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个性心理因素等影响,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以尊重和沟通为切入点,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打好基础。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教育 手肢体语言 沟通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一书中指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视。
  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以及个性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对生活困苦的焦虑;对前途的担忧与恐慌;在交际中的自卑与封闭;面对学习的厌烦与无奈等等。对聋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聋生的个性发展,对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使其回归主流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经很多,结合聋生的特点,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应该是“尊重与沟通”。
  一、尊重聋生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1、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和聋生交朋友。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角色是“权威型”的,对学生采取的是“俯视式”的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观念已陈旧落伍,尤其对于特教老师来说,面对的是残疾孩子,更要事事处处体现出内心对他们的尊重。要积极转换角色,由“简单粗暴型”向“和蔼可亲型”发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去和聋生交朋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下活动时教师都要注意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平视学生,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保护聋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
  隐私是一种权利,人人都有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教师要站在“依法执教”的高度,从掌握学生的信息中准确地筛选出那些属于学生的隐私或比较敏感、在意的问题,给以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工作中曾遇到一位教师在激励本班学生努力学习时,不小心拿了一位复读的学生当“反面教材”,致使这位学生当即愤然离开课堂。还有的老师拿聋生的一些异常行为和出错的作业试题开玩笑,这些都容易对聋生的心理和人格造成伤害,教育无小节,教师当避之。
  3、宽容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聋生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认知程度有限,在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更容易犯错误。对于聋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当首先冷静地分析哪些是一般性的错误,哪些是原则性的错误,然后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对于一般性的错误可做一些正面的引导和矫正,然后加以强化即可。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和良苦用心,之后再依照校级班规履行措施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法纪”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切忌拿学生的错误当众抖搂或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不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宽容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注意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拿起表扬的武器,利用“放大镜”和“扩音器”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用“优点”去融化学生的“缺点”。对于学生的每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让学生时刻生活在希望之中,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忧虑和恐慌,自卑与封闭,让心灵荡漾在阳光之下。尊重不是怜悯和施舍,它是对待学生的一种态度和素养,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需要教师把这种素养专业化,深深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教师与聋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沟通是人类进行情感宣泄的基本途径,面对心中的压抑、痛苦、迷茫,聋生更渴望与人沟通。我曾对100名聋生进行过调查:“当你遇到烦恼时会向谁诉说”,调查结果如下:找同伴或者朋友的占62%,找父母的20%,找教师的13%,其他5%。62%和13%这两个数字同时说明:教师在聋生心目中的“朋友角色”不够重,所以他们不愿意与之沟通。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放下师道尊严”架子的同时还要采取主动的态度去和聋生沟通。具体工作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口语”、手语和书面语的相互配合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手语”作为聋生的“语言”,直接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手语”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但聋生作为一个群体,由于存在着个性差异,有些聋生不善于通过手语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再加上手语表达本身的局限性,教师可选择通过书面语言来和聋生进行沟通。但因为聋生的书面语言往往会有语句颠倒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要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书面语言沟通时教师要先做到耐心、细心、静心地“聆听”,当聋生“释放”完后,教师需要表达时,可把你的问话设计成“填空题”或者“选择题”,简单明了,易于聋生理解,便于教师进行“疏导”。进行书面语言沟通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敏感力”,这种“敏感力”来自于长期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动向。
  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想说,乐于说从而达到沟通效果的最优化,大多时更需要“口语”(手语)和“书面语”的配合使用。
  2、“肢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的交相辉映。
  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对于聋生而言这种直观的感受既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又可以准确地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在聋生失望和无奈时,轻拍肩背表示你的鼓励和安慰;当学生取得成功和进步时,送去一个掌声或浅浅的微笑表示你的肯定和鼓励;在和聋生交流时,正视对方表示你的友善和诚恳等等。这些肢体语言对于培养聋生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后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面对聋生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向上的“他暗示”,如充满热情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情感表现,轻松幽默的语言等去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聋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暗示”和“肢体语言”是相通相融的。教师要适时抓住聋生的每点进步,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和“肢体语言”,在和风细雨中,让聋生有如沐春风般的感受,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总之,尊重与沟通作为聋生心健教康教育的切入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只有尊重没有沟通,也不能不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沟通。尊重与沟通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作为特教工作者,需要把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聋生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聋生与个人、与社会、与环境的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数学文化教育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本文通过对高职数学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分析,针对学生急需的数学能力培养问题,提出在现行的教学中加入数学文化的成分,使数学课更具有工具课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改革 数学文化 数学能力 数学教育    引言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下发后,对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的重视,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行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和加深,严肃的要求我们要积极的面对教育的改革问题,高考的模式也在伴随着教育的改革而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在高中物理科目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的模式在适应高考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日益地显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的安排问题等等。本文主要是对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和高中物理框架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借此以抛砖引玉,带动更多的有学之士参与到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应该如何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的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一问一答,整体划一的模式,本着“不怕好动,就怕不动”的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四动”。  一动是要动心。“动心”就是发生兴趣。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凭兴趣行事的特点较为突出。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个特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和各式各
音乐是一种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如今,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音乐课的形式从填鸭式的教学变成了“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其内容也丰富了,从几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变成了学习各种音乐要素(如节奏、曲调、力度、速度……)、了解音乐作品的种类风格(如声乐、器乐、戏剧音乐)、知道乐器的种类和著名音乐家、感受各种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等,这也就给教师上课、学生学习提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日益突显。本文着重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拓展及应用策略。面对中学历史新课程,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有利于对教学效果的测评与反馈。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
从事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 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文科学生数学能力在逐渐下降,部分文科学生严重偏科的现象日趋严重。因而,高中文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亟待重视。下面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整理成文,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点燃火花,培养兴趣  高中文科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上的差异很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深奥,自
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从单纯的以数学知识技能为目标导向转变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为目标导向,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现代数学教育的这种深层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打磨细节。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切实打磨数学教育中的细节,已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在细节中累积  《新课标》指出:“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
【摘要】儿童的健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这就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的。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有利于家教。  【关键词】自理能力 耐受挫折性 精神孤独 自我为中心    众所周知,80后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许许多多的报道也说80后正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那么80后成家立业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数学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兴趣性、双边性原则,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认知。  【关键词】数学课 提问 层次性 兴趣性 双边性 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
提到数学,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认为数学就学数数,学如何计算,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不知道怎么用,但其时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将生活问题引进数学课堂  新的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