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化教学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流行。通过情境的设置,首先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趣味,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能够借助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生动的理解,让学生具体的总结文本信息;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情境进行深入的感受,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充满着厌倦的情绪,无法积极融入到教师的讲解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学生的知识修养比较匮乏,对于文本中的很多内容难以进行深入,具体的理解;三是教师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教育,难以让学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的魅力。而通过情境的设定,则能够让学生借助具体的画面形象的理解文本内容,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普遍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存在着强烈的厌倦心理,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课堂学習;二是教师对于学生比较严厉,师生关系比较隔阂,难以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可以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阅读《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本文主要对作者小时候生活的圆字中的风景进行了丰富的描写,有着很多优美的段落。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段落进行图片与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很多蚂蚱,自由蹦跳,很多蝴蝶翩翩飞舞的图片。学生能够通过图片中的情境获得活泼有趣的感受,从而产生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可以用课文中的段落来描述这些图片吗?”学生能够对“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等段落展开深入的阅读。又比如,我是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出乡村中一位老年人辛勤劳作的视频,然后与学生交流“视频中的老爷爷和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很像呢?”学生由此能够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等段落进行细致的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设定有趣的情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专注力。
二、依次设定情境,总结文本内容
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很多的语文文本具有着篇幅较长,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学生在阅读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往往不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情境的设定,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感受来具体的认识文本的组成部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依次设定情境,引导学生全面总结文本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进行文本内容的总结。在学生产生困难时,教师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诸葛亮和周瑜交谈的图片。然后与学生交流“图片中的内容对应课文中哪些段落呢?”学生由此能够对诸葛亮和周瑜打赌的片段进行总体阅读,总结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诸葛亮悠闲的独坐品茶,面带微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阅读相关文本。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第二部分,主要描写诸葛亮在接受任务后十分镇定,等待时机的过程。最后教室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曹操下令士兵万箭齐发的图片。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诸葛亮借助大雾骗取了曹操十万支箭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图片全部进行播放,让学生用更为精炼的语言总结文本内容。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逐次设定情境,让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对文本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总结文本信息,提高阅读的特性。
三、引入生活情境,获得深刻感悟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很多语文文本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阅读这一部分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对文本中人物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品德的优秀之处,并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学习,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刷子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比如,在阅读“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段落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场景吗?”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一些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辛勤劳动时的场景,一些学生能够联想到马路上的建筑工人努力工作时的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从这些人物的劳动中,我们能够获得怎样的感悟呢?”学生能够发现这些人物普遍都有着高超的劳动技能,从而能够认识到广泛参与劳动,提升劳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认识到这些人物的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劳动热情,广泛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将生活情境引入到语文阅读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有效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着非常全面的作用。在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情境的设定,引导学生理性化地阅读文本,全面总结文本信息;其次,还要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文本情境进行具体的联系,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
参考文献
[1]李婷婷 .论生活情境对优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 [J].当代家庭教育 ,2021(15):125-126.
[2]王发瑞 .借助情境化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 [J].学周刊 ,2021(18):75-76.
[3]陈丽萍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 [J].小学生作文辅导 (上旬 ),2021(04):36.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弄相小学 5463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充满着厌倦的情绪,无法积极融入到教师的讲解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学生的知识修养比较匮乏,对于文本中的很多内容难以进行深入,具体的理解;三是教师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教育,难以让学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的魅力。而通过情境的设定,则能够让学生借助具体的画面形象的理解文本内容,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普遍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存在着强烈的厌倦心理,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课堂学習;二是教师对于学生比较严厉,师生关系比较隔阂,难以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可以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阅读《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本文主要对作者小时候生活的圆字中的风景进行了丰富的描写,有着很多优美的段落。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段落进行图片与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很多蚂蚱,自由蹦跳,很多蝴蝶翩翩飞舞的图片。学生能够通过图片中的情境获得活泼有趣的感受,从而产生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可以用课文中的段落来描述这些图片吗?”学生能够对“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等段落展开深入的阅读。又比如,我是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出乡村中一位老年人辛勤劳作的视频,然后与学生交流“视频中的老爷爷和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很像呢?”学生由此能够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等段落进行细致的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设定有趣的情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专注力。
二、依次设定情境,总结文本内容
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很多的语文文本具有着篇幅较长,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学生在阅读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往往不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情境的设定,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感受来具体的认识文本的组成部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依次设定情境,引导学生全面总结文本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进行文本内容的总结。在学生产生困难时,教师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诸葛亮和周瑜交谈的图片。然后与学生交流“图片中的内容对应课文中哪些段落呢?”学生由此能够对诸葛亮和周瑜打赌的片段进行总体阅读,总结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诸葛亮悠闲的独坐品茶,面带微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阅读相关文本。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第二部分,主要描写诸葛亮在接受任务后十分镇定,等待时机的过程。最后教室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曹操下令士兵万箭齐发的图片。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诸葛亮借助大雾骗取了曹操十万支箭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图片全部进行播放,让学生用更为精炼的语言总结文本内容。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逐次设定情境,让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对文本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总结文本信息,提高阅读的特性。
三、引入生活情境,获得深刻感悟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很多语文文本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阅读这一部分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对文本中人物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品德的优秀之处,并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学习,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刷子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比如,在阅读“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段落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场景吗?”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一些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辛勤劳动时的场景,一些学生能够联想到马路上的建筑工人努力工作时的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从这些人物的劳动中,我们能够获得怎样的感悟呢?”学生能够发现这些人物普遍都有着高超的劳动技能,从而能够认识到广泛参与劳动,提升劳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认识到这些人物的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劳动热情,广泛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将生活情境引入到语文阅读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有效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着非常全面的作用。在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情境的设定,引导学生理性化地阅读文本,全面总结文本信息;其次,还要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文本情境进行具体的联系,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
参考文献
[1]李婷婷 .论生活情境对优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 [J].当代家庭教育 ,2021(15):125-126.
[2]王发瑞 .借助情境化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 [J].学周刊 ,2021(18):75-76.
[3]陈丽萍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 [J].小学生作文辅导 (上旬 ),2021(04):36.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弄相小学 54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