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条件语境主义及其主要诘难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境主义是近年来反对怀疑主义的主要理论,语境主义者主张知识归因依赖于归因者的语境,知识标准随着语境不同而不同。在语境主义的诸多流派中,以德洛斯的语境主义理论影响巨大又备受争议,他的方案是其认知状态强度理论和诺齐克的虚拟条件理论结合的结果。本文梳理了德洛斯的语境主义方案及其主要诘难,捍卫其合理性的同时指出了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语境主义;怀疑论;敏感性原则;认知状态强度
  1“无知的论证”与德洛斯的立场
  德洛斯(Keith Derose)指出,大多数著名且有力的怀疑论论证都采用“无知论证(The Argument from Ignorance)”的方式,即:
  (1):我不知道非H。(前提)
  (2):如果我不知道非H,那么我不知道O。(前提)
  所以,(3)我不知道O。(结论)
  其中,“O”一般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如“我有一双手”,“H”一般是特意挑选出来的怀疑论假设,如“我是‘缸中之脑’”。无知论证确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命题H被适当地选取,它的每一个前提都是似乎合理的,但其结论的反面“我知道O”也符合直觉。对于以下三个相互矛盾的命题:
  (1):我不知道非H。
  (2):如果我不知道非H,那么我不知道O。
  (3):我知道O。(结论的否定)
  我们似乎必须放弃一个,而德洛斯却试图分别解释这三个命题的说服力。
  2前提(1)与“虚拟条件解释(SCA)”
  德洛斯借用诺齐克的虚拟条件解释(Subjunctive conditionals account,SCA)来说明前提(1),这一理论可以这样表述:“我不是缸中之脑”的这种信念的问题在于,即使这个信念是错的,我也会相信“我不是缸中之脑”。诺齐克把这种信念称作“不敏感的(insensitive)”信念,即这种信念对“真(truth)”不敏感。德洛斯认为正是因为“非H”的不敏感性,才构成了前提(1)的说服力。因为“非H”是不敏感信念,“非H”的真假对于我们来说无法区分,因此我们直觉上会认为我们不知道“非H”。
  SCA理论并非没有反例,但只要其足以解释怀疑论论证的前提(1)的直觉吸引力即可。德洛斯反对诺齐克的地方是,诺齐克依据SCA理论来反对前提(2),即我们的信念“我不知道非H”是不敏感的,但是信念“我不知道O”却是敏感的,因此诺齐克认为,在不知道自己是否缸中之脑的情况下,也能知道自己有一双手,在承认前期(1)的情况下,拒绝前提(2)。
  3前提(2)与认知状态强度
  德洛斯强烈认可前提(2),因而希望既能够接受SCA理论,又避免错误地攻击到前提(2)。他的办法是引入语境主义的核心概念——“认知状态强度(strength of epistemic position)”理论来调和这一矛盾。
  这一理论是这样的,在知识归因中,主体的认知状态需要多强才能使对他的知识归因为真,这取决于说话者的语境。假设S是认知主体,P是S相信的真命题,A和B是S所处的两个不同情境,如果说“如果S在A情境中知道P,那么S在B情境中也知道P”,这就意味着S在情境B中关于P的认知状态强度至少不低于在情境A中的认知状态强度。即,如果我知道我有一双手,那我就知道我不是无身体的缸中之脑,其逆否命题就是,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腦(非H),那么我就不知道自己有一双手(O)。在德洛斯看来,这是因为“知道O”对认知状态强度的要求至少不低于“知道非H”。
  4敏感性规则与怀疑论的语境主义解
  在用诺齐克的SCA理论解释了前提(1),用认知状态强度理论解释了前提(2)之后,德洛斯认为怀疑主义是如通过“无知的论证”操纵知识标准从而否定日常知识,也就一清二楚了。德洛斯把怀疑主义操纵知识标准的机制称作“敏感性规则(Rule of Sensitivity)”,即,当断言主体S知道或不知道命题P的时候,知识的标准就被提高了,提高到S关于P的信念必须要是敏感的,才能算作知识。而在无知的论证中,P涉及怀疑论的假说,根据敏感性规则,S必须要在比能够说明怀疑论是错误的状态还要强的状态,才能声称知道P。
  德洛斯指出,尽管怀疑主义可以提高知识标准,正如在无知的论证中,知识标准被前提(1)提高了,但只要你同时认识到在日常的低标准下,“O(如:我有手)”是对的,就可以声称“知道O”。这样,怀疑主义难题,即三个同时貌似合理的却相互矛盾的命题就都分别得到了辩护。
  5归因者语境敏感性
  德洛斯认为,随着语境的变化,知识归因的认知状态强度要求,即知识的标准也会随之变化。德洛斯借用“相关替代项(Relevant alternatives,RA)”理论中,确定相关替代项范围的两种因素来说明语境是如何受影响的。这两种因素,一种是认知者所处的环境的特点,他叫做“主体因素(subject factors)”;一种是说话者的语言和心理情境,他叫做“归因者因素(attributor factors)”。
  主体因素影响“知道”的真值,即主体需要在“足够强”的认知状态,对于他的真信念P,他才能称得上“知道P”。这个标准是不变不动的。但“足够强”的标准由语境,也就是归因者因素决定,其影响“知道”的意义也即标准。尽管“归因者因素”和“主体因素”都影响语境,影响我们对某一信念是否知识的判断,但两者“知识”的含义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我一开始说知道,但后来得知其他可能性(基于事实),然后说不知道,则我收回了、反对了之前的断言。即,“归因者因素”影响的是“知道”的含义、内容、标准(不同的“知道”),对知识标准定量。“主体因素”影响的是“知道”的真值,即知识标准是否被满足,对知识与否定性(同一个“知道”)。   德洛斯以是否承认“归因者因素”划分语境主义的RA理论和非语境主义的RA理论,即“归因者因素”是区分语境主义与非语境主义的关键特征。
  6主要诘难
  6.1非相关性指控
  恩尼斯特·索萨认为,语境主义通过元语言上升把知识论问题变成了一个与原问题相关但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问题。知识论原本探讨的是人类知识的本质、条件和范围,而语境主义强调对个人关于特定信念的任何状态的分析,强调当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如在哲学讨论的场合中信念成其为知识的门槛会被提高,而高于日常谈话的语境,并且关注在不同语境及谈话场合中如何使用“知道”一词才是恰当的,这样语境主义的知识论就变成了一个探讨知识的门槛设定机制的问题。从而,语境主义变成了一个与传统知识论大相径庭的问题,其与人类知识的本质、条件和范围的问题有多大相关性就十分存疑。
  6.2不变主义的挑战
  彼得·安格尔(Peter Unger)提出了一种怀疑主义的语境不变主义观念,他认为只有当某人对于某信念处在一个极强的,强到比其他任何人对任何信念的强度都要强的认知状态下,才能称他知道这一信念。即他主张知识归因的真值条件有着极高的单一标准,因此对于知识归因他得出了一个怀疑主义的结论。作为其反面,非怀疑论者则主张知识归因的真值条件是单一的但标准较低。在德洛斯看来,不变主义是语境主义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挑战,处理好不变主义的反驳是语境主义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以彼得·安格尔为代表的不变主义的显著特点就是区分了知识归因的真值条件和“有保证的可断言性”,即在主张知识归因的标准有着恒常不变的标准的同时认为“S知道P”句式的使用恰当与否是随语境变化的。
  6.3语境动力学问题
  6.3.1事实性难题
  事实性难题根植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直觉,即一个身处高标准语境下的主体S,知道了另一个处在低标准语境下的主体所知道的命题P,P在低标准语境下可以归因为主体的知识,在高标准语境下则不能。那么S到底知不知道P呢?这涉及的其实还是一个高低语境的转换问题,即语境上升和下降的语境动力学问题。
  尽管德洛斯还没有直接回答过事实性难题,但从他的语境主义思路我们不难替他回应这一挑战,事实性问题强调的无非是归因者考虑到认知主体在一个较高标准的语境下相对于一个命题无法进行知识归因,而同时认识到在一个较低标准的语境下可以正当地对同一命题进行知识归因,造成似乎认知主体在同一语境中既知道又不知道同一个命题的假象。实际上,认知主体知道这一命题是当他处在高标准语境下说的,而当他意识到一个低标准语境的存在的时候他就可以对这一命题进行知识归因。所以,说认知主体既知道又不知道同一命题是对的,只是这个“知道”是对于两个不同语境而言的。德洛斯在展开其虚拟条件语境主义理论的时候,通过“语境上升”和“语境下降”两条通道已经为事实性问题留下了解决方案。
  6.3.2对认知状态比较条件句的反驳
  德洛斯引入比较条件句来说明认知状态强度,例如“如果马格西是高的,那么威尔特是高的;如果威尔特不高,那么马格西也不高”,德洛斯认为这种命题成立的理由之一便是其隐含了比较性知识“威尔特至少和马格西一样高”。德洛斯用比较条件句解释“无知论证”的前提二:
  如果S不知道not-H,那S就不知道O;如果S知道O,那么S就知道not-H。这表明S对于not-H的认知状态强度至少不比对于O的低。而不妨假设P1:我有双手;P2:我有左手。很显然,如果我不知道P2,那么我就不知道P1;反之,如果我知道P1,我就知道P2。所以P2的认知状态强度要求要比P1的认知状态强度高,即我对于P2要处在比对于P1更强的认知状态才能成其为知识。换句话说,要使我的真信念P2“我有左手”为知识,我需要掌握比P1“我有双手”更多更强的信念证据。这显然与我们的直觉相悖,因为使P1“我有双手”为真所需要的信念证据显然比P2“我有左手”要多。
  7总结
  从上述语境主义的诘难可见,非知识论相关性批判尽管犀利但依然有辩解空间,这一类来自最外部的批判严厉却伤害不了语境主义的根基。不变主义与语境主义的争论聚焦在语境只能决定“有保证的可断言性”的标准而无法决定知识归因的真值条件,由于不变主义本身与怀疑论的密切联系和“有保证的可断言性”本身的缺陷使其对语境主义的攻击捉襟见肘反而时常处于守势。事实上,对德洛斯的虚拟条件语境主义最有力的攻击常常都来自针对其理论内部,尤其是对其两个核心概念“敏感性原则”和“认知状态强度”的反驳。这些诘难表明德洛斯的理论内部存在的显著问题,只有在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捍卫怀疑论攻击下的日常知识的理论目标。
  参考文献
  [1]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in K DeRose,T A Warfield(eds.).Skepticism:A Comtemporary Reader[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83-207
  [2]Keith DeRose.Contextualism and Knowledge Attributions[J].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1992(52):913-929
  [3]Nozick,R.(1988).Knowledge and scepticism.Perceptual Knowledge,24(3),170–189.
  [4]Goldman,A. I. (1976). Discrimination and perceptual knowledge. Journal of Philosophy,73(20),771-791.
  [5]Sosa,E. (2010). Skepticism and contextualism.No?s,34(s1),1-18.
  [6]Unger,P. K. “Ignorance.”Theory Culture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一个伟大举措。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平台,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期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資源和教学过程,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预设目标。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一、利用多媒体
<正> 机体对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损害作出炎症反应,以提高防御能力,清除损伤以及重建受损的组织结构。炎症可以由于感染性病原体、机械性、温度或化学性组织损伤、不同原因的
为了探讨关节康复活动训练器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中的应用效果,将48 例肘关节骨折手术及石膏外固定2-3 个月、已出现明显活动度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
我们深知,万事开头难,头开得好,开得顺利,趣味性强,兴趣自然来。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总是抓住初学者新鲜、好奇、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  1上好第一堂英语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一次见面时,我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羡慕的感觉。因此,第一堂英语课我必须以整洁光鲜的外表、神采奕奕、语言亢奋、洪亮、流利,语音语调标准、规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边跟同学们逐个握手边说:Hello e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疾病患者院内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收治我院96 例重症监护病房肺疾病患者,针对不同感染的相关因素实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不断的更新和改变教学方式。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去,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然流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然流程]  探究性学习,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中自主的发现问题,然后再去研究问题,最终
丘陵山地果园土壤培肥的若干问题庄伊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361006)福建丘陵山地果园土壤主要从南亚热带区的赤红壤及中亚热带区的红壤发育而来。此类果园土壤经长期的自然和人为
本文以南越国宫署遗址基坑综合治水设计实践为例,浅谈了在地下水位多变、降水丰富的地区,如何控制地下水位,从而控制土遗址本体含水率,为土遗址保护创造最佳的条件。
周日得闲,带妻子回家看望父母,一到家,父母就四处找寻,一会儿里间,一会儿厨房.父母都80多岁了,腿脚不好,耳朵也聋,好像有什么好吃的放在哪个地方忘记了,所以拖着不利索的双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