将这些作为读书,而且必须是读好书的收获来谈论。他珍视那种被好的诗句“山中”的宝贵感受。
  2008年起,柳江子停止了写口记,取而代之地,他丌始了每天写诗。因此柳江子的多数诗作兼有日常记录和练笔的双重意义。这个创作频率要求他战胜惰性和疲劳,克服自我重复的惯性,承受心灵上的寂寞。而他观察事物,提炼诗思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真的得到了锤炼并趋于成熟。这一过程中,他对于画面感、节奏与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关于画面感,柳江子认为,完成对灵感瞬间的捕捉需要敏锐,甚至是“神经质”。在其近一两年的诗中,存在着越来越多这样的“包孕性顷刻”,比如“闪电/洗劫了黄昏/一片黑色的乌云/戏剧性地远遁”(《逃逸的雨》),比如“参不透一滴雨水的冲动/更多的雨水/掀起萬丈豪情”(《立秋》)。柳江子擅长于借助这些轻快的、迅速的转瞬,营造出一个时间或空间的切口,呈现个人的哲学理念或美学理想。而在呈现过程中,柳江子既融入画中,又将整个画面置于心里,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是诗行间激扬文宁的点金之手。
  柳江子将节奏的纯熟表述为“陶醉”与“享受”。其诗作有“动若脱兔”的一面——词句追赶、奔涌处如同后浪推动前浪:也有“静若处子”的一面——诗行偶尔蜻蜓点水般落于三两处精致的韵脚,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并非步步为营,却是诗节术尾处含蓄的遥相呼应,仿佛掬起潺潺的古意,又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对比柳江子2010年前后的诗作与近作,可以看出其对于声音的把握度的提升。柳江子的声音亦如其人,节制、凝练,具备“气”与“骨”又不失细嗅蔷薇的柔情。
  柳江子将对语言的锤炼视为自身修养的集中体现。凝聚力、穿透力和张力在其观念中被认为是语言的重要品质。从“百年之后/一缕黄土/淹没了所有回归的路径”(《在路上》),或“纤细的枝条/紧紧拥抱在一起/合力打造/风情里的走廊”(《越界的蔷薇》),抑或“伸出硬朗的一双手/搭起一座无根的吊桥/供给游人/和春大/做最后的相会”(《最后的约会》)这些诗句中,不难体会出这三种力此起彼伏的交响。在柳江子的诗中,这样的“点——线”或“点——面”结构随处可见。这种微妙的结构单元中演绎着从乍现到余韵,从顿悟到隽永的心灵向度。
  结语:
  柳江子的创作有其“快”与“慢”两个看似对立的维度。其“快”体现在其创作频率和强度上,以写诗代替记口记,要求诗人留意每大的所见所思,保持对口常生活极高的敏感度;其“慢”则体现在十年如一日不懈怠、不动摇的坚持中。柳江子是自觉的,更是自我超越的。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做一场马拉松,而脚下的跑道则构成了一个穿越四季的闭合环线。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表现“典妻”现象的作品,其中以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影响最大。柔石通过对浙东地区典妻习俗的生动描写,刻画了一个忍辱负重的中国普通妇女的形象,呈现了社会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本文主要以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为例,从春宝娘作为人妻、作为人母以及作为奴隶三个层面来探讨典妻制度下的女性悲剧。  关键词:“典妻”制度:春宝娘:女性悲剧  文章编号:978-7-8073
期刊
摘要: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机会窗口的视角对中国Al芯片的发展和追赶进行了研究,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生态”这—机会窗口,建立了分析模型,旨在分析子机会窗口开启的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对整体行业的机会窗口的开启的影响,接着,基于案例说明中国企业如何对机会窗口进行回应。然后本文对技术追赶的绩效、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三部门连接器”模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机会窗口;追
期刊
“细节,人的生活、各色人与河流交集的细节:带着深情,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字:在他的笔下,万物含情。”读李汉荣《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慢速流淌的河》,我在书页边写下了以上三句話。的确,他不论书写什么,都细节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文字和节奏间带有强烈的热情和感染力,笔到意到,意到而笔已至,通篇甚至全书漫患着强烈的抒情色彩,闪烁着诗性、思辨、智性的光芒。  河流流经他的家乡,拐了几个弯,便把自己流成一
期刊
摘要:《四块玉》同《遗园》都是对高级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反映,以及他们面对爱情和生活以及人性不同的样态。无论是传奇爱情的理想,还是唯爱至上的坚守:无论是痴情男女的别离,还是现实功利的爱情观:无论是消逝的清流雅气,还是褪色的动态文化:无论是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还是结构和语言的审美特征,任何一面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咀嚼的美食。  关键词:《四块玉》;爱情;艺术;结构;语言  文章编号:978
期刊
摘要:改编是文学与影视互动的桥梁,它可以将文学名著历久弥新的经典价值与影视强大的传播价值相结合。电影与电视剧虽然在外在形态上极为相近却因为媒介属性不同所以内在会有很大差异。本文以基于文学名著《白鹿原》改编的电影剧作与电视剧剧作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别与一般规律,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学:改编:电影:电视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了“一标多本”的局面。在众多的版本中,相比较而言,人教版和岳麓版的特点最为鲜明。因此,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两个版本的同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课文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希冀以此梳理出两个版本的异同之处,同时为以后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人教版:岳麓版:太平天国运动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视频博客(vlog)作为具有短视频网络通信优势和传统博客个性化内容表达优势的新媒体形式,在短视频热潮中迅速兴起。如今,年轻时尚的“九零后”和“零零后”喜欢拿着相机或手机等移动摄影设备,把记录下的个人生活转换为个性化的生活日志并分享到新媒体平台。这种记录方法具有新颖时尚的名称“视频博客”。视频博客作为中国新的短视频模式,符合当前零散内容的消费习惯,影响并逐渐改
期刊
摘要:陕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对外传播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及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的树立,也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媒介与国家使命:现代法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通过分析法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这些经验与启示对于陕北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陕北文化:对外传播:政府主导  文章编号:978-7-80736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基督教作家远藤周作的《深河》这部作品所表达的宗教多元主义这一核心思想,阐明宗教多元主义思想是解决不同宗教间冲突,建立各宗教之间和谐关系的新型宗教思想范式。  关键词:宗教多元主义:基督教:泛神论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144-02  远藤周作,日本作家。1993年,《深河》出版,次年获谷崎润一郎奖。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社会、文化
期刊
摘要:我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现阶段下全球局势与经济发展形势多变,基层政府所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经济领域问题及其他各方面日益复杂的问题下,需要一个更有效率和治理能力的基层行政部门,在探讨行政组织的特征及其存在的职责、行政官员的动机及其不同行为模式的原因,通过行政组织和不同行政官员类型的视角进行分析,以基层工作应当抓重点事务,完善基层工作的评价机制,减轻文山会海的基层工作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