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不服工伤认定案的几点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案情
  
   2008年7月21日,某集团有限公司变电站值班员张某在某变电站值班,并于中午12:00左右骑电动车外出买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并当场死亡,2008年7月31日其所在单位向该市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市劳动局查明:该集团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00到下午5:30,同时查明,该变电站内没有食堂,也没有送餐制度。最后该市劳动局以张某所受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之规定为由,做出了认定张某为非因工死亡的认定。
  
  二、意见分歧
  
   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即被申请人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而张某受伤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之规定。所以不予认定工伤。
  另一种意见认为此种情况应该认定为工伤。原因如下:
  (一)该情况符合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七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从法理上说,这是因为法律的有限性决定了法律规定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中所有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所以法律用“兜底规定”即第七款其他情形来加以概括。该市劳动局在认定工伤时只是看到了十四条前六款规定的具体情况,而没有考虑第七款的适用,而笔者认为,该案恰恰应该适用第十四条第七款。
  (二)该情况符合立法精神
  休息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种不可剥夺的宪法权利,国家也通过各种立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完善了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都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健康权。在休息过程当中,职工可以进行娱乐、吃饭、如厕等一系列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劳动者一种最基本的人权保障。
  本案中,张某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00到下午5:30,中午没有休息的时间,单位既没有为职工设食堂,也没有送餐制度,且事发当天该变电站只有张某和另一同事值班,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在中午12:00左右骑电动车外出买饭,应视为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保障他的这一权利也是一种对人权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应该将其行为认定为工伤。
  
  三、分歧焦点
  
  本案分歧的焦点在未安排工作间隙休息的情况下,劳动者外出进餐时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的问题。
  
  四、评析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作为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更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平时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行政机关对以人为本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比如说案件中的工伤认定问题,如果行政机关采取换位思考,从受害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就会避免错误认定的出现。
  (二)对法律规定不可只做机械理解
  上述案件中,很明显,被申请人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做了机械理解,对于法律设定的兜底条款视而不见,本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况远远多于六种,因为有些情况不能穷尽才采用了兜底条款,如果行政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认为只有六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素养,以免出现错案,损害人民的利益。
   (三)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印证我国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判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准在于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否有所增强以及社会刑事案件的发案律等。本案中申请人认识到被申请人的工伤认定可能出现错误,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了行政复议,行使了自己的救济权利,这就是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的表现。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也要求有关执法机关要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建立有限政府,限制和规范政府部门的权力,有效限制公权力而更好的保护私权利,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这就是笔者对张某不服工伤认定一案的启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过去几十年间,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日益扩张,并在跨越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力图通过研究非政府组织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国际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来揭示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法发展的作用,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信息时代;国际法
期刊
目前,带有涉黑性质的抢劫、绑架、走私、拐卖人口、贩毒等严重刑事犯罪团伙逐年在明显增加,这些涉黑犯罪团伙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极强的向外渗透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这些涉黑团伙成员中,其中青少年人数为1/3以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青少年是涉黑犯罪的高危人群。为此,笔者就青少年涉黑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对策进行简单研究与分析,并供商榷。    一、青少年涉黑犯罪心理成因    任何犯罪行为
期刊
摘 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一个领域、一项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有力支撑。本篇立足于基层检察院调研实际,针对基层院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基层院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检察理论研究;实践    加强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机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
期刊
摘 要:检察委员会是现行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在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的重要决策机构,其任务是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检察机关办理的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检察委员会制度在保证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和促进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推进检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检察机关的案件质量,全面推进司法公正,必须提高检察委员会在检察机关办案工作中的地位,强化检察委员会在
期刊
摘 要:听证程序作为现代程序的核心,是行政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未确立听证程序的国家,就没有现代行政程序”之说实不为过。毫无异议,在我国这样一个还没有确立行政程序的国家,从听证制度的特性来重点研究行政听证制度的价值,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听证;宪政价值;制度价值    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
期刊
摘 要: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行政法研究的基本范畴。虽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成功的从早期之“行政管理原则论”转型到晚近之“行政法治原则论”,但具体何为行政法基本原则,如何构建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等问题,行政法学界仍旧意见纷呈。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国内各学者之观点,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关键词:行政法基本原则;作用范围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刑事侦查监督效能,完善刑事侦查监督机制,针对我国刑事侦查监督机制在理论以及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应当以“准司法控制模式”中的混合型刑事侦查监督模式的指导,并在这一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分析解决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刑事侦查监督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模式;混合型刑事侦查监督模式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刑事侦查监督工作中取得了较
期刊
摘 要:本文考量了中外死刑制度的发展轨迹,认为中外死刑制度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相似的发展道路,即文明化进程逐渐加快,适用范围宽广到适用死刑范围狭窄,有执行方法残酷、多样到执行方法文明,直至废除死刑,提出我国废除死刑的最大障碍是群众和决策者的法律观念转变的问题,并就我国的现状提出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  关键词:死刑;文明化;死刑观念    死刑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在各种刑罚方法的演
期刊
摘 要:儒家传统与现代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二者以及现代社会的本质与特征。儒家传统在家庭道德、政治道德、商业道德以及道德修养方法方面都有着深刻丰富的内容,这决定了它应当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而现代法治从总体而言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应当作为主要的社会治理方式。它们作用于社会的主要领域是不同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异而互补。  关键词:儒家传统;现代法治
期刊
摘 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对严重犯罪要从严打击,对轻微犯罪要宽缓处理。在检察环节贯彻“宽严相济"”,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合理使用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检察工作机制和办案方式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相协调,导致诉讼效率没有得到更大提高。   关键词:宽严相济;检察;工作机制;办案方式     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关措施也得到进一步推广。然而,由于当前检察工作
期刊