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报告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在扶贫开发新阶段,为提升贫困地区产业造血能力,引领贫困群众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提出的重大创新工程、攻坚工程。实践证明,“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的实施,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产业开发意识,锻炼了扶贫干部产业扶贫能力;创新与完善了扶贫机制,提高了扶贫工作水平。
  基本概述
  目前,广西的产业扶贫开发还面临着几大难题:在资金上,规划零散,建设项目过多,单个项目投入少,到户扶持的力度小。在规模上,许多项目未形成连片开发和整屯整村参与,难以形成规模和提高市场竟争力。在组织上,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等的带动作用还没发挥出来,许多项目在村屯实施时缺乏对农户的有力组织和引导。在诸多问题和缺乏示范性产业带动下,贫困地区一些干部和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减贫还存在信心不足现象。
  广西扶贫办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产业扶贫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上要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建成若干产业化扶贫示范点(基地)以及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等来推动全区的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提升扶贫产业化开发水平。基于这样的思路,广西扶贫办做出了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的决策。这个决策得到了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认可和肯定,“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上升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成为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即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期末,辐射带动的贫困村农户数增加一倍以上,力争农户增收一倍以上;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到“十二五”期末,力争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
  工程主要扶持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含享受待遇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持项目限于种植业(含低产改造项目)和养殖业两大类项目,每年每个项目投入300万元左右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养殖业项目连续扶持2-3年,种植业项目连续扶持3-5年。


  发展状况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自2011年启动实施4年来,已扶持50个基地,达到了产业基地巩固,产业持续扩大规模,与合作社、企业联系较紧密,产品市场化率较高,群众增收明显的效果。
  2010-2011年,决策启动阶段。2010年底,扶贫办领导提出了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的思路。2011年3-5月,开始进行筹备工作,形成了一整套项目竞选方案。6月,经过激烈的竞选,来宾市忻城县、防城港市上思县、桂林市龙胜县等16个县成为首批项目县。入选项目涵盖了桑蚕、甘蔗、油茶、竹子、茶叶、金银花、药菊、百香果、葡萄、肉兔、蛋鸡、罗非鱼、毛竹低改和茶园低改等地方特色产业。9月,“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广西的产业化扶贫翻开新的一页。
  2012年,丰富规范阶段。2012年,为扎实有效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区扶贫办组织了2012年新增项目县的竞选及相关专家实地查看,确定了南宁市隆安县栀子种植、来宾市金秀县石崖茶、桂林市恭城县竹鼠养殖等9个项目,将项目县增至25个。同时,为进一步规范 “十百千”工程管理要求,提高项目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项目示范效果,经过近一年的撰稿修改及征求各方意见,10月,广西扶贫办制定出台《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为“十百千”工程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3-2014年,深化提高阶段。这两年,“十百千”工程进一步扩大惠及面。2013年3月,通过公开竞选,河池市凤山县核桃种植、南宁市上林县桑菇配套种植、百色市靖西县柑橘种植等15个项目通过了竞选评审,成为当年度“十百千”工程新增项目。在2014年3月的“十百千”工程竞选中,河池市天峨县珍珠李种植、贺州市富川县脐橙种植、崇左市龙州县澳洲坚果种植等10个项目脱颖而出,确定为2014年新增项目县。此外,为更客观全面掌握项目实施的成效与不足,2014年区扶贫办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十百千”工程进行全面评估,以求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做法,提高水平。
  至此,“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四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600万,覆盖全区50个县,除2014年新建规模外,已完成种植17.8万亩,低产改造10万亩,家禽养殖17.7万羽,肉兔养殖32.1万只,竹鼠养殖4万只,淡水养殖4200箱(1箱产鱼约2000公斤),项目覆盖1345个村,其中贫困村869个;扶持农户12.9万户,其中贫困农户8.2万户,广西扶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日趋专业。
  主要措施
  一是实行竞争立项,公平择优入选。为提高项目县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广西扶贫办采用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项目县,制定项目申报指南(或竞选方案)、项目竞选评分标准、项目竞选行为准则与监督办法。各参选县都高度重视项目竞选前期工作,在项目区域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都作了较充分的研究讨论和准备。充分扎实的前期工作改变了以往扶贫项目仓促上阵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广西扶贫办联合财政厅组建竞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审会议,邀请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相关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确定项目县,并现场公布评审分数,使整个过程保持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各级高度重视,领导组织得力。项目县领导和扶贫部门高度重视“十百千”工程项目,把它作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点项目来抓。各项目县都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县领导统筹,整合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共同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每个项目县都制定了年度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机构、具体目标、资金安排、实施进度计划等内容。各级扶贫部门积极配合,着力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广西扶贫办每年除了精心组织项目评审会议,还定期组织工作组对所有项目县开展检查指导工作,旨在准确掌握项目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资金使用等情况。2012-2013年在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后,均及时发布检查情况通报,推广成功经验并纠正存在问题,有力促进了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是出台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运作。2012年10月,经过反复酝酿,征求多方意见,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实施与管理,资金管理,考评验收,奖惩措施,常规退出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调动项目区农户发展产业积极性,解决项目区非贫困户难以享受产业发展机遇的问题,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提出“对项目区内参与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愿意并承担帮扶责任的一般农户,可视帮扶及示范带动情况适当给予支持,但每户支持的额度不得超过当地扶贫对象扶持额度的60%”。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十百千”工程项目管理步入了有章可循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对加快项目进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培训指导,确保实施成效。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对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强调各项管理工作要点,着重推广取得较好成效或有一定创新亮点的项目典型,提高扶贫干部对产业化扶贫项目的认识,激发推进“十百千”项目的热情。二是加强与各项目县农、林、牧等专业部门合作,扎实开展针对项目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如贺州市昭平县茶叶种植项目实施后,分别在11个基地举办了多期茶叶种植生产技术培训班,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及茶叶办的技术专家到基地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发放给种茶农户。扶贫部门还根据茶农需要,不定期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到茶叶基地,现场指导农户种植,极大提高了项目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强政策扶持,依托龙头带动。“十百千”工程强调产业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的带动非同小可,举足轻重,因此,扶持相关龙头企业的发展也是推进“十百千”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据统计,70%以上的“十百千”项目是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的。广西扶贫办通过确认扶贫龙头企业,落实政策扶持,以给予贷款贴息、签订扶贫契约合同、加强沟通协调等方式来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据统计,2011-2013年,全区对涉及“十百千”项目的26家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达 2641.5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项目贷款88050万元,强化了企业在引导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取得成效
  遵循“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特色优势;长远规划,连片开发,科技支撑;注重创新,打造品牌,示范推广”等原则的“十百千”工程实施三年来,建立了示范点、示范片,探索和创新了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推动效应,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极大提升了广西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
  第一,项目目标明确,促进产业提升。“十百千”产业化示范工程的确立具有产业化、示范性、推广性特征,是广西今后产业化扶贫发展的标杆、方向和引领。扶贫产业项目不仅使扶持对象收入显著提高,而且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升级,进而建立起区域性的支柱产业。


  兴安县葡萄种植项目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典型。漠川乡是兴安县一个边远贫困乡。2011年以前,该乡只有零星的几百亩葡萄,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近1/3属于贫困人口。为改变贫困状况,兴安县将2011年度的“十百千”项目全部集中在漠川乡的6个贫困村推进,通过补贴水泥柱、加强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了2000亩温克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促成了葡萄合作社的建立。2013年这批葡萄已开始产出成果,每亩产量平均3500斤左右,地头收购价最低为5.3元/斤,亩产值达到近18000元,扣除成本2000元之后,每亩纯收入约16000元。当地流行一句话:“一亩温克葡萄,等于一辆柳微车。”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带动了项目农户脱贫致富,还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的群众回乡种植葡萄。目前,温克葡萄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种植总面积近8000亩,已成立5个葡萄合作社,有效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2013年8月,漠川乡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称号。
  第二,探索有效模式,扩大产业规模。为确保“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真正为更多贫困农户带来有保障的收益,许多项目重点抓好经营模式,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取得了较好效果。
  南宁市马山县百香果种植项目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异地产业扶贫”的模式,通过扶贫龙头企业让利分红带动发展,由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扶贫龙头企业合作,将零散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根据协议,每年除去项目分红外,农户还可从每亩土地获得租金收入,部分贫困农户还受雇到基地打工进一步获取酬劳。作为“十百千”工程最早的2011年第一批入选项目,当地县政府在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依托基地发展,延长百香果产业链,建立深加工工厂,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综合效益,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使百香果种植成为该县农民的一项创收产业,同时对推动全市范围内加大发展百香果产业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第三,项目效果初显,助推群众增收。结合农民收入培增计划,“十百千”工程的所有工作都把提高扶持农户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通过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等方式保护农户的利益。因为项目种类众多,有些项目如核桃、油茶、茶叶、树类水果、中药材种植等还不能近期产生效益,故目前难以统计其促农增收情况。但低产改造、养殖以及甘蔗、葡萄、桑蚕等项目的效益产出时间较快,这些项目目前已多数取得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如茶叶大县百色市凌云县在实施“十百千”茶叶低产改造项目后,积极打造有机茶园基地,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与2012年同期(四、五、六三个月)对比,2013年项目受益农户收入增幅平均在40%以上,仅四、五、六三个月户均比同期增收2600多元。桂林市灌阳县药菊种植项目,属于一年生的中草药项目,亩产胎菊1000公斤以上,2013年当地企业按市场价2.3元/公斤(比协议保护价高出2元)收购,每亩产值9200元,减去每亩成本约3000元,每亩纯收入达6200元。
  第四,示范效应显现,带动辐射增强。许多县在“十百千”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项目的示范性,通过规模开发、加强宣传等手段树立样板,使项目的影响日益扩大,带动众多农户参与项目或是自行参照项目经验进行开发建设。如柳州市融水县毛竹低产改造项目,该县为使项目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尽可能地发挥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每个项目乡镇均树立典型示范样板点,并立好项目介绍牌,组织群众参观学习,积极宣传毛竹低改前后的产出效益对比,从而有效带动群众积极依照操作规程,参与“十百千”项目的实施。河池市罗城县的山葡萄种植项目,着力推广新型的两性花葡萄品种,由于两性花葡萄在产量和质量方面相比传统的单性花葡萄有了很大提升,直接提高了项目效益,也激发了农户实施项目的热情,坚定了信心。百色市田东县的竹子种植项目,在促进贫困户增收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着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田林、右江区的拓展又进一步把竹子种植的示范作用带到更多的贫困村。
  第五,注重市场影响,提升产业档次。为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规模效益,各项目都非常注重将产业发展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抓好经营模式,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并通过保护价回购协议等方式确保农户的利益,增强农户实施项目的信心。同时,各地也格外注重依靠科技,采用良种良法,实现增产增效,发展循环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如防城港市防城区金花茶种植项目,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业和经济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向农户提供苗木,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农户的种植和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公司与农户的经济效益。公司万亩金花茶种植基地建设全部完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近20个乡镇参与金花茶产业链建设,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的就业,每年将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新开发研制的花朵茶、金花茶饮料、金花茶保健品等产品,不但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省市,还成功打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第六,不断总结完善,效益日益发挥。2011年度的项目已经完成第二年度的实施,其中许多项目县在总结第一年项目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项目操作细节,使项目的经济效益逐步放大。如梧州市蒙山县肉兔养殖项目在第一年实施时,考虑不够周全,发放兔种太小,导致成活率不高,仅有60%-70%。第二年实施时,在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县探索出待仔兔断奶后才全面发放给贫困户养殖的方式,平均成活率大幅提高到接近95%。忻城县种桑养蚕项目,在第一年主要实施桑园种植和小蚕共育。进入第二年,在管护好第一年的项目之外,为充分发挥桑蚕产业的衍生效益,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桑枝食用菌,为项目农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第七,发动群众参与,提高农户素质。作为扶贫示范项目,“十百千”工程不仅带来产业水平的提升,更注重对项目农户的潜移默化。如南宁市隆安县栀子种植项目在实施初期,农民因为对产业了解少,项目成效不明显。许多农户在种植栀子同时还按照传统模式密集套种玉米,使得栀子生长未达到预期效果,农户积极性较低。为此,县扶贫办和龙头企业多次带领项目农户到其他市县产业成熟区参观学习。通过对产业前景的了解,项目农户树立了致富信心。目前,许多项目农户主动将前期套种的玉米砍掉或套种合适作物,并积极向技术人员学习管护技术,项目成效逐步凸显。
  第八,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水平。自从广西实行“十百千”工程竞争立项以来,各市纷纷加强了对下辖县编制申报的扶贫项目的审核工作,并注意自我创新。从2011年起,广西扶贫项目计划下达权下放到各设区市,激发各市增强扶贫项目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上自治区每年召开现场会不断总结经验推进交流创新,各市都积极拓思路、想办法,不断推出新举措。如百色市扶贫办在确定扶贫项目时,对各县编制申报的扶贫项目进行多部门联席会议会审,各县扶贫办主任对项目申报的相关情况作陈述说明,农业产业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扶贫产业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扶贫基础设施项目,使编制申报的项目避免脱离实际和违反扶贫政策,同时还加强了项目编制申报的前期工作,减少随意性。如桂林市为提升本地扶贫产业水平, 2013年市财政专门拿出744万元,参考“十百千”工程的操作流程,开展了“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化示范项目”竞选,从12个候选县中选择了全州县金槐种植等9个项目进行集中扶持,每个项目一次性扶持80万元左右,很好地促进了该市的扶贫产业示范集群的发展。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现在已经成为广西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品牌项目,是广西产业扶贫的重大创新。其亮点在于:一是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二是集中连片发展,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三是覆盖规划连片基地中非贫困户,给予特殊政策,进行差别化连带扶持;四是集中资金,连续扶持多年;五是以示范性和可持续性为引领。它的成功实践不仅在于直接带动项目农户增收致富,而且为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开发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批可复制的成功案例,对推进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2011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1—2013年,广西通过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区内对口帮扶、两广扶贫协作和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
期刊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共有12个世居民族。“十二五”以来,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自治区民委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人口较少民族所在市、县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助推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自治区民委牵头协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和中国人民银行南
期刊
“十二五”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战系统的独特优势,积极组织全区各级统战部门,广泛调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人士等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扶贫开发,打造“同心”品牌。  截至2013年12月,全区共建立了自治区级“同心”品牌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点24个,县(区)级示范基地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帮扶示范基地328个。2011年以来,社会各界人士为新农村建
期刊
从2010年到2013年,在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广西连续4年深受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青睐,累计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2000万元,覆盖 15个县160个贫困村,受益农户达22.85万户101.07万人,计划总投资规模超过7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7986.24万元。  做法与创新  自项目开展以来,自治区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下发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操作指南,
期刊
田东县以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阳光信贷为契机、以农金村办为载体、以信用评定为手段、以保险担保为支撑、以风险补偿为保障,金融扶贫工作创新突出 “六大举措”,促使金融扶贫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扶富”向“扶贫”转变,成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活样本。  为了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田东县在南北两翼山区和河谷地区实施差别化的金融发展战略,把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
期刊
下湾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部,虽然坐落在雄伟壮丽的都庞岭脚下、风景怡人的碧溪湖畔,但由于历史原因,下湾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行路难、灌溉难、“空心村”现象严重,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8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683元,仅相当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的60.94%,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针对下湾村的现状,为确保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区、市、县、乡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下湾村找贫
期刊
扶贫产业资金以实物的形式无偿补助给贫困户,是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有效保证了资金定向于发展生产而不是用于其他开支;其次是有利于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是让特别困难的扶贫对象户也能得到一定的扶持。但是,任何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种方式的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效益不高,资金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存在的问题  以水果种植为例。因为是扶贫部门无偿提供的苗木
期刊
“欢迎贵客哟,呀罗耶呀罗耶……”每当夕阳西下,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小屯鼓楼坪前的台阶上,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侗族拦路歌就会响起,一群又一群的游客在芦笙舞和拦路歌声中拾级而上,到鼓楼坪上参加“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意为“吃百家宴,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 在三江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2005年开始,在三江扶贫、旅游、民族等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冠小屯将“百家宴”作为
期刊
2014年3月24日,在广西自治区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吴宇雄说:“贵港、玉林两市加大创新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利用监察机关的民生资金电子监察平台,公开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包括到户资金补助标准,实现可公开、可查询、可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今年开始,全区扶贫资金要全面纳入当地民生资金电子监控平台……”  针对民生资金量大面广,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玉林市博白县在
期刊
2011年以来,广西各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全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以及28个配套文件要求,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特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积极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开展交通、水利、农业、科技、教育等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扶贫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