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还是反战?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是美国的政治与文化心脏,是举行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见证地。它是一处开放型的国家公园,由数片绿地和博物馆、纪念物组成,中轴线从国会大厦的台阶,经华盛顿纪念碑到林肯纪念堂,长约3000米。对于作为游客的我而言,这是美国的第一景点。
  我们从林肯纪念堂出来,走不远就到了广为人知的美国“两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纪念园区。关于前者,苹果手机地图显示的英文为“KoreanWarVeteransMemorial”,并无中文翻译,可能它在掂量“KoreanWar”译成“朝鲜战争”还是“韩战”,犹豫之间干脆不译;我看不如照发音,译成“高丽战争”,两不得罪。
  纪念园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最醒目的是一片开阔地上的一组散兵群雕,19名头戴钢盔、手持步枪、身披雨衣的士兵正在搜索前进。他们就是旅美作家林达在《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建筑师札记》一文中所说的,美国人心目中“英雄儿女”的形象表达。雕像群园区内还有一小块铭牌,上刻“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林达译)
  第二部分是黑色花岗岩纪念墙,分别刻有参战美军和“联合国军”死亡、受伤、失踪和被俘的人数。磨光的墙面上隐现着蚀刻的一些士兵的头部,据说这些头像,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报道中美军各个兵种无名士兵的真实照片而临摹的。
  第三部分是一段纪念墙上刻的一句口号“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这句碑文显然与散兵雕塑群铭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相呼应,是对参战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士兵所作牺牲的颂扬。
  我的问题来了。林达说,“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是在1995年6月27日才揭幕的,远在1982年揭幕的越战纪念碑之后,那么,在经历了对越战的不断重新认识之后,美国人在建立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呢?”为什么——凭什么?
  国家广场中轴线上一端的林肯纪念堂,台阶下是一方水池,“高丽战争”纪念园与越战纪念碑分列水池两边,有绿地连通。我奇怪,后者的手机地图显示,中文是“越战纪念碑”,英语却没有War(战争)一词。“越战纪念碑”其实也是一个纪念园区,由两组群雕和刻有阵亡将士名字的纪念墙组成。两组群雕,一是三个持枪的士兵;二是表现两个越南妇女正救护一名伤兵。越战纪念园区显然比“高丽战争”纪念园区低调得多。
  如果一方面参战的美军,被美国人认为是值得纪念和颂扬的,那么,另一方面,拒绝国家召唤,宁可坐牢也不上战场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何以也成了英雄?
  阿里公然对媒体发表的反战言论,震惊全美,2003年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拳王阿里》忠实地再现了这一幕。他掷地有声的话,打动了多少美国人的心,他说:“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可以说他揭露了美国自称捍卫自由和人权的伪善,他要争取的首先是自己作为一个黑人的自由(人权),他反抗的是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所以他是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英雄。
  作为正直的美国人,会承认他的话确实有道理:我尚且得不到自由,凭什么要我到外国去流血牺牲,替美国政府捍卫别人的自由?之前,18岁的阿里成为美国代表队的成员,出征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赢得了奥林匹克金牌。回国后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闹市区的一家饭店吃饭,却没有人肯为他服务,气得他把金牌扔进了大海。他说:我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国家效力了!
  1967年,地方法院以拒绝服兵役的罪名,吊销了阿里在全美各州的拳击执照,并没收了他的护照,阿里还将面临5年监禁的处罚,因此赋闲在家。但作为反战人士的代表,阿里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1970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恢复阿里的拳手资格。2005年11月9日,在首都华盛顿,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授予阿里“总统自由勋章”——还是以“自由”之名。是的,捍卫民权,捍卫自身权利,也是捍卫自由。阿里争自由,显然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阿里的反战算是说通了,是以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名义。那么,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他可是白人,并不存在遭受种族歧视的问题。他那首有名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太富有诗意,态度也就显得比较朦胧。另一位反战骁将约翰·列侬1969年创作《给和平一个机会》,态度则更鲜明:“……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难道它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这个反战的理由,也可以叫“和平主义”吧?
  可是,“和平”也可以是参战或开战的理由呀。
  国家广场有尊纪念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将军的雕像,我在林肯纪念堂买了一帧1864年格兰特在战场上的照片,上面题词是他的名言:“我对战争没有任何好感,我从不鼓动战争,除非为了和平。”
  而宗教极端组织、反人类的“伊斯兰国”,自称信奉最正宗的伊斯兰教,他们追求的据称就是“和平”——以“顺从”为前提的“和平”,即不顺从它的,一律杀无赦。
  最彻底的“和平主义”,不是“止戈为武”或“吊民伐罪”,以及“为自由而战”或“解放全人类”等含有动武理由的说法,而是反对一切战争。
  美国有首著名的反战单曲《内战》,最先收录于群星慈善专辑。它指出:一切战争皆为“内战”,战争唯独“喂肥了富人,却埋葬了穷人”。这个观点并不新鲜。早在17世纪,法国的一个大主教弗朗索瓦·费奈隆就曾说“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男人都是兄弟”(因为那年头战争是男人的事)。这支反战的《内战》出现在1990年,录制期间美国没有卷入任何军事行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向1960年代反越战歌曲致意的。它唱道:“华盛顿的纪念墙时时都在提醒我们/不要相信你会拥有自由/当自由的权利不在你手中的时候”——这段话很精彩。而它说“以上帝之爱和人权之名/横扫一切无所幸免”,也是有针对性的告诫。
  那么,我们能实现反对所有战争的“和平主义”吗?
  站在“两战”纪念园区,我不可能对身边巍巍矗立的林肯纪念堂,佯装视而不见。美国人民之所以特别崇敬林肯,是因为他带领那些正直的美国人打赢了南北战争,在给黑奴以自由的前提下,维护了联邦的政治统一性。
  所以,今天当“伊斯兰国”的屠刀砍向不肯顺从它的人们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拿起武器,挺身反击吗?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其他文献
称吴稚晖是“粗人”,并非确认这位民国元老的特质如此单纯,而是特意摘出其鲜明醒目的一面,以区别于同时代的各路英豪。这位“粗人”的“粗”,既见诸粗率的言行、粗鲁的文字,也见诸粗放的信仰(无政府主义)和粗朴的生活方式。  “动粗能力”出众  吴稚晖原名朓,后改名为敬恒,字稚晖,出身于小商户人家,五岁失恃,由外祖母抚养长大。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在码头附近玩耍,市面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江面上商船如梭,桅杆林
期刊
河北石家庄 王德彰(河北省政协乡音杂志社原主编)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河北省政协就开始阅读,直到今天。2017年的贵刊,11月中旬就已办理了订阅手续,在我每年订阅的五六种期刊里,贵刊是首选,且年年按期珍存,一期不落。  我觉得,贵刊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刊物,自然要体现政协履职的内涵,这在“议政论坛”“委员在线”等栏目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堪称完美。我之所以称其“完美”,是因为各界人士
期刊
四百多年前,当莎士比亚写下“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文主义箴言时,汤显祖创作出“临川四梦”,借《牡丹亭》的角色道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同样充满人性解放的意蕴。东西方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在同一时期创作了交相辉映的不朽杰作,折射出文明的曙光。  两位戏剧巨匠的生花妙笔,绘画出可资比较的两个时代:晚明中国光怪陆离,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社会风尚浮华奢靡,异端思潮逐渐兴起,社会转型和变迁正
期刊
现在政府提倡“双创”,这背后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试图重新释放社会活力的一次倒逼。2015年,我曾在李总理看望中关村创业青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当年任志强卖煎饼和总理看望创业青年都是历史大转折的标志》,今天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很大程度上就跟当年上山下乡后回城的知青一样,需探索出一条道路来,这很艰难。上世纪80年代有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今天也有人写文章忧虑《创业潮失败后,谁来
期刊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同舟共进》: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四百年来其戏曲演出历久不衰。相比而言,汤、莎两位戏剧巨匠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黄天骥: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临川四梦”。其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牡丹亭》水平很高,要深刻地体会是难以做到的。《牡丹亭》与汤显祖的其它剧本不同,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更有很大区别。  比如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
期刊
在当今社会,“见义勇为”是一种越发稀缺的美德,但在距今两千年前的秦朝,却是“黔首”(秦朝时期官方对百姓的称谓)们应尽的义务。  【“一人有罪,全体连坐”?】  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批记载秦朝法律的简牍,其中一批名为《法律答问》的秦简中就有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有人在大道上杀伤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应罚两套铠甲。)  或许对现代人来说
期刊
当前,社会上“良法善治”的提法多了起来。依法治国,良法善治无疑十分重要,但民主法治和良法善治并不等同,甚至有较大的区别。  “不对人感恩戴德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特点”  善治是人民的基本要求。中国历史上值得称道的善治就不少,比如,康乾时代就有过举办“千叟宴”的善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在北京首次举行有来自全国4240位60岁以上老人参加的盛大宴会。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举行了第二次,参加人数
期刊
【向往·出发】  早就想到以色列看看这个奇迹般的国家——“奇迹”是我的感觉,也是以色列研究专家肖宪在《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里的观点:“如果说,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到50年后以色列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这个新生的犹太人国家能够生存下来,并取得迅速的发展,不能不说是又一个奇迹。”  我理解生存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二是立稳脚跟。  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一届犹
期刊
我一直疑惑,以往那些叛逆的人,与权力较劲的人,揪住一件事就是要与权力死磕的人,都是为了追求某种主义、信奉某种制度吗?事实证明,这或多或少有一些臆想和拔高的成分,事情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崇高——往往不过为对得住未泯灭的良心。  宋佑硕,韩国电影《辩护人》中的男主角,就属于这样的人。  他出身贫寒,曾穷困潦倒到因付不起小吃店老板娘的饭钱而逃单,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靠学猫叫来驱鼠。后来他做了
期刊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对于新兴的国立武汉大学来说,可谓是一段励精图治、快速发展和迅猛崛起的黄金年代;然而,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又是强邻日本不断入侵和蚕食国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危机和灾难的时期。  在日本军国主义步步紧逼,逐渐将两国之间的局部冲突扩大、升级为全面战争的这段时间里,武大虽因深处内陆腹地,与日寇直接制造事端的东北、华北与上海等地相距甚远,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一方面,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