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质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营造自立学习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快、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建立师生互信互爱的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和不守纪律,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注意宽容引导。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教师时,我首先让学生学试操着:“同学们动动手,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成了什么图形?”我随之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按照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几个同学,我在班上大声地表扬她们不迷信书本,敢于自己创新的精神,同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开拓、大胆创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又站起来说:“老师,我展开的怎么是一个正方形呢?”我随势提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那什么样的圆柱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学生思维也非常活跃,积极讨论、纷纷举手,把学习思维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殊途同归: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跃,主体性强,发展了创新的兴趣,为以后的创新铺好了路子。
  二、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學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首先要给予肯定,但从培养创新意识、拓展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引导出更好、更妙的办法。这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思考,还可以怎么去解答?通过学生激烈的思考、讨论,学生中又出现了三种解法:8×4÷2-6=10(厘米),8×2-6=10(厘米),8+(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具有“出现”的精神。
  在教学中,解题思路不要给学生限制死了,应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技能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认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该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我首先发给学生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空心长方体,让学生动用手中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这个长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测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在观察中发现,多数学生用小正方体一层铺满后再铺第二层,铺完后,再数出个数24个,而每个单位体积是1立方厘米,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有位同学摆得特别快,他说:“我只摆了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就可以得出这个数,用4×3×2=24(个),既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此刻,已与新课的内容比较接近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再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同学们去发现不用数个数就能求体积的简便方法。同学们积极思考、个个勇跃,通过认真的讨论,得出了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能求出体积的方法,顺利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进而再启发学生从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上讨论正方体体积的求法,又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公式时学生自己推导的,因此,掌握的好,理解也比较牢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6,这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做法是将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还有的是拿“一半”作为中间量比较,认为3/7不足一半,而5/6比一半大,所以,3/7<5/6。后两种想法都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我常把学生自己归纳的或“发明”的一些细小的运算定律、规律,像“牛顿定律”一样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激发全体学生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一个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并不是那么神圣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学们脑中迸现。那星星的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五、适时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探索者和成功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针对这一点,都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地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成果进行“个性色彩”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保持十足的信心和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去研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如何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最紧迫的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激发;兴趣;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
期刊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对高职人才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更应当意识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
期刊
摘 要:结合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原因,浅谈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点看法,以期望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学生管理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
期刊
摘 要:“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才无德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一份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被企业辞退的中职学生中有50%以上不是因为技能原因,而是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因素。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入学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
期刊
摘 要: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审题能力相对较低,造成了原本简单的数学题目难以正确解答。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生在审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出发提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审题技巧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认真,课堂的交互氛围也非常好,学生也能够对所
期刊
摘 要:结合实际,论述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工作;就业;教育  一、从学生入学起就为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首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即有自己明确的就业目标,才能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努力争取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在这个时期,学校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的问题。干什么,是确定就业目标的起点,如果这个“点’选准了,就业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选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复杂多样,世界总体形势亦是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在当代的适用性遭到质疑和挑战,但历史告诉我们,新形势下我们更加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阶级阶层分析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来指导现实,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阶级观  马恩阶级观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基层主要开展青年工作、支教、支医、支农、开发性金融和灾后重建等12个专项行动,本文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职业发展面临问题、职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及基层团组织指导西部计划志愿者职业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职业规划  基层团组织以了解当代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提高团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服务宗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
期刊
摘 要:新课程 “标准”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期刊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应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有方向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思想特点。单纯、思想简单、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无远大的理想、依赖心强、好享受,追求和崇尚物质生活。  2.家庭背景。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